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攀
[摘 要]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四大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這為基于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的高考試卷的命題確立了指導方針。基于這四大素養對2017年江蘇高考英語試卷命題進行分析,試圖探究高考試題是如何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發現:高考命題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滲透著對學生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考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在高考試題中并未能全部得以體現,如文化品格就很難通過紙筆考試的方式來測評;未來高考試題會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只有全面從核心素養去考查,才能真正發揮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考命題;2017年江蘇高考英語試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四大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組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涵蓋了知識、能力和態度,四大核心素養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調發展,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學以致用的基礎性綜合素養。此次基于核心素養框架修訂的《征求意見稿》,在我國課標研發歷史上首次制定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提出了評價建議和學業水平考試、高考命題建議。在此國策背景和課標統領下,高考命題必將體現并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陶百強,2017)。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于涵(2016)認為,高考是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環節,高考對課標落實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核心素養和高考目標、方向是一致的,即立德樹人,這為高考命題基于核心素養提供了可能性。
高考命題著重考查的是學生在具體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讀、看、寫的能力。同時,試卷通過語言材料的選擇、考查重點的設置、考試項目和考試形式的設計等都直接或間接地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這些素養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通過書面考試直接或間接地進行考查。基于此,筆者嘗試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對2017年江蘇英語高考命題進行探究,目的是研究高考命題是如何體現這四方面素養,希望能給高中英語教學帶來一些指導和幫助的作用。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學生發展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依托。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拓展文化視野,豐富思維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開展跨文化交流。語言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語篇、語用知識。其中語篇和語用知識更重要。
2017年江蘇高考英語試題(以下簡稱高考題)中的聽力部分主要是從情景對話中推斷出說話人的言外之意,考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如從“maybe if you get steak we could share.”和“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可以判斷出對話中的女士將會點一份牛排。再如從“Summer has not come yet”來推斷出此時的季節是spring。這些對話彰顯了語言的交際性原則和目的。語言的交際并非一定要“答是所問”,有時“答非所問”更能彰顯語言交際的魅力,更能體現交際中人的語言能力。2017年高考題的單項填空題考查的語言知識分布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單項填空主要是以詞匯與語法構成。但并非孤立地考查語法與詞匯,考查的是“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的一般規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時態題(24,27,31),這三道題沒有明確的時間狀語,要求考生明確語境,理解語義,還要做出合理的判斷。與其說這些題考查的是語言知識,還不如說考查的是學生思維能力。除此之外,詞匯題(30,34)同樣考查的是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詞匯的語用能力。語法題23題表面上是考查語法知識,其實更考查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若沒有“一帶一路”這一具體語境的常識,那此題做起來無疑是費力的。
除了單選,完形填空更是以語用為根本出發點,強調文章整體語境,突出“在特定語境中合理選擇詞語”的命題原則。文章的主題鮮明,情感內容積極向上,具有教育意義,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深度“雞湯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對學音樂態度的轉變。作者原本不喜歡學音樂,而且音樂演奏得也不好,直到老師點撥之后,讓他試一試大提琴,結果作者在嘗試后對音樂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愛上了大提琴演奏,愛上了音樂。完形填空題型主要分布情況如下表:
從表中可看出,名詞、動詞還是考查的重點,占據完型填空考點的一半以上,這就要求高中生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對于詞義辨析、固定搭配、特殊用法等要足夠重視。完形填空是真正有效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一種題型,是需要學生反復思考、比對和推敲的,信息都在字里行間,還要揣摩作者意圖、言外之意等,所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如第44小題中的transparent(透明的;易被看穿的)與obvious(明顯的;顯然的)的詞義辨析。第36和53兩小題,與其說考查的是學生的詞匯辨析能力,倒不如說考查的是語言的修辭表達能力。36題描述的是Gabriel同情地看著那些學音樂的學生,每天一大早就背著沉重的樂器在校園里艱難行走(struggle)。而其他的三個詞分別為pace(踱步行走),march(行進;快步行走),travel(走過;行進)。同樣地,53題描述的是作者Gabriel愛上音樂之后,不得不每天早上拖拉著(drag)沉重的提琴穿梭在校園里。這兩題是首尾呼應,struggle與drag兩詞的修辭表達體現了學音樂的辛苦。
二、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強調文化品格的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加強國際理解,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化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除此之外,文化品格還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包括評價語篇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解釋語篇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比較和歸納語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度、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程曉堂,2017)。endprint
文化品格無法用終結性測試(如高考)考查,但文化知識具有可測性。文化知識考查主要體現在命題素材的選擇上,但是在命題環節也可體現,“試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文化差異進行理解和判斷,對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分析和闡釋”。
今年的英語高考閱讀理解的語言材料豐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且與現實生活相關度很高,更加彰顯跨文化交流。閱讀材料的內容主要圍繞教育、自然環境、科技與經濟三大塊。如B篇講述的是鳥類胎教,與教育有關,尤其是文章最后一段將鳥類胎教與人類胎教做對比。“As a parent,do you invest in quality children,or do you invest in children that are inneed?”這一句話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激勵孩子們一定要爭取成為“quality children”,而不能成為“children that are inneed”。C篇講數據壟斷以及反壟斷的一些措施,此話題和網絡科技有關,屬于社會焦點問題。D篇談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不同國家的新穎的適應性舉措,氣候問題一直都是全球范圍的重大難題之一。任務型閱讀的材料講述的是世界不同的一些國家(包括中國)人口的變化情況以及美國應對這種情況所采取的措施。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了美國通過增加移民的數量來彌補年輕勞動力的不足。那么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后,該如何應對年輕勞動力不足的嚴峻形勢呢?這無疑需要學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從而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高考試卷的這些語篇材料的選材上極具國際性與時代感,符合高中生的認知。它不僅體現了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品格,有助于幫助學生加強國際理解,還體現了對考生思維品質的考查,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發展。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征求意見稿》提倡要通過語言材料的選擇、考查重點的設置、考試項目和考試形式的設計等,直接或間接地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
閱讀理解一直是我國高考英語科重要的被測技能,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目標要求是相當高的。如,能夠理解語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觀點并能夠進行轉述;能對語篇作者的話語進行邏輯推理;能分析和闡釋語篇中各組成部分的之間的關系;能區分事實與態度之間的邏輯關系;能理解、評價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概括語篇大意,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等。
例如,今年高考題中的閱讀理解中推理題幾乎占據閱讀總題量的90%,包括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如A篇56題“What is CHRONOLOGICA according to the text?”,B篇58題“The underlined phrase in paragraph 1 means________.”,C篇62題“What do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aragraph 3 indicate?”和64題“What is the purpose of loosening the giantscontrol of data?”以及D篇65題“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2 implies__________.”等都屬于直接語義推斷,只需仔細閱讀其所在段落,找到關鍵句就可以得出答案。而B篇59和60兩題則屬間接推理,要分兩步走才能得出正確答案。如60題“Embryonic learning helps mother birds to identify the baby birds which__________.”第一步,根據原文中倒數第二段的“the baby birds that most closely imitated their moms voice were rewarded with the most food”和最后一段“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y might be going for quality.”可推斷出“Embryonic learning helps mother birds to identify the baby birds which are quality birds.”第二步,考生需弄清楚“What are quality birds?Quality birds are those that can fit the environment better.”這些閱讀理解的選擇題都體現了對考生的淺層或深層的邏思維能力的考查。C篇除了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之外,還涉及如何區分有對比性的措施的差別、對建議目的的理解能力以及考生對語篇中的主要信息的轉述能力。如63題“By paying attention to firmsdata assets ,antitrust regulators could__________.”根據倒數第三段“When considering a merger(兼并),for example,they have traditionally used size to determine when to step in.”而此題正確答案“avoid the size trap”正是對“traditionally used size to determine when to step in”的轉述。D篇閱讀是典型的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語篇。要求學生具有理解事實與觀點或態度之間的邏輯關系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能夠理解、闡釋和評價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文章講述的是在全球變暖的今天,一些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舉措來應對這一社會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實)。進而描述了我們現代的工業的發展與碳污染之間的關系,最后對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態度或觀點)。其中,66題“What is special with regard to Rezwans project?”,67題“What did the Ice Man do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global warming?”以及68題“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Peru example?”三小題均屬事實題,考查的是孟加拉國、印度以及秘魯三國應對全球變暖的有效措施的深度理解。而69題“According to the author,polluting industries should__________.”與70題“Whats the authors preferred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兩小題屬態度、觀點題,即對全球變暖這一社會問題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也體現了語篇反映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對學生在語篇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情感和態度起到一定的導向和引領作用。整體來看,這篇閱讀的語篇結構是:主題現象(適應氣候)—具體解釋—五個例子分層—總結,即“問題—分析—解決”的語篇結構。這樣的語篇結構無疑對學生的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有很好的幫助作用。endprint
除閱讀理解外,任務型閱讀和英語寫作也同樣能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尤其是英語寫作。《征求意見稿》認為,“寫作試題可以引導學生對現象、觀點、情感態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態度和價值判斷,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寫作是一項重要的英語語言表達和書面英語交際技能,也是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渠道。
近幾年來,江蘇的英語高考作文采用的是“30詞概要+120詞觀點等的描述”的模式。30詞概要寫作題型呼應了新的測試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將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與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緊密結合起來,這有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劉慶思,2017)。概要式作文寫作既能體現考生的語言能力,更能考查他們的思維品質。如,今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是認真閱讀有關我國電影票房收入(box-office income)的柱狀圖及相關文字(相關文字由兩段對話組成,一段是在購物中心發生的關于電影的對話,另一段是在家里母親與兒子關于是否要去看電影的對話),用30詞概述柱狀圖信息的主要內容。然后,再用120詞談談自己對我國電影票房收入變化的原因的看法,以及談談對我國電影票房收入未來走向的預測,并簡要說明理由。
首先,要仔細“看”不同年份柱狀圖的變化和認真“讀”提供的相關文字內容。《征求意見稿》首次將聽、說、讀、寫四方面語言能力更改為聽、說、讀、寫、看五方面的能力。其中“看”指的是看圖表、圖示等非連續性文本。
其次,在作文的兩段對話中,學生要從字里行間捕捉要點信息,并能用邏輯性的語言描述出來。該題給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拓展空間,具有一定的開放度,這為考查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可能。
最后,讓考生“談談我國電影票房收入變化的原因以及對我國電影票房收入未來走向的預測”,這就需要考生在以往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創新思維。換個角度來說,這種創新思維就是對中國經濟文化的自信(即票房收入未來有望繼續升高,因為我國經濟很大可能會一直保持平穩增長)。
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習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有效使用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學習策略的使用還具有遷移性,有助于推動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高考題雖不能直接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但能間接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能力。從以上的對高考題的研究和分析來看,學生在平時的聽力訓練方面,不能一味地只強調學生練習高考題型,應當鼓勵和引導他們多看多聽英美的原版廣播、電影及電視等,去感受異域文化的交際習慣,在原汁原味的情景交際中提升個人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而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通過構詞法、話題詞等方式建立詞族,擴大詞匯量;通過觀察、比較、分類和總結等手段,概括具體語言形式的結構、意義和使用規律。同時,學生還應對考綱的詞匯(尤其是動詞和名詞)和語法要做到熟練運用,對于詞義辨析、固定搭配以及特殊用法等都要非常熟悉。
除此之外,要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報紙、雜志、廣播或電視等多種渠道拓展語言學習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因為這些渠道的文字材料信息具有時代性與時效性,展現的是最新、最前沿、最熱點的話題。要學會通過觀察、比較、分類和總結等手段,概括語篇材料語言和結構的特點;根據不同語篇中的銜接方式,理解語篇的邏輯,以及段落間的銜接;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測詞義或推測段落大意;根據說話人的用詞,推斷其態度和意圖并能對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轉述,真正培養與提升自我的英語思維。
在寫作過程中,根據主題表達需要,列出主要信息,組織基本信息結構;利用語篇銜接手段,有邏輯地組織信息;利用構思、謀篇布局、起草、修改、編輯等手段創建和完善文本。要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需要創新、批判性的精神。
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英語學習要保持主動和積極的態度,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還要適時進行階段性反思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學習成效,歸納和總結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高考試卷的命題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性工程。它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滲透著對學生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考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四個方面是互相融合、相輔相成的,具有整合性。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在高考試題中并未全部得以體現,如文化品格就很難通過紙筆考試的方式來測評。未來高考試題會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只有全面從核心素養去考查,才能真正發揮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才有利于引導高中英語教學回歸正確的育人軌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R].北京,2016.
[2]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8.
[3]劉慶思.高考英語學科40年[J].中國考試,2017,(2):18.
[4]陶百強.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學考與高考命題探討[J].中國考試,2017,(4):25.
[5]于涵.2016明德論壇:高考改革與核心素養[EB/OL].http://edu.china.com.cn/2016-11/08/content_39658617.htm.
責任編輯 陳 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