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治
【摘要】在指導學生創作數字交互繪本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作品的劇本、美術風格、交互形式、角色設計、場景設計等方面的創新性還有待提高,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當中去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何通過實踐讓學生去感受兒童的創新思維,如何去大膽嘗試全新的藝術風格等方面則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去探索研究。
【關鍵詞】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索實踐;調研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169-02
繪本在兒童教育成長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兒童通過閱讀繪本可以學習文化知識,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給寶寶們的童年增添了歡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也運用到了兒童教育領域,其中也包括交互類兒童繪本。在指導學生創作兒童交互繪本的過程中,發現了諸多問題,在此進行分析總結。
一、交互繪本劇本設計的創新性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強,這種創新意識主要體現在繪本的故事不夠有新意。在繪本創作中故事也稱劇本,沒有好的劇本就失去了故事的靈魂。在學生創作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學會故事創新,首先要學會思維轉換,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兒童,敢于天馬行空去想象。多數同學都覺得孩子的某些想法過于幼稚,低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但孩子的想法卻是最珍貴的,最富有想象力的。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作為讀者的兒童也會容易接受。
如何讓學生去換位思考呢?首先要確定自己作品所針對兒童的年齡段,之后再去分析此年齡段的兒童的認知特點以及生理上的發育特點去定位自己的主題。比如:嬰兒階段、幼兒階段、小學階段等,進行兒童生理認知特點的劃分,再進行故事定位。兒童繪本劇本不能生搬硬套,切記不能讓孩子硬記道理,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方式讓孩子認識道理,而是讓孩子通過故事,通過學習的樂趣去理解道理,這樣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二、交互繪本角色的創新性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角色設計需要創新性。現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角色過于老舊過時,角色生硬不生動,角色過于成人化,總是低估兒童對圖形圖像的認知。其實兒童對于圖形的認知能力還是很強的,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敢于大膽創新。
學生在角色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打破固有的造型規律,比如,注重體感、比例關系、透視等,如果過于注重造型會失去很多童趣。兒童繪本跟諸多動畫創作不同,注重讓造型為劇本服務。在設計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大量的素材搜集,對兒童畫要進行大量的研究思考,對造型要進行大膽夸張,摒棄透視和解剖。但大膽創新不代表胡畫亂畫,也要進行大量的草圖繪制,注意角色的美觀性。
在后期的角色繪制中也要注重整套繪本角色的統一性,雖然角色設定可以大膽隨意,但后期的角色造型風格要和諧統一。在角色創作過程中色彩也要敢于大膽運用,在色彩搭配過程中,兒童色彩更多是顏色純度、明度偏高,因此在顏色搭配過程中要引起兒童注意力,同時高純度的色彩也可以調動兒童閱讀興趣,高純度色彩也充滿童趣,因此在顏色運用上可以有所側重。但這樣的顏色搭配也不是盲目的,應當理性設計,將對比色、互補色合理運用,否則適得其反。
三、交互繪本畫面構圖的創新性
注重構圖的創新性,我們在藝術作品創作中要考慮構圖,要考慮角色和背景之間的協調關系,但交互繪本要注重角色和場景的關系,還要注重交互中按鈕和界面的構圖協調。在創新過程中,學生創作中出現的問題是注重單頁的構圖,而缺少整套的連貫性,顯得單頁過分獨立,導致交互性和故事性不夠連貫。
創作中要注意構圖繪制的整體性,如何達到構圖的和諧統一呢,首先要學會小草圖繪制,學會繪制繪本的故事板。我們總認為動畫創作才需要繪制故事板,動畫作品需要鏡頭的連續性,而繪本作品也需要連續性。首先要將故事分為文字分鏡頭臺本,再根據文字分鏡頭臺本進行畫面的繪制,繪制草圖過程中畫面不必太大,能看清楚畫面中的大概即可,將故事的整體構圖進行關聯創作,隨時進行畫面調整,否則事倍功半。
四、交互繪本的交互體驗的創新性
在創作過程中要注重交互性的創新,其實交互繪本的交互方法是基于繪本作品之上的,也就是將紙質的繪本作品以電子的形式呈現,以電腦或者手機為平臺,交互繪本的交互性是引導兒童學習的主動力,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由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在交互繪本的創作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交互中畫面和聲音效果的反饋,創作中出現的問題是為了過分體現技術而出現畫蛇添足的效果。有些同學為了某種交互技術,硬加入到繪本創作過程中,最終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好的作品要以劇本為主線,交互性是將自己的作品交互效果最大化,而不是盲目追求技術。在創作過程中要讓孩子了解創作作品適合的兒童年齡段,確定好技術定位,再根據自己的劇本來設置交互形式,在交互的聲音設置中音樂要注意淡入淡出的效果,不能夠太突兀。
五、交互繪本動畫效果的創新性
創作過程中動畫效果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在交互繪本中動畫效果至關重要,尤其繪本中角色的動態效果,在創作過程中多數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就是角色動畫過于呆板,缺失了生動性,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動畫運動規律的生搬硬套。而一部分教師則對于運動規律課程的講解也過于照本宣科,導致所有學生繪制的動畫效果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動畫運動規律要活學活用,深挖所設定角色的性格、體態、生活背景、心理活動等方面,每個角色的動作效果是不同的,要充分表達角色的動作上的創新性。
如何創新呢,首先要讓學生分析自己設定的角色,自己要大膽表演,將自己所要表現的動作對照鏡子進行自導自演,如果處于其他角度動作可以采取用DV等設備來進行捕捉,之后再對自己設定的動作進行提煉,在動作繪制的過程中還是要多注意彈性和慣性效果的繪制,因為這兩個繪制方法可以增添人物動作的趣味性,增加動作的喜劇感,更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六、交互繪本場景設計的創新性
在交互繪本創作中場景設計也要注重創新性。在場景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場景的比例關系,在創作過程中多數學生很難把握好比例關系,有的甚至嚴重比例失調。再就是透視關系很難把握,在繪制過程中角色和場景的透視關系合理統一是很難把握的事情,要求學生有很強的美術基礎以及透視功底。因此在兒童交互繪本創作當中可以借助一些三維軟件,如maya、3D等,先將場景的大框架用模型創建出來,再根據創建出來的簡易模型進行場景繪制,這樣可以讓透視關系更準確,但在兒童繪本的創作過程中,也可以大膽突破透視關系的約束,類似于國畫中的散點透視,在透視關系中場景和角色都不遵循透視關系,這樣在繪本效果中感覺更接“地氣”。兒童在繪畫中多數是不考慮透視關系的,這種反透視的畫面效果則適應了兒童對藝術的審美,符合了低齡兒童的創作風格。
七、交互繪本藝術風格的創新性
創作中的藝術風格的創新性也是很必要的,而多數學生在創作中的風格就是單線平涂,風格上缺乏新意,畫面效果過于單調。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嘗試一些綜合材料比如:水彩、油畫、國畫等繪畫風格,多樣的繪畫風格給兒童帶來了更多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孩子多去嘗試,敢于對藝術風格大膽創新,最終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在兒童交互繪本的創作過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挑戰,我們要不斷鉆研。在兒童交互繪本的創作的路上,我們始終要保持創新的態度,期望指導學生創造出更好更有創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