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明月
摘要:隨著人們對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認識,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對資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與能源消費革命是根據可持續發展觀及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黨中央從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提出的重要決策。能源消費革命是對能源利用的總體規劃,符合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整體規劃。
關鍵詞:資源節約 社會建設 能源消費革命
本文根據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總要求,介紹了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與能源消費革命的必要性及兩者間的關系,針對我國經濟發展及能源消費的實際狀況,結合國際能源發展理念,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實現路徑。
一、資源節約型社會與能源消費革命的提出
資源節約是指對資源的最大效益利用,資源節約性社會是指對一切涉及社會生活行為的資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化。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資源節約性社會的建設是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立法、經濟和行政監控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確保社會生產能夠做到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綜合實力水平,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
能源消費革命可以定義為借助科技手段或其他方式,改變能源利用或消費手段,實現能源利用的最大效益化,實現能源產業的第三次革命。能源消費革命,需要打破對已存在能源的依賴,加大對綠色能源及核能的利用,并且完善能源儲存與管理網絡。資源節約性社會與能源消費革命均為針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提出的經濟新要求。
二、資源節約與能源消費革命的區別與聯系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及能源消費革命都是為了實現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利用。能源消費革命是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的實現方式,是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的著力點。
(一)能源消費在資源消費中的地位
資源消費是指一切與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能源是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能量轉化的物質,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費是為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物質。因此能源消費與資源消費是子母關系。我國的能源儲量豐富,因此在我國社會發展歷程中能源消費是資源消費的主要形式。我國能源開發利用的基本特點如下:一是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可再生開發利用程度很低。優質能源供應不足能源匱乏。二是隨著經濟發展需求上升,能源消耗巨大,對能源依賴嚴重。三是能源消費以國內供應為主,與國際能源新技術革命有一定差距,環境污染嚴重。
(二)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與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的意義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資源有效配置,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從整體上全面提高資源節約技術水平。能源消費是資源消費的主要方式,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必須要推動我國的能源消費革命。能源消費革命能夠改變人類社會形態,提高人們對資源的利用程度。二者雖為子母關系,但卻相輔相成。能源消費革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轉折點,把握好機遇,能實現我國經濟的跨越式可持續性發展,在當今復雜政治格局下,有利于我國的能源獨立及保證能源安全,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下的經濟獨立。我國雖為資源大國,但我國仍處于以第一二產業為主的發展模型下,資源消耗巨大,對資源的依賴嚴重,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三、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能源消費革命的實現方式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上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及能源利用現狀,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能源消費革命的實現方式。本文根據其要求提出具體實現方式。
(一)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完善能源消費方式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不僅是口號,應落實到實處。我國經濟發展仍以重工業為主,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能源利用率低,且污染嚴重,為了保護資源環境而禁止煤炭使用,不僅與能源消費革命的提出背道而馳,而且是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的。要想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的科學進行,就應統籌兼顧,逐步改進能源的利用方式,要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水平上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落實節能優先的方針。具體做法可以對污染嚴重且經濟效益低的工廠進行整改,堅定調整產業結構,重視城鎮化節能,對秸稈等合理處理,樹立回收利用合理利用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二)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
我國是煤炭大國,煤炭為提供能源能源的主要原材料,但煤炭的利用率低,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渣,要想實現能源消費革命,就應研發新的煤炭利用模式。此外,應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利用可再生能源,自然能源以及核能源等,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同時,要加強與國外的科技與能源交流。
(三)通過產業升級帶動能源消費革命
由于對能源的高效利用是近幾年提出的,在此方面我國的科技水平與外國一流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能源技術革命發展較遲較慢,能源利用率相對較低。要想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突破性發展,就應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將我國實際國情與國際能源技術革命緊密聯系,我國企業也應加大科研力度,國家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帶動能源產業的升級。
(四)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發揮能源革命經濟屬性
要想將一次革命成功的推動下去,就業發揮革命對象的內在屬性。能源本身具有經濟效益,因此能源消費革命應發揮能源的商品屬性,放開能源交易價格,打破能源壟斷,建設有利于能源市場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打通能源發展的快車道。
(五)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力度,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一個國家的能源儲量是有限的,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就要大開國門,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結語
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與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方式,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需要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做出合理的方針,對于資源節約和能源革命本文只做初步探究,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基于能源問題建設節約型社會,真正讓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春華.論資源效率革命與公眾參與——基于南昌市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視角[J].企業經濟,2015,(06).
[2]谷偉,余穎,周潔如.從我國能源消費現狀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生態經濟,2016,(02).
(作者單位: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