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珊珊
摘要:當今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對學前兒童的啟蒙教育更為關注。幼兒教師在學前兒童的教育過程中擔負著不容忽視的重任,既要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還要提升幼兒教師的創造能力,這不僅是社會的相應需求,也是國家提出的明確要求。一個優秀的幼兒園老師,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切身實地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當中。幼兒園孩子的世界主要由孩子看到的具體形象構成,因此適當開展區域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家庭觀。本文就職前幼兒教師創造能力提升研究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師 教育 課堂教學
國內外對于幼兒教師教育這一方面的研究比較豐富,但對于提升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的研究則相當匱乏,尤其是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只是千篇一律,沒有更多的創新性成果提出。國外對幼兒教育的研究比中國的研究歷史更為提前一些,因此我們要大力培養幼兒教師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性思維,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同時本課題力圖通過此次研究能夠引起省內甚至于國內對于提升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的重視,為以后關于提升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的研究理論與實踐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與實踐經驗。
一、強化幼兒教師的創新型培養,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
提升幼兒教師創造能力,首先要激發幼兒教師的創新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來推動幼兒教師如何在課堂中以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要想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首先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創造能力。如:小孩子之間十分熱衷于玩“過家家”,小孩有很強的模仿大人的心理,這種“過家家”的方式使學生模仿原生態家庭的普遍表現,每個學生扮演一個角色,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孩子”,這種基本要素。基于這種心理,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入或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課堂方式,比如:讓孩子模仿去小賣店買東西,學會根據需要進行采購,并可以跟老板“砍價”,甚至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財產”。這種有很大“營養成分”的活動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年的營造是十分有利的。
二、創新性得通過區域活動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
(一)開展區域活動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第一媒介,幼兒園孩子之間進行交流也是通過語言,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因此特別害怕在人多的公共場合發言,這種畏懼心理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嚴重的話甚至影響人格的形成,導致內向的心理性格。因此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交流場景,鼓勵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到與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因為寓教于樂。
(二)了解學生之間差異,有針對性地引導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每一位學生的特點。既有優點,又有缺點。老師應該幫助孩子揚長避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等。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對老師是依賴的,他們會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并將老師作為自己學習模仿的對象。因此作為幼兒園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態和語言,因為一旦又不好的地方被小朋友學去是十分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在教學引導中,有針對性的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
(三)開展區域活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
創新這一概念不是成年人獨享的。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思維框架幾乎沒有,思維活躍性更強,因此創新性相比較于成年人來說更具價值。幼兒園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管理孩子”的機器,而應該作為培養孩子的搖籃,對于學生處于萌芽階段的創新意識應該予以鼓勵和正確引導,而不是為了便于統一管理讓學生消除創新思維,做成聽話的“書呆子”。
比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同樣可以從實踐抓起。學生一旦參與進來就會擁有很集中的注意力,這時他們的思維才不會被打破。幼兒園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舉辦手工大賽,比如讓孩子用橡皮泥捏出各式各樣的形象,有些孩子捏出了很多好吃的,比如漢堡、面條、燒雞等;有些則捏出了很多生活用品,比如電視機、小房子、衣服等。他們的作品可能與實際生活中的東西并不像,但總是能表達出學生更豐富的想象力。
三、根據幼兒園學生年齡段特點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幼兒的年齡特征是活潑好動,以玩來帶動學習興趣,那么幼兒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來進行課程設置,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兒童的理解能力,要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實踐為主,將創新思維落實到創造當中,這也在嚴格要求幼兒教師如何將玩與學習有效結合起來。除了學校之外,幫助學生提高安全意識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由于幼兒園的學生年齡小,通過游戲的方法讓他們理解安全常識是很有效的手段,因此可以將生活中的安全知識改編成游戲。以幼兒園大班的安全教育為例,可以設計生活化的安全教育游戲。如針對交通安全的主題設計游戲如下:
《我是小交警》游戲案例: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交通指揮手勢。
2.認清并理解一些交通標志。
3.從小培養幼兒園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4.從心底對交警叔叔產生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交通指揮手勢的識別和分辨。
難點:從“我”做起,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三)活動準備
1.交通標識圖、手勢圖、多媒體教學視頻。
2.(道具)迷你人行橫道、指示牌、紅綠燈等。
3.警帽,哨子。
(四)活動過程
1.通過圖片講解或放映視頻等讓學生仔細觀察交警指揮手勢,并讓學生一一分辨和學習,引導學生思考過馬路時應該做什么,怎么看警察叔叔的手勢正確有序過馬路等。
2.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交通標志,或者自己見過哪些馬路上發生的事,交警叔叔做了什么等。
3.重點教學生認識人行橫道和觀察紅綠燈行走等,并輔以指示標志、警示標志的學習。endprint
4.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課堂發言,說說自己有沒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怎么改正。
5. 布置“十字路口”,分小組讓學生扮演交警,指揮大家“過馬路”,“小交警”通過手勢和吹哨正確指揮“交通”,確保行人安全。分小組輪流扮演“交警”,加深學生印象。
(五)教學反思
由于這個游戲設計與生活的貼近性很強,所以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能掌握一些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手勢,懂得了一些交通標志,教學效果不錯。
四、堅持理論指導實踐,重視實踐作用
在對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研究不僅限于理論的研究,主要的以實踐來探索研究,如何在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中提升幼兒教師的創造能力,并參考國內外的資料,借鑒經驗與教訓,制定相應的方案與策略。兒童集體活動中設置一定的互動場景對幼兒園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幼兒對活動的參與程度決定了這個活動成功與否。每一個學生都是暢想家,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糾正學生不合理的一些行為習慣,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如將集體活動游戲設計如下:
活動題目:《我變變變》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感受體驗孫悟空的特點。
2.運用形體動作表現孫悟空的角色特征。
(二)活動準備:
1.音樂:《小石猴》
2.孫悟空頭套、金箍棒道具。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運用形體動作及道具,表演音樂《小石猴》的情景。
2.請幼兒回想:哪里出現一塊很特別的大石頭、大石頭里蹦出什么東西、小石猴有什么超強能力、小石猴靠什么東西飛上天、小石猴有什么武器。
3.進行“我變變變”的體能游戲:按照“指令我變、我變、我變……(猴子、蛇、青蛙、石頭、妖怪等),請幼兒變出某種身體造型,并做出動作變化(如猴子抓耳撓腮、蛇爬行、青蛙跳、石頭靜止不動等)。
4.可換幼兒主持,進行活動。
5.問幼兒有誰會學猴子轉動金箍棒的動作,請幼兒出來示范。教師可以請幼兒參考幼兒用書本,鼓勵幼兒嘗試。
6.以《小石猴》樂曲作為活動尾聲的曲子。
7.可到文具店購買伸縮指揮棒,也可以用報紙卷成粗細不同的長紙軸,將細的套入粗的軸筒內,一拉到接逢處就猶如金箍棒變長了。
(四)活動延伸:
1.在每天點名時進行我變變變的游戲,凡點到名字的幼兒就可以變出一種身體造型。
2.這種益智型的活動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如此,還讓學生加強體育活動,鍛煉身體。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對之前幼兒教師的創新性培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內外對于幼兒教師教育這一方面的研究比較豐富,但對于提升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的研究則相當匱乏,尤其是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只是千篇一律,沒有更多的創新性成果提出。國外對幼兒教育的研究比中國的研究歷史更為提前一些。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要認識到它對幼兒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獨特魅力。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更喜歡在開放的空間內自主活動、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獲得體驗。通過創新活動的開展,給幼兒提供一個廣闊的自主嘗試空間,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培養關鍵在于幼兒教師創造能力的培養,不管是國內還國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創新,才能創造。
參考文獻:
[1]李海霞.淺談幼兒教師創新教育的自我提升[J].甘肅教育,2015,(05).
[2]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教基(2001)20號,2001.
[3]周方.論提高幼兒教師的創造素質[J].金色年華.200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