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禹安
季度薦書:“互聯網下半場”書單
□ 文/陳禹安
作者的話:之所以要向《中國記者》的讀者推薦這樣一個書單,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互聯網業界逐漸達成了一個共識:互聯網的業態特性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互聯網下半場”;
第二,傳統媒體從飽受互聯網沖擊,到兩者相互融合,現在已經探索出一些門道,更需要及時認知到互聯網正在發生的重大轉變。
第三,我本人在不同形態的媒體工作多年,同時又密切關注互聯網的發展變化。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新書《互聯網商業的下半場:打造以人性為圓心、以科技為半徑的商業模式》。這是我最近兩年思考與研究的成果,可以為媒體決策者提供參考,所以不顧王婆賣瓜之嫌,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份主題書單。

陳禹安心理管理學專家、資深媒體人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科技公司的主場,對互聯網一無所知的消費者,茫然中聽憑技術支配,所以以科技為圓心、以資本為半徑的商業模式風起云涌。但是,互聯網的下半場,則是消費者的主場,已經覺醒了的消費者們不再是任人支配的羔羊了,而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有著什么樣的需求,偏好什么樣的滿足。從而,科技必須日益走向為人性服務。
本書從心理學和人性出發,對于消費者的未來進化趨勢、消費者身份意識的迭代演變、粉絲忠誠度的維護秘訣、如何樹立互聯網時代的全新產品觀、如何開展療愈式營銷、如何重新定義廣告等給出了解決方案。
媒體的決策者,如果將自己視為產品經理來讀這本書,對照媒體的產品及受眾,一定能得到許多啟示。

雪莉·特克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社會學教授,其研究范圍涵蓋科技、社會、人工智能、自我、心理等領域,多年來一直關注社會的互聯網化背景下人類基本行為的變遷。在這本書里,雪莉針對人們親近手機,卻彼此背離的普遍現象展開研究,詮釋了面對面交談的作用與力量,弱化交談的危害,以及如何保護交談,并讓其重煥光彩。
這對于更準確地理解互聯網下半場的受眾大有裨益。而對于媒體人來說,這本書不但有警醒作用,更重要的是,媒體人還應該思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媒體應該如何選擇立場并如何更好地為人類重拾交談貢獻力量,并由此發展出自身的未來之路。

近期,無人便利店成為矚目的社會熱點。但是,事件背后科技對隱私的影響卻沒有引發足夠的關注。要想使用無人便利店為人服務,必須付出大量隱私的代價。面部照片、信用卡賬戶及密碼、指紋等等。但是,隱私一直以來又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人類價值。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及協調,將會成為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話題。
本書提出“人用手創造了什么,就該用頭腦控制什么”的觀點,提倡一種對待隱私爭論的新方面,集合了眾多專家的新銳觀點,對于媒體人充分了解“科技沖擊隱私”這個重要領域提供了全面且客觀的參考資料。

智能機器人有可能對整個媒體行業造成顛覆性的影響。當然,智能機器人沖擊的絕不僅僅是媒體行業,幾乎所有傳統行業都無法避免智能機器人的介入。顯然,這也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媒體報道的重要內容。
這本書詳細探討了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并講述了AI領域最前沿的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同時也給出了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的判斷。

未來的組織形態,也是互聯網下半場少不了的重要話題。傳統雇員社會的消失已經漸露端倪,獨立個體的價值日漸豐足。從媒體行業自身來看,自媒體公號的發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面對這一不斷加速的變化,媒體組織該何去何從,該如何在順應中創新?這本書能夠提供很好的參考。

互聯網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了嗎?世界上最聰明的網站Edge邀請全球范圍內149位頂尖的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來作答。于是有了這本書。這些最強大腦的回答,有的保守,有的激進,有的偏題,擴延至與思維方式變化關聯不大的領域。但是,他們的觀點絕對值得細細品味。他們的答案未必一定正確,卻一定能啟發您對互聯網下半場的思考。
(作者是心理管理學專家,資深媒體人)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