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寧
給女兒米米準備高中寄宿的生活用品,米米說:“媽,我想要一個漂亮的水杯,晶瑩剔透的那種,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回答她:“你自己挑,滿意為止。”
米米雀躍的同時感嘆道:“媽你有點溺愛我了,家里本來有那么多杯子。”
我笑瞇瞇地說:“溺愛就溺愛吧,你姥爺說過,每個人都有擁有美好的權利,你不喜歡家里那些中規中矩的杯子,媽樂意給你買漂亮的,也高興你的審美眼光提高了。”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爸和叔叔去縣城一位長輩家走親戚,我爸帶上了我,叔叔帶上了我弟軍。小村莊里的孩子第一次見識到漂亮整潔的別墅,見識到柔軟奢華的皮沙發,吃到精致甜美的點心,我與軍羨慕的不得了,那天回程時,軍很向往地說:“爸,爸,我也想住這樣的房子!”
叔叔聽聞此話,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哪是咱們住得起的?那都是有本事的人呆的地方,咱每個星期能吃一頓肉就很不錯了。別癡心妄想啦……”
叔叔還在碎碎念,我爸拉住我的手,蹲下身子對我說:“雨,爸努力工作,你也好好學習,將來咱們也爭取住一幢大房子,好不好?”
如今想來,我爸的話,呵護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我心里種下了“努力就可能實現愿望”的種子。而軍,叔叔的話像一把利刃,生生切斷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向往,將他禁錮于眼前的一粥一飯。
幾年后,在我爸的努力下,我家從村里搬到離老家不算很遠的海港小鎮,那時我爸一個人的工資養活我們一家四口,還是有些吃力。
我小升初的那個暑假,我跟我爸媽提出想要一塊手表。爸媽很爽快地答應了我,她們也希望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但因為手表的價格與款式,爸媽有了不同的意見。
我媽說:“去門口商店隨便買一款,時間走得準就好。”
而我爸不這么想。我爸說:“那些手表我看過,又大又笨重,女孩子,戴就戴一款漂亮的。”
因為我爸不同意,手表遲遲沒買,一直到臨近開學,出差20多天的爸爸風塵仆仆地趕了回來。他把手表遞到我手上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而圓的銀色表盤,細細的銀色表鏈,表盤上的數字精精巧巧,鑲嵌著的晶體閃著樸素的光芒。它躺在我的手里,低調又高雅,讓人愛不釋手。
我與妹妹贊嘆它的美麗時,我媽問我爸:“多少錢?”
“我這些天的出差津貼。”我爸擦著汗,說。
我媽大驚:“你太舍得了吧。她一個小孩子,用這么好的手表干嘛。”
我不知道我爸近一個月的出差津貼到底多少錢,但從我媽的口氣看,對我家來說,那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爸仍然淡淡地,他對我們倆說:“沒有誰不配擁有美好。你們倆要好好學習,將來才有能力得到更多美好的東西。”
我爸這句話,我一直深深記著。后來很多年之后,我一點一點回味起我爸去世前跟我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又一點一點明白我爸這句話里所蘊含的深意。
在我小時候,對于美好的東西村人們是排斥的。哪家姑娘穿了裙子,披起長發,就會被人指指點點,冠名臭美。臭美當時是個絕對的貶義詞,略略過分,還會被道德綁架。而我跟妹妹受到的教育則是,美好的東西人人都喜歡,努力爭取就是。
這些點滴在我心里醞釀發酵,后來我成為母親,在處理米米很多事情的態度上,我自然而然地秉承了我爸對于追求美好的理念。
米米四年級的時候參加團委組織的夏令營去北京。小城的孩子沒見過世面,林立的高樓、壯觀的立交橋,甚至龐大的圖書館,都無不沖擊著小丫頭小小的視野,回家后,她對我說:“媽,北京真大啊,我還想去,咱不跟團好不好,我給你當導游,你帶我玩兒夠!”
那時候,我家的經濟條件并沒有每年支付自由行的能力,但我咬咬牙,還是答應了她:“你努力學習媽媽不必為你操心,媽媽節省下時間努力寫稿賺稿費當作我們的旅游專項基金,咱們一起出去見世面好不好?”
我一直想,經歷了物質貧乏的我們,在讓孩子吃穿滿足之后,還應該努力奮斗,力所能及地讓她可以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這些見識會很大程度地決定她的格局,經歷越多,孩子也會更淡定,更豁達。于是從那時開始,我們娘倆各自努力,一起爭取見識世界的機會。
兩年后的一天,米米說:“媽我以后不會回咱們小城了,我要考同濟大學,將來去大城市生活!”
我支持她鼓勵她,她也努力向自己的目標靠攏。這樣美好的向往,很大程度上成為她讓未來生活更美好的原動力。
如今的米米,她在家燒菜,必定會用家里最漂亮的白瓷盤裝,她買衣服,我們從不看打折貨,而是買適合她風格的那一類,讓她參與置辦家里用的物品,她會挑既實用又有品味的,我們出去吃飯,她會注意餐廳的環境……每每此時,我都特別欣然,我知道,我從我爸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些理念,已經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
米米想要的漂亮玻璃杯買了回來,她把玩之后,仔細洗凈,沖上一杯噴香的玫瑰茶,入神地看著玫紅的花瓣在水中伸展出澄明的色彩。一旁的我深深感觸,這世上,每個人都喜歡美好,也都樂意追求美好,昨日,今天,直至未來,我愿意把這樣的理念作為我們家的家風繼承下去,像我爸當年呵護我們那樣,呵護她向美的心靈。
因為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美好愿望,無意間拓展了我們生命的寬度。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