□ 文/張西陸 羅彥軍 曾 妮
南方+:黨端十九大報道如何突出核心意識,做出南方特色
□ 文/張西陸 羅彥軍 曾 妮
本文結合南方+客戶端的十九大報道,重點介紹分析在十九大這樣的重大主題報道中,黨端如何做好融媒體報道創新,最大限度提高傳播力、影響力。
十九大報道 神曲 融媒體 新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也是媒體融合的大考,地方媒體如何圍繞主題做出特色?南方報業旗下的《南方日報》《南方》雜志、南方網、南方+客戶端發揮報刊網端聯動優勢,緊緊圍繞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原創優質內容為基石,以用戶思維為引領,擴展新技術、新平臺、新渠道的運用,先后推出《H5|回訪習大大南粵足跡,快來為廣東這五年點贊》《新荔枝頌》神曲、《新四大發明》系列短視頻及神曲、“我是十九大代表”視頻H5、《H5|新時代復興號出發了,快上車!》等多個新媒體優質產品,全網點擊量超5000萬,為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南方+突出核心意識,積極主動做好十九大報道,從報道選題、版面安排、專題集納、報道推送等方面做出南方特色。為了在傳播方式上貼近群眾,讓主流思想輿論抓人、感人、動人,報刊網端積極探索融媒體報道,在創新表達上下大力氣,極大地提升了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10月9日,獻禮十九大H5新媒體產品《回訪習大大南粵足跡,快來為廣東這五年點贊》在南方+客戶端重磅首發。產品以短視頻搭配立體動畫、動態圖表,生動展現了習總書記的南粵足跡及對廣東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以五年來當地的變化展示廣東的發展成果。產品一經推出,即引發刷屏效應,社會反響強烈。截至10月27日,該產品已累計超800萬人次點擊觀看,得到超百萬次點贊。
十九大期間,南方+集中優勢版面,濃墨重彩地報道十九大,對開幕式、閉幕式等重要節點進行直播,首頁輪播圖及前十條稿件均為十九大重大新聞。“聚焦黨的十九大”專題入口以大圖稿件的形式突出展示,分設“焦點新聞”“廣東行動”“代表風采”“特別策劃”“十九大時光”“媒體觀察”以及“報告解讀”七大板塊,對報刊網端的十九大報道進行集納。期間,專題迅速更新發布十九大相關新聞,重大程序性報道基本做到與央媒同步發稿,同時準確全面反映廣東團熱議報告情況。截至10月27日,十九大專題總閱讀量已突破500萬人次。
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南方+客戶端緊緊圍繞“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通過創新手段,使十九大精神深入千家萬戶,深入南粵大地。
10月23日,南方+客戶端推出H5產品《新時代復興號出發了,快上車!》,以3D動畫嵌入H5的新穎形式,邀請用戶搭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出發的“復興號”列車。H5以“復興號”車窗為載體,以語言播報為背景,摘選十九大報告亮點,為用戶梳理“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的邏輯。用戶以第一視角觀看、收聽內容,可直觀、簡潔地了解十九大報告的重點內容。該產品推出后,引發新一輪的熱烈關注及轉發學習熱潮。截至10月27日,已累計實現380萬閱讀量,收獲80萬點贊。
除了原創內容外,南方+客戶端的“南方號”平臺也充分發揮“權威新媒體發布平臺”的集聚功能,全面展示廣東各地各部門學習熱議十九大報告的舉措,點擊量超500萬。為了充分報道十九大,南方+還開辟了自營南方號“聚焦十九大”和“十九大代表風采”,累計發稿超百條,點擊量累計超1000萬。
微博、微信作為活躍的社交平臺,也是南方+客戶端放大主流輿論聲音的有效渠道。10月15日至24日,南方日報官方微信、微博新媒體平臺一直保持十九大新聞的熱度,共發布十九大有關稿件51條。及時、準確發布大會重要新聞和議程,及時報道廣東團的動態。其中微博共發布十九大相關稿件29條,閱讀數超過300萬;微信22條,閱讀數超400萬。
黨的根基在基層。十九大開幕以來,基層黨代表成了聚焦的重心。
在本次十九大傳播中,南方報業的報刊網端全面融合,提前精心策劃推出“我是十九大代表”“黨代表說”等多部聚焦基層代表系列微視頻、微訪談,以鮮活生動貼近的形式,重點介紹來自廣東的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的先進模范事跡,以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范。
至10月24日,“我是十九大代表”已連續推出5期,顏柏青、林麗珠、杜玉濤、陳小花、費英英五位基層代表先后亮相,其中有孤殘兒童保育員、科研工作者、醫療人員、校園輔導員、環衛工人,“我是十九大代表”微視頻節目通過寫實的鏡頭,生動呈現代表的人性美、新時代黨員的新作為,從他們身上,受眾看到了一個更開放更有活力的廣東。
隨著十九大開幕,南方報業北京直播間正式啟動,“黨代表說”訪談節目同期開播,會議期間,9位廣東團代表做客演播室,暢談對十九大報告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下一步的新作為。微訪談視頻以90秒為呈現時間,運用緊貼新媒體傳播潮流的豎屏H5模式推出,收獲良好的輿論傳播效應,4期節目累計閱讀量過百萬。
主旋律的報道需要創新方式,讓“硬說教”變為“軟表達”。10月16日,南方+客戶端先后推出兩首“說唱神曲”動畫《RAP一曲新荔枝頌,帶你看看新廣東》和《在粵歪果仁為“新四大發明”唱了一首歌,快來聽吧!》,全網點擊量超千萬。其中,《新荔枝頌》融合了粵劇、說唱、合唱、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由南方+編輯作詞、“南方網紅”記者出演,道出廣東這五年的發展變化;《在粵歪果仁唱“新四大發明”》采用動漫畫面加混搭音樂形式,以風趣語言、歡快旋律,生動展現中國創新給世界人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兩首“神曲”動畫在南方+客戶端首發之后,引發強烈反響。南方網、鳳凰網、騰訊網、金羊網、大洋網、愛奇藝、搜狐視頻等20多家媒體網站相繼轉發。
值得提及的是,為做好對“新四大發明”的宣傳預熱,神曲推出之前,10月11日起,南方+客戶端還連續四天推出《在粵外國人玩轉新四大發明》系列視頻作品,共4期。這一系列視頻短片由南方+客戶端與南方英文網合作完成,邀請在粵外國人體驗中國新經濟并拍攝視頻,通過花式剪輯和趣味字幕組,展現中國在創新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
主旋律的“神曲”為何能唱響網絡?關鍵還是在于從小切口看大成就。在《新荔枝頌》中,一顆小小的荔枝蘊含著廣東悠久的傳統記憶和豐富的時代內涵。正如歌詞所言“大江南北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啖荔枝”,荔枝是廣東人夏日必吃的水果。而作為一種聞名遐邇的特產商品,它也體現了廣東開放發達的經濟貿易。而另一首神曲《“新四大發明”》中的“高鐵”“共享單車”“支付寶”和“網購”無一不與廣東人乃至全國人民日常生活貼近,自然顯得貼地氣。
(作者張西陸是南方+客戶端高級編輯,羅彥軍是南方+客戶端首席內容官,曾妮是南方+客戶端內容總監)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