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愛琴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學,江蘇 蘇州 215511)
優化課堂之我見
——巧點撥 多創設——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反思
歸愛琴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學,江蘇 蘇州 215511)
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中,教師通過點撥、創設等手段,既推進了初中生學習進程,又實現了學教的相得益彰.本文對優化課堂教學活動從創設主動認知研析的教學場景、提供深入探知解析的科學指點以及組織益于深刻反思改進的評講教學等幾個方面做了一簡要的論述.
初中數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反思;優化課堂;創設;點撥;評講
近段時間,筆者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部分相關課時教學進程中,通過自身教學實踐,學生學習探知,對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能有了切身、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中,教師通過點撥、創設等手段,既推進了初中生學習進程,又實現了學教的相得益彰.
教師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教師為推動初中生思考和研析的深刻性和主動性,在引導初中生認知直線與圓相交的情況類型基礎之上,有目的地提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不是僅僅就是相交這一類型,是否存在其他情況”的啟示性話語,從而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而為教材講解打開了有效局面.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講解中,要把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創設平等趣味的教學氛圍、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和耐人尋味的教學問題等,促發初中生在積極情感和好奇欲望的趨勢下主動參與教學,探知實踐.
在“直線與圓的關系”中“相切”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采用電腦、教學課件等器材,生動展示直線與圓在相切時的情況,并予以指點,向學生明確指出:“(1)為什么直線a與圓只有一個公共點后,就一定是圓的 切線呢?(2)此時圓心到直線a的距離是多少?”從而讓初中生在教師科學指點下找尋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推動了學探的實踐進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面對課堂教學要求、教學重點與學習難點,以及初中生的認知情況,不能直接告知“結果”,而應該發揮教師的“導”和“引”的功效,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實情,科學點撥,提出合理建議,從而促使初中生借助于教師的指點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分析.如在“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C為直角,AC=AD,點MN分別平分AC,CD,(1)求證:BM=MN.(2)∠BAD=40°,AC平分∠BAD,求BN的長度”案例教學中,教師發揮初中生主體能動特性,將案例解答的主要任務交由他們進行完成.初中生在感知分析問題條件的過程中,對該案例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點有了初步認知,意識到:“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知識點內容”.但在圍繞解題要求進行思路推到過程中,由于認知缺陷出現了卡殼現象,此時,教師針對這一出現的解析問題,迅速展開指導點撥活動,指出:“該問題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定理等”.初中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認識到,解題的關鍵是:“靈活的運用好這些知識點內容”,從而明晰了解答的關鍵點,得到了解題的根本思路.
自我反思、自我改進,是學生良好學習素養、優秀學習品質的重要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評講的應用進程中,一方面要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評價和辨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要創新評講的方式,多讓初中生進入評講范圍內,承擔自我評講及它評的任務,引導和激勵他們深入思考和剖析,推動他們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討,從而形成更為全面、更為正確的反思成果,更好的指導和推動學習進程.
[1]鄭江龍.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0(21).
[2]李明高.課堂教學:不是完美無缺的圓[J].教學與管理,2014(28).
[責任編輯: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17-01
2017-07-01
歸愛琴(1968.6-),女,江蘇省蘇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