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哈尼族中,扇子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扇子舞最先是由模仿鳥的動作而不斷演變與發展的,別具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歷史。在扇子舞中,各種動作形態優美,富于很多寓意,具有極大的觀賞性。另外,跳扇子舞又是哈尼族喪葬禮俗活動的一項基本內容,代表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關鍵詞:哈尼族 喪葬禮俗 扇子舞 由來 舞蹈形式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有著大量的文化資源寶庫。其中,哈尼族就是其中之一,是位于紅河附近。哈尼族的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并從事著一定的民族文化活動。舉例來說,當哈尼族的人們去世后,其他族人就會為其從事特定的喪葬活動,并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慰藉亡者的靈魂,另一方面來保護子孫后代生活順利。一般來說,在哈尼族的喪葬禮俗活動中,扇子舞是一項較為有特色,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一、扇子舞的創編與演變
一般來說,當人們喜悅與高興時,往往會手舞足蹈,來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當人們遇到哀傷的事情時,大多數人們是情緒較為低落的。但是,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少數民族的人們借舞蹈來抒發哀情,云南的哈尼族就將扇子舞融入喪葬禮俗活動中。
從扇子舞的由來說起,其是哈尼族一種傳統的祭祀舞蹈,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哈尼族有著靈魂不死的信仰,在喪禮活動中扇子舞是一項主要的舞蹈。在哈尼族中,有著這樣的說法,雖然人會死去,但是靈魂會一直存在。這樣,當有人死了,其他族人會用歌舞的形式護送其到該去的地方,并保佑其子孫后代平安快樂的活著。這樣的喪葬禮俗活動不僅表達了對于死者的尊重,而且也寄托著人們對于死者的哀思。
哈尼族的喪葬禮俗活動有著漫長的歷史,并經過了一定的演變。最開始時,哈尼族是使用火葬的。而到了清代,火葬轉變為土葬。隨著安葬形式的變化,扇子舞的表現形式也隨之發生改變。在舞蹈的地點方面,由圍“尸”舞蹈到圍著停棺的屋子舞蹈、圍著擺放供品的桌子舞蹈。可以說,這種舞蹈形式的改變,是哈尼族人們受到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的影響,對待靈魂的價值觀念的轉變。改變由圍“尸”舞蹈到進行舞蹈演繹與舞蹈比賽活動等,能夠在一定程度消除人們心里的恐懼,達到以娛治喪的目的。在哈尼族扇子舞的舞蹈道具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其道具由棕樹葉制作的棕扇變為紙扇等。綜上可見,哈尼族的扇子舞在場地、表現形式和道具方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舞蹈的內容并沒有發生改變,舞蹈的目的也很明確,并為后代所延續著。
每當親人去世,人們在情感上往往會出現一定的激烈反應。云南的哈尼族通過歌舞的形式進行情感上的宣泄,不僅是民族文化的藝術表現,而且更表現出來對于逝者的深切懷念。從這一方面來看,這也是扇子舞一直以來能夠成為哈尼族喪葬禮俗活動重要內容之一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哈尼族的喪葬禮俗活動更是民間文化與藝術的重要保護與傳播的途徑,并促進了民族歌舞文化的發展。
二、扇子舞的藝術表現形式
扇子舞是一種具有較長久歷史的舞蹈,并經過了不斷的演變。具體來說,扇子舞有七十二套,這個數字反映出人們對于喪葬禮儀舞蹈活動的推崇。到目前為止,流存的舞蹈有十六套。鑒于扇子舞是喪葬禮俗活動的主要舞蹈形式,其舞蹈內容與喪葬活動聯系較為密切,通常與喪葬活動的整個過程相對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扇子舞中,有些舞蹈的內容與喪葬禮儀活動并無關聯,多是模仿鳥的形態,用有沒的姿態取悅亡靈。可以說,扇子舞是進行祭祀祖先的一種特殊文化形式。
扇子舞有著較為古樸的藝術特點,在動作上較為緩慢,較為輕柔。在節奏上,比較鮮明,基本上是每一個節拍一個動作,舞者根據節奏會有相應的停頓。具體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其一,單腿舞蹈。在扇子舞的表演中,舞者通常單腳進行站立,而另一條腿來進行各種動作的演繹。單腿舞蹈的動作,需要舞者具有較為嫻熟的技藝。扇子舞這樣的舞蹈風格特點在其他舞蹈中是不多見的,具有別具特色的民族特點。其二,扇子舞模仿鳥的動作姿態。在創編扇子舞伊始,對于鳥的姿態動作的借鑒成為了扇子舞動作的主要來源,在現代的扇子舞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有著明顯的體現。舉例來說,扇子的擺動多是模仿鳥的翅膀動作,許多舞蹈動作更為形象與逼真,可以看出哈尼族的扇子舞將鳥的動作作為最直接的創作源泉。其三,扇子舞動作幅度較小。扇子舞的整體風格是較為含蓄與舒緩的,基本是在原地進行的,動作幅度較小。其四,持扇方法與眾不同。在舞蹈扇子舞時,持扇的方法與其他舞蹈并不一樣。具體來看,舞者兩只手各持一把扇子,握住扇柄,在身體兩旁往里繞扇。而扇子,也沒有扇花,主要動律來源于手的舞動。從整體的藝術效果來看,扇子舞略顯古樸,獨具風格。綜上所述,扇子舞在藝術風格上與這個民族所處的自然環境、民族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體現出了哈尼族獨有的民族精神氣質品格。
三、結語
在云南的哈尼族中,其喪葬禮俗活動中有著多種舞蹈,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為扇子舞。扇子舞雖然在場地、道具在發展過程中有著一定的變化,但是在內容上卻沒有改變。哈尼族的扇子舞不僅表達了人們對于逝者的哀思,而且繼承與發展了哈尼族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民族意義,是需要哈尼族人共同來保護與發揚的。
參考文獻:
[1]山雨彤.略論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點及其藝術成因[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2,(01).
[2]曹天明.哈尼族喪葬李毅中的扇子舞[J].民族藝術研究,2000,(02).
(作者簡介:巴瑩,畢業于云南藝術學院;現任職于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少數民族舞蹈及高校舞蹈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