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年山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隨著課程的改革而產生適當的變化。所以,目前所提倡的自主學習,順應時代的變化,這也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且主動汲取新知,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機械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使得農村小學教育事業有新的突破和進展。
[關鍵詞] 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即自己主動地學習,也就是憑借個人的學習,也能取得顯著的學習效果。于學生而言,愈早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就愈發有效,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條件較為艱苦,學習設施也相對比較落后,而且師資水平也不太高,所以農村的孩子更應該盡早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奠定扎實的基礎。農村小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極大限度地發揮主動學習的優勢。
一、培養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變換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例如:講解《竊讀記》一課時,首先要求學生仔細品讀課文,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抽學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口頭闡述,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叫其他學生進行補充,以此方式反復操練,推敲文意,體會小作者讀書時所經歷的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復雜感受,跟隨作者淺嘗竊讀的百般滋味,體悟小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感受她通過主動學習、主動讀書而獲得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通過對本篇課文的深入探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興趣更無從談起,課堂效率明顯低下。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若要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就要教給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走進課堂,真正融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勤思多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通過仔細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以書為伴,享受著學習的樂趣。所以,學生要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也要主動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認知,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探索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農村小學,很多學生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小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律,對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非常不利。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的財富,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個學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然而,學習的好壞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漸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引導、督導和指導是密不可分的,通過教師的幫助,才能有效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點、成績好壞來給予他們學習的要求,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小組互動,形成團隊合作,加強合作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自學能力。
四、多邊互動學習
課程改革的深入,使得教學方式日益現代化。不可否認,當今社會越來越提倡新穎的教學方式,而且提倡師生互動和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盡量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探討研究,交流互動,互相借鑒,彼此幫助,相互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自主學習的要領,總結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憑借自己主動學習和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另外,掌握課前預習、勤思多問、朗讀背誦、重要筆記、課后復習、自我檢查、自我糾正、自我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習方法,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掌握要點。
農村孩子見識較少,很少上過各種輔導班,大多數學生沒有家長輔導,學習方法欠缺。因此,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和重要。教學時應根據教材內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已有知識,加強課前預習,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操作實踐、大膽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五、現代化教育手段輔助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顯得毫無生氣,因為那種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被激發。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運用粉筆進行知識的講解,教師的思維影響學生的學習思維,思考方式也遵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意義上影響了教學質量。而現代教育方式著重要求課堂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使用電腦、投影儀等現代化工具。知識的了解和學習的主體再次回到了學生身上,學生自己掌握知識,教師則起輔助作用。而且,借助網絡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讓小學課堂教學變得愈加生動形象,還能豐富課堂教學,使原本單調的課堂教學變得趣味十足,從而極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而言,通過借助多媒體,將圖片、動畫、影像等設計在教學課件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憑借信息技術了解大山外與眾不同的、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書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順應新課改的變化,要求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再機械學習,不再因完成學習任務而被迫學習,而是因愛好學習而自主學習。所以,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優勢,使得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打好扎實的基礎,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周迎春.引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J].江蘇教育研究,1999,(1).
[3]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張潔蕓.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2010,(21).
責任編輯 李杰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