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政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應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其中許多零部件和加工品,都是由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切除多余材料,從而獲得形狀、質量和精度的要求,正是這種多零部件和加工品的出現,才讓社會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美好,本文將基于高中物理理論知識,明確認知金屬切削過程及切屑類型的原理,并分析其中的物理現象。
關鍵詞:金屬切削 應用過程 物理現象
物理知識并不僅僅存在于課堂與課本中,更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無論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還是精密復雜的零部件,都離不開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的應用。而金屬切削這一加工過程,則是充分運用了刀具之間的相互運動、幾何參數和切削角度,從而在共同現象和規律的基礎上,使制造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本文將對金屬切削過程加以理解,并分析金屬切削過程中的物理現象。
一、金屬切削過程
(一)普通金屬材料的切削過程
金屬切削過程是也就是切屑形成的方式,當切削塑性金屬的階段,工件往往受到擠壓也是基于刀具的改良,在切削層金屬發生滑移時,就會產生相應的彈性變化,也是在始滑移面上彈性最大的變化。屈服強度就是在始滑移面上發生塑性變形產生滑移現象的根本因素。當刀具發生連續移動的作業時,變形與應力也會隨之加大,因此在終滑移面上也會產生相應的增大值,進而超出終滑移面達到切削層金屬脫離其工件母材的作用,才能繼續沿著前刀面形成需要的切屑。
(二)塑性金屬材料的切削過程
塑性金屬材料完成的切削過程,需要與工件和刀具接觸,并在三個變形區域內進行。始滑移面與終滑移面中間有切前層,也是塑性變形區的主要區域,被稱之為第一變形區。塑性金屬材料在第一變形區產生的變量最大,前刀面與切屑磨擦的區域被定位第二變形區,這一部分的變形存在較大壓力,會同時產生刀面流出時的摩擦力加大,所以切削底層也在此時產生了相應的塑性變形。后刀面與已加工件表面在接觸后形成第三區域,第三變形區也是對加工表面進行的加工硬化,才能對殘余應力進行處理。
二、切削物理作用下的切屑類型
根據工件材料的差異為了提高切屑質量,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而需要對其類型進行區分和對比,才能規避切削加工從中產生的不利影響。從使用材料的劃分主要有三種類型,包括帶狀切屑、節狀切屑、崩碎切屑。
(一)帶狀切屑
選用較高切速和前角較大的刀具時,會產生給量以及切深切削硬度的變化,也是塑性材料的基本特征,由此形成連綿不斷的帶狀切屑也就是這種類型的主要特點。通常情況下,帶狀切屑底面多為光滑狀態,而頂面呈現出毛茸狀。在帶狀切屑的過程中,切削處于平穩狀態,并且切削力也相對較小,加工部分也產生表面光潔度的增加。但也會在刀具工件上繚繞,最終容易產生刀刃的損壞,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刮傷工件。所以在使用刀具的前期,需要在前刀面上設計較多的斷屑槽或者卷屑槽,而具體尺寸也要根據具體工件而定,保證切屑折斷或者成卷。
(二)節狀切屑
中等硬度塑性材料需要進行切速較低的粗加工時,最容易產生節狀類型的切屑。當部分材料已經達到較為深化的破裂程度時,就會被一層接一層的從中擠裂,從而呈現出比較明顯的鋸齒形狀。節狀切屑也由此得名,作為最典型的切削過程,其變形效果也最為明顯,在較大波動的作用下切削力也是所有類型中最大的,但得到的工件表面卻略顯粗糙。
(三)崩碎切屑
黃銅和鑄鐵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脆性材料,切削過程是在切削層方式相應的金屬彈性變形,所形成的碎塊狀屑片也并不規則,這種類型被稱作崩碎切屑。越為硬碎加工材料,也越發容易產生崩碎切屑類型。當產生相應的崩碎切屑時,切削力與切削熱都會集中在刀尖和主切削刃附近,刀尖極易產生振動和磨損,最終也會影響到工件表面的粗糙程度。普通生產活動中通過采取減小切削厚度或者加大前角的方式,能夠將節狀切屑轉換為帶狀切屑,進而增加相應的表面光澤度,也是對工件質量進行優化的過程。
三、切削熱的物理現象
(一)切削熱產生的物理現象
削過程產生相應的物理熱能,基于部分切削功都將最終轉換成為熱能,切削熱在傳散的方式也存在加大差異。通常情況下并不需要冷卻液降溫,只要以中速進行切削就能夠促使86%以內的切削熱被切削帶走,剩余的15- 45% 則會傳入工件內部,3.5- 9.5%的少部分熱能也會傳入車刀,55.25%大部分熱能則會傳入鉆頭,其他低于5.25%的熱能才會傳入周圍介質中。
(二)切削溫度及其影響因素
切削熱能產生以及傳散決定了切削溫度數值,也同時產生了影響加工質量的多種因素,而熱能產生的影響因素包括切削用量、工件材料、以及冷卻條件和刀具角度。只有對多種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行規避,才能提高相應的切削質量與效果。以工件材料為例,強度和硬度的高低,都會對切削時產生的消耗功有所影響,切削溫度也隨之變化。當應用材料導熱性較高的狀態時,也能夠促使切削溫度呈現降低的趨勢。但是切削量增加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切削熱能,導致相應的切削溫度增加。一般情況下切削速度增加一倍,切削溫度上升25- 36%;進給量成倍增加時,也會促使切削溫度上升12%以內的增高幅度。但是切削深度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切削溫度的同步上升僅為2.55%以內。所以有效控制溫度,降低熱能損耗的有效途徑,也是對進給量和最大切深的設計,選擇切速時也會相應選取速度更高的方式。
此外,切削熱對切削加工的效果也有較大影響。切削熱傳入工件加工的具體流程之后,容易導致工件內部的伸長或者膨脹,進而引起工件再次變形,如果變形程度極為嚴重也會影響到加工部件的精度,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加工細長軸的數值,并且需要對薄壁套和精密零件做出準確預算。如果要達到改善散熱條件的基礎,必須通過使用切削液才能達到除冷卻外的溫度下降條件。而且也可以對加工部件起到清洗和潤滑以及防銹的作用。因此在多數切削工藝中也會采取切削液的冷卻方式,包括:切割油、乳化油、水溶液等,都在切削熱的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
四、結語
本文從不同情況下金屬材料的切削過程著手,在不同切屑類型下,分析金屬切削過程及物理現象,形成完整的思維理解體系,以物理知識為基礎,探究金屬切削過程中的共同現象及規律,從而加強對金屬切削過程的認知程度。
參考文獻:
[1]路冬,蔡力鋼,楊銘銘.基于MSG理論的微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研究[J].系統仿真學報,2013,(12).
(作者單位:南陽市第一中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