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一
2.68平方公里的天平社區已經成為沒有圍墻的德育中心平臺。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著名論斷,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金句之一,出自“堅定文化自信”部分。與之一起出現的高屋建瓴的論斷還有:“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同時,還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其中,“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已經被高端智庫和主流媒體簡稱為新時代的“四觀”。
位于上海市徐匯區的天平街道,“四觀”效應在實踐中已開始顯現。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后不久,習總書記先是提出了中國夢的著名論述,接著又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這兩大主張,彰顯了嶄新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自信(文化觀);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直接造福中國和世界。那么,這些深刻意涵對于未成年人及德育意味著什么呢?德育是學校一家的事情嗎?家庭、社區和共青團等組織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對此,智庫在思考、群團在改革、社區在探索、志愿者在行動。很快,天平30分鐘社區德育圈應運而生;大家公認要打破圍墻、孵化少年中國夢。
根據習總書記關于德育工作、關于社區工作、關于社會治理、關于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我和時任上海市五十四中學校長杜育敏(現上海市第四中學校長)一起撰文,從理論上論述了打造社區30分鐘德育圈的可行性。我們認為,既然可以打造步行30分鐘之內的綠化圈、體育圈、醫療圈,就完全可以依托社區各類資源有效打造德育圈。我們的文章以智庫報告的名義發布之后,社科院黨委和天平街道黨工委(五十四中地處康平路即天平社區轄區之內)希望能夠盡快看到有關實踐成果。
于是,五十四中率先行動起來。以時任上海社科院黨委副書記洪明榮(現為上海市地方志辦主任兼黨組書記);天平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紀遠(后為徐匯區委副巡視員)、時任街道副主任張健慈(現為副書記);以及杜育敏校長和我為顧問,300多位五十四中學子利用一個暑假展開了地毯式的尋訪。尋訪什么?紅色基因遺址和人文底蘊遺存!這可是教科書上和課堂上學不到的硬道理。
孩子們很有才華,最終勘察、考證出不少地方志中來不及記載的遺址,除了文字和圖片說明,五十四中還形成了一幅天平社區30分鐘德育圈地圖。這幅地圖以五十四中為圓心,以30分鐘路程為半徑,由一紅一綠兩條線路構成觀光和德育景點。紅,即紅色基因遺址十二處,以紅五星標出;包括中共江蘇省委(地下黨)舊址、新四軍駐滬辦事處舊址、華東保育院舊址等。綠,即人文底蘊遺存十二處,以梧桐樹標出;包括上海京劇院、宋慶齡紀念館、中國民樂博物館等。
德育圈地圖推出之后,天平街道轄區內的所有學校紛紛加入“少年中國夢”主題的德育實踐;并不斷根據新的形勢推進“一帶一路”、金磚峰會、依法治國、傳統文化等內容進校園、進課程的相應工作,豐富了孩子們和家庭的積極認知。可以說,2.68平方公里的天平社區已經成為沒有圍墻的德育中心平臺;不僅社區轄區內的武警部隊、黨政機關、企事業等相關單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孩子們提供“四觀”營養,而且域外機構如徐匯中學、西南位育中學等學校也先后加入。
在為社會、為孩子提供“四觀”營養方面,德育圈主力單位宋慶齡紀念館做得相當出色。紀念館的各類展覽總是匠心獨運、編寫的小冊子圖文并茂、還有線上推介和未成年人的專屬解說詞,甚至到西南位育中學設立了宋慶齡班;可以說是全方位、多角度、不間斷地展示了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而孩子們聽得進去、流連忘返,也當起了普及愛國主義風范故事的志愿者。
有一位叫林君文的德育圈女孩入團之后,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參觀過宋慶齡紀念館,就寫信詢問了金曉春館長五個問題。這些問題很具體、很坦率,如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名人故居的發掘、建設和宣傳,名人故居對傳承歷史文化和偉人精神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有時候也有到此一游的感覺。能否請金館長以宋慶齡故居為例,簡單介紹一下,作為參觀者,在參觀名人故居時,只要盡量抓住哪幾條主線,就能不虛此行、受益匪淺?”金館長在兩天之內就親自回了封長信,因為每個問題她都回答了孩子1000多字。如今,這五個問題和這封長信也成為了天平德育圈的“四觀”資源。
受金館長的感召,我、社科院的專家和天平街道黨工委的同志們,一起齊心協力地滿足德育圈里孩子們的微心愿。尤其是在喜迎十九大的日子里,孩子們的這些微心愿都讓我們這些成年人很感動。如一個叫章順其的女孩想知道陳毅元帥的圍棋故事,新四軍后代、上海社科院副院長謝京輝研究員就花了兩天時間專門進行準備,然后在社科院接待小朋友一個多小時,并送了她一副工藝精美的圍棋。
又如一個叫王欣然的高中生從來沒見過院士這樣的大科學家,我就帶她去對話自己33年前經常造次拜訪的楊雄里院士。楊院士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思維極其敏捷、對話十分坦率、主題是人工智能,居然涉及到當今腦科學研究的最尖端話題。在一個半小時多的交流中,楊院士回答了孩子九個問題;末了,他還強調“天才也許有,但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天才,要成功主要是靠勤奮”。孩子很珍視這次機會,用了一個月時間整理出一份近萬字的對話文獻來;也成為了天平德育圈和孩子學校徐匯中學的共同財富,孩子自己也立志要像楊院士那樣報效祖國。
仔細分析的話,天平德育圈之所以能夠形成“四觀”效應,一方面是因為有楊院士、金館長等這樣的多位有識之士的熱情相助,另一方面是機制使然。如在天平街道黨工委和徐匯教育黨工委的具體支持和指導下,社區內的市二中學學生們分成四組,對“天平社區30分鐘德育圈”地圖著手進一步細化完善,已經制作了《社區30分鐘德育圈微課程》手冊,著重介紹建筑特色、人文典故、交通路線、適合尋訪時間以及推薦理由等,十九大之后成為社區學校的“四觀”校本讀物。endprint
還有建襄小學的孩子們常年熱愛國畫藝術,除了熱衷藝術教育的校長陳靜積極作為,天平德育圈更是鼎力支持、鼓勵紅領巾用畫筆來展示少年中國夢。在天平街道黨工委的牽頭下,社區單位上海中國畫院成為建襄小學的最大后盾;近日,更是為建襄的孩子們舉辦了“童心神韻·喜慶十九大”的大型水墨畫展,院長施大畏親自點評孩子們的作品,讓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感染著我們的心靈。
10月18日上午9點,是億萬人民矚目的十九大開幕會。在廣元路上的天平社區文化中心,德育圈的紅領巾代表、居民黨員代表和天平街道的干部們,一起觀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會報告直播。天平街道黨工委書記高路、副書記張健慈、勞模詩人段俊峰、機關建國幼兒園園長張敏薇和各學校大隊輔導員,陪同孩子們四個多小時。孩子們特別認真地做著筆記,精彩處熱烈鼓掌;直播結束后,我們一邊進行簡單的工作午餐,一邊由我記錄著孩子們的真切感受和想表達的微心愿。
其中,目前西南位育中學初三的章順其比較特殊。因為五年前,還在高安路第一小學就讀四年級的她就主動要求和我一起學習“十八大報告”;當時她在半年時間里還寫下了“美麗中國、收入倍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五篇心得。我還帶她和同學們去金山區亭林鎮調研過農村扶貧的課題,她還就養羊專業戶的狀況寫出了調研報告。我曾經和她有個美麗約定,當我們再一起學習“十九大”報告時,她應該是共青團員了。果然,她戴著嶄新的團徽和我再相會于黨的盛會之時,我覺得自己是天平德育圈里最幸福的人了;守信用真好啊!這回章順其還在學習現場接受了電視臺的采訪,她說自己從十八大到十九大持之以恒的理論學習是一種傳承,也讓她真正明白了總書記所說的“不忘初心”的深刻含義。
徐匯中學的少先隊大隊長陸天鍇則明確表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自己和同學們有責任、有義務了解黨和國家的重大主張,對于習總書記報告中強調的“四觀”,他會和學校大隊部一起組織全體少先隊員認真學習和踐行。而高安路第一小學四年級的男孩翁黇懋則關心報告里提到的全面脫貧時間表即2020年,他想和習爺爺表達的微心愿是國家為中西部山村里的每個學校建個籃球場、并提供充足的籃球。原來他是學校小姚明籃球隊的隊員,曾經在公益活動中代表校長滕平捐獻過一只嶄新的籃球。他讓我去打聽過這只籃球的歸屬,我通過好心人了解到最后去了大別山的一個鄉村小學。從那以后,翁黇懋就一直關心國家扶貧問題;他認為徹底脫貧的標志就是每一個遠方的孩子都能打上籃球。
聽了孩子們的感言之后,天平街道黨工委書記高路特別感慨,說是絕對不能低估紅領巾的覺悟和后續的“四觀”踐行能力。她還認為,習總書記報告中闡述的理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對她來說特別有啟發,也是社區今后工作的指南。
我則和高路交流到,自己對總書記報告中的文化與道德傳承論述也有很深的體會。報告是這樣表述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而天平社區一貫在文明創建中突出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的雙重優勢,對天平德育圈的孩子成長幫助極大。如此番參加社區文化中心現場集中觀看的一位紅領巾徐誠鴻,就是如此。他如今是社區內百年老校徐匯區第一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畢業于機關建國幼兒園(前身是井岡山長征女紅軍鄧六金創辦的華東保育院);他從優秀共產黨員、特級校長張敏薇那里很早就知道了鄧奶奶的事跡。讀小學后又在陸培賢校長的指導下,整理了學校老校長、地下黨電臺負責人韓慧如的英勇事跡,并在學校廣播臺朗頌、天平社區報和徐匯文明網也刊發了他撰寫的緬懷文章。他很感恩幼兒園(母校),并且想告訴張敏薇老師韓奶奶的事跡。其實,張敏薇對韓慧如同志本人以及革命事跡非常熟悉;張敏薇在十九大開幕這天特地穿上紅色外套,陪伴昔日的學子徐誠鴻一個上午,還欣喜地聽他述說前輩的故事。
十九大之后,我還去向陽小學看望如今小學五年級的金子雯同學。她在看報告直播后告訴我,校長范建軍教導她和同學們的理念是“哪里有紅領巾;哪里就有新風尚”!她也很樂意帶低一兩屆的紅領巾為天平德育圈“添磚加瓦”,大隊輔導員姜穎對此也很積極。我問金子雯是否會唱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她說當然!而且學校里的每一位紅領巾都會唱。但問到是誰譜曲的,她就不知道是延安時期的著名女作曲家寄明。另外,共和國最年幼的烈士小蘿卜頭犧牲在黎明時才9歲,比她年紀還小呢;但金子雯幾乎對小蘿卜頭沒有具體的了解,只是知其名。于是,我代表天平德育圈給金子雯小組的具體任務是:去尋訪在上海的寄明后人和小蘿卜頭的姐姐;由德育圈提供尋訪線索,由她的小組完成圖文并茂的尋訪報告。我還告訴金子雯同學,如果她的小組圓滿地完成這個天平德育圈的任務,她也就長大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