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春
摘要:我國的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承,那么在演唱者在民族聲樂演唱的實際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民族的風格和特點。作為一名合格的民族聲樂演唱者,首先要對聲音的技巧熟練地掌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各個不同民族的民歌的風格特征以及個性。民族聲樂演唱者要對各個民族的特點進行了解,在演唱一首民歌時還要考慮歌詞在創作時的本意,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演唱,這是準確把握民族聲樂風格的最重要的一點。
關鍵詞:民族聲樂 民歌 演唱風格 個性化
我們國家具有極為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傳統民族音樂不斷被人們所認同,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獨特演唱方式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發展,民歌的演唱時組成民族音樂的最為重要的一份子,作為民族音樂中最能突出民族特點的一個分支,民歌的內容十分豐富,并且在進行民族歌曲演唱時也有著獨特的特點。作為一名合格的民族聲樂演唱者,最為關鍵的是對民族歌曲的各種演唱風格進行熟練地掌握,從而進一步提高民族歌曲的魅力。
一、民族歌曲的多種風格
(一)地域方面造成的民歌風格差異
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民族眾多,有復雜的生態地理環境,這就直接的影響了各個民族的民族聲樂風格各不相同。比如說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以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的各個民族的傳統民歌,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為高原的影響,當地民歌多數都是聲調較高,演唱時情緒高昂,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而山歌的音樂通常都較為嘹亮,演唱時抒情性較強,歌詞明朗,通過歌詞可以看出人們大多都是把生活當中的一些經歷通過山歌演唱出來。
(二)琳瑯滿目的各個民族語言
我們國家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合而成的,各種方言和土語數不勝數,各個民族的語言不同直接對民歌的各種特點及風格產生直接影響。比如最具有蒙古代表性的民歌《長調》,再演唱時曲調悠長,根據演唱者實際感受來決定歌曲的節奏與尾音,草原氣息十分明顯。又如鄂西山歌中獨特的潤腔方式,在演唱中加入襯字等等特點,都對各個民族的民族特點準確地反映出來。
(三)各民族地方戲曲方面因素
現在聲樂作品中,有一部分來自于各個地方的戲曲或者曲藝,比如湖南省的傳統戲曲花鼓戲中的保留曲目被改編成民歌《洗菜心》,在改編之后也具有很強的戲曲特點。
二、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共同性
(一)民族聲樂大多數都是來自于生活,人民群眾在進行長年累月的生活勞動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通過歌唱的表達出來。比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鳳陽花鼓》,《鳳陽花鼓》這首曲目是安徽的民歌,歌曲中反映了淮河流域的人民在被封建勢力剝削之下又遭遇了水災,在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淮河流域的人們開始向外逃荒,在逃荒時為了生活他們就沿街賣唱的故事。在演唱者進行表演時手里拿著花鼓與小鑼,并且用一些動作豐富表演,一邊演唱一遍舞蹈。
(二)民族音樂的音色特點鮮明,可以分為甜、亮、水、脆、柔這幾種色彩。在對民族聲樂進行演唱時,有三種方法可以用在用聲方面:第一種方法是演唱的抒情性:這種演唱方法多數都是使用假聲,聲音柔和而又細膩,但是沒有明顯的演唱風格,這種方法適合演唱民歌風格的歌曲和一些柔和的抒情歌曲。比如云南民歌《繡荷包》就很適合用這種方式進行演唱。第二種方法是演唱的風格性:這種方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使用真聲,演唱時有很寬的音域,聲音表現力強且明亮,這種方法適合演唱一些有較強風格的歌曲或者歌劇,比如歌劇《黨的女兒》中比較出名的一段《萬里春色滿家園》。第三種方法是演唱的戲劇性:這種方法通常都是使用真聲與假聲的混合使用方法,聲音深厚又圓潤,同風格性的方法一樣有很寬的音域,這種方法適合演唱民族綜合類的一些聲樂曲目以及藝術歌曲,比如《黃河大合唱》中最具有戲劇性的一段歌曲《黃河怨》。
(三)民族曲目的風格決定了演唱者演唱的實際方法
演唱方法可以更好的體現出民族聲樂的風格,歌曲風格受演唱方法的服務同時制約著演唱方法。民族唱法在演唱時特別注重咬字和行腔這兩個方面,咬字和行腔必須做到字正腔圓,以字行腔,聲隨腔行的規律。在民族藝術的表現方面要求十分獨特。
三、我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存在的問題
(一)在聲樂教學時沒有形成獨特的風格
隨著我國經濟與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聲樂在對傳統民歌演唱方法繼承的同時又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美聲唱法的精華,聲樂教學方面也逐漸變得模式化。在“學院派”的民族聲樂教學中,往往只對聲音的技巧重點關注而不注意歌曲演唱的風格。現如今我們應該加強文化保護的意識,如果文化保護的意識還不形成,那么我國的生態文化將達不到平衡。
(二)演唱者音色沒有特點
最近幾年,民族聲樂教學和演唱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演唱者的音色沒有特點,而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這一點十分受到觀眾關注。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民族聲樂在借鑒和吸取了西洋發聲方法以后,歌唱者在訓練方法、歌唱技巧、演唱曲目上等,均與以往的傳統唱法有所不同。如果閉著眼睛聽歌,我們分不清是哪個人唱的,這就失去了聲音的個性。
四、對民歌的演唱風格的把握
(一)把握民歌主題思想、風格與色彩
歌聲本身就是思想。演唱者在進行民族聲樂歌曲的演唱時往往可以抓住歌曲的思想與情緒,但是收到演唱者自身思想的影響,對歌曲的理解也大不相同。演唱者要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從而更好的理解歌曲,演唱歌曲。
(二)對各個民族的民歌在演唱時的方言和曲調的特點都要進行了解,在演唱一些具有很強語言特點的民歌時更要著重注意方言的方面。
(三)在進行民歌的演唱時要對民歌的裝飾音進行合理的處理,這也是語音和風格的表現方式。一種是語言的需要, 一種是音樂需要,以修飾旋律,點綴風格。
(四)唱好民歌中的尾句、拖腔和甩腔也是掌握民歌風格的重要因素。民歌演唱往往要在樂句的尾音、拖腔、甩腔上下功夫。
五、結語
如果在進行民歌的演唱時準確把握好歌唱風格,就要經常常欣賞和研究民間音樂,把民間音樂的特點和先進的方法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把歌唱的語言、感情、風格、方法和形體表演融為一體,才能使我們的民族聲樂更趨成熟、更加具有魅力,使我們民族聲樂歌壇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王鳳云.試論民歌的演唱——注重情感,把握表演,活用技巧,形成風格[J].黃河之聲,2015,(14).
[2]吳濤,阿娜.“情引歌聲出氣送歌聲走”——論新疆錫伯族民歌演唱風格的把握[J].藝術教育,2017,(03).
(作者單位:沈陽市藝術幼兒師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