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霞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浙江 嵊州 312400)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農村普高課堂設計的實踐與探索
周 霞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浙江 嵊州 312400)
農村普高學生基礎薄弱,如何在教學中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將課堂教學設計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需要農村高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探索.
農村普高;核心素養;課堂設計
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將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深遠.筆者以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為例,滲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農村普高課堂教學,通過對此節的教學設計來探索核心素養在農村教學中的實踐.物理實驗課在營造合作性探究學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分組實驗正好是學生體驗合作性探究的最好時機.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農村普高課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流程.
物理觀念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工具.本節課從學生的已有物理觀念認知出發,運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探索、數據分析展開對導體影響因素的探討,得到了影響物體加速度的因素和具體關系,注重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注重對物理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
由于是農村學校,很多實驗器材缺少,筆者是這樣解決困難的:利用現有器材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的過程及處理數據.
(一)物理觀念
1.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與力有關,也與質量有關.
2.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定量關系.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科學思維及實驗探究
1.指導學生定性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知道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2.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
3.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看一下實驗結果能驗證什么問題.
(三)科學態度和責任
1.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
2.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
3.體驗探究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培養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小車、橡皮條、重物250g(一個)、小車、一端帶定滑輪的長木板、細線、砝碼,鉤碼4個、打點計時器、紙帶、刻度尺、FLASH課件等.
2課時(實驗、探究)
【課堂引入】
1.展示:學校拔河比賽——物理觀念的形成
問題1:在受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哪隊速度變化快?哪隊的加速度大?為什么?(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有關,且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2.flash展示(控制變量法)——科學思維的進行
通過這2次實驗的定性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加速度與質量、力有關
質量一定時:加速度隨力的增加而增大
力一定時:加速度隨質量的增加而減小
此時教師可以補充:當然加速度還可能和其他因素有關,但是通過科學家的不斷探索發現加速度只與力和質量有關.然而我們物理不能只停留在這種定性的認識上,我們應該更進一步的認識加速度與力、質量間的關系,進入今天的新課“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提出猜想】a∝Fa∝F2a∝1/ma∝1/m2
這樣可以將核心素養中科學思維直接引導學生過渡到實驗探究.
3.探究活動——實驗探究的過程
(一)實驗設計(引導學生設計探究方案)
①使用方法:控制變量法(學生很容易得到)
②怎樣測量物體的質量?(天平)
③怎樣測量物體的加速度?
④怎樣提供并測量物體所受的恒力?
⑤怎樣測物體的加速度?
學生回顧逐差法計算加速度.目的:回顧求加速度的方法,為后面學生處理數據做鋪墊.
方案一:測出動摩擦因數求出f進而求出拉力的大小.
方案二:氣墊導軌
問題:實驗室沒有器材,但我們可以通過視頻認識氣墊導軌.
解決辦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視頻氣墊導軌的結構及其特點.
方案三:平衡摩擦力法,注意:
小盤與砝碼的重力在什么情況下能看做小車所受的外力.
小盤與砝碼的質量應遠小于小車的質量.(理由以后再作說明).
最后選擇實驗方案: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衡摩擦力圖(2)的方案求外力.
難點:實驗過程中,平衡摩擦力是一個難點,學生很難使得小車在軌道上勻速運動,即使看似勻速運動,最后測出的數據也得不到過原點的直線.
解決方法:老師應在課前對實驗儀器進行調試.
老師小結實驗并進行誤差分析.
4.實驗欣賞——科學態度和責任
經歷了以上三過程的洗禮,核心素養的第四部分告訴我們,在物理活動中,科學態度和責任也是必備的,在學習中要求學生具有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
通過多媒體展示使用氣墊導軌進行探究實驗的視頻.目的:精確得到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且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學手段的方便和精確之處,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愿望.
對于教育來說,只有循著這些素養“種子”的生長規律,學生的核心素養才可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讓學生受益終生.
[1]辛志勇,金盛華;西方學校價值觀教育方法的發展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2(04).
[2]王策三,孫喜亭,劉碩.基礎教育改革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24).
[責任編輯:楊惠民]
G632
A
1008-0333(2017)30-0037-02
2017-07-01
周霞(1981-),女,湖北武漢人,大學本科,理學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