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麗江多家旅游企業對高職高專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進行了問卷調查、跟蹤和訪談,調查結果表明,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多方面和企業對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企業提出的各方面的建議,以供麗江師專外語系在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參考。
【關鍵詞】旅游行業 英語應用能力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98-02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與目的
本次調查于2015年5月開始,課題組成員不定期分別跟蹤2012級、2013級旅游英語專業實習生到合作企業、酒店、旅游景區和文化民俗村等進行調研。調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單位對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聽說能力的要求;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單位對畢業生英語翻譯能力的要求;英語應用能力;課程設置的建議。
(二)調查工具
調查采用問卷、訪談、資料查閱等方式進行。問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主要是專業知識方面以及學生實習結束后給予麗江師專外語系的建議;第二部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技能要求的調查;第三部分:用人單位對英語課程設置的建議調查。
(三)調查統計
本次調查分別對2012級和2013級旅游英語專業,部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發放問卷調查表109份,收回109份,回收率達100%;分別向用人單位發放問卷調查表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達100%;分別對酒店各部門相關管理人員、旅行社、珠寶店、旅游景區和文化民俗村人力資源部人員進行了訪談。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技能要求的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高職高專畢業生英語聽說能力對于旅游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分別是酒店70.5%、旅行社65.8%、珠寶店58.4%、旅游景區66.5%、文化民俗村55.7%。課題組成員針對這一問題對企業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得到的結論和問卷調查如出一轍,特別是酒店星級越高要求也越高,往往英語技能越高的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的空間更大。英語閱讀能力對于酒店、珠寶店和旅游景區比較重要,分別是57.1%、51%和53%;而對于旅行社和文化民俗村相對不重要,不重要的比率高出其它,分別是39%和33.6%。針對這問題課題組成員經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到酒店特別是五星級以上,酒店的管理理念以及很多的設施、設備都來自于國外,酒店管理人員從領班、部門經理及以上對英語閱讀能力要求較高。
英語寫作能力對旅游企業相對來說占得比率是重要,分別是45%、39.6%、41.6%、43.6%和32.9%。根據訪談所了解到的情況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寫作內容和企業要求的寫作知識不相一致。企業對高職高專畢業生英語翻譯的能力不是很重要,所占比率均高過其他幾項,分別是36.9%、44.3%、40.4%、32.2%和32.2%;經過訪談了解到原因在于旅游行業屬于服務性的行業,需要更多一線服務人員,翻譯對于他們顯然要求過高,在工作中涉及到需要翻譯的東西不多。
三、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英語課程設置調查
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對于實用性英語在訪談中企業結合各自行業的特點提出了一些建議:寫作材料要進行一定的篩選,加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盡量應用有真實社會需求的寫作材料。在談到英語教育內容改革方面企業的相關人員建議: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結合生產實際的英語教材,確保符合企業需要的英語教材走進課堂。
四、結果分析與建議
根據對企業的調查和訪談,明確了存在的問題:(1)高職高專部分英語課程設置出現偏差;(2)部分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不相適應;(3)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與學生多元化的學習要求不相適應;(4)重課本知識、忽視技能操作和行業適應能力的培養;(5)缺乏實操熟練和技能型教師。
(一)修訂旅游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
旅游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具備扎實的職業發展基礎和基本職業素質,在涉外酒店、旅游企業等機構或領域從事酒店服務、導游、景區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實用技能型人才。教學內容:旅游英語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模塊課程設置突出對學生人文素養、職業道德、英語口語應用能力、涉外導游和酒店服務的技術技能的培養,依據旅游服務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空間和課程模塊。
(二)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第一階段,把傳統的英語口語課改為“英力克英語口語”,綜合英語課改為“綜合英語及口語實踐”,加大對學生英語聽、說應用能力的培養。第二階段把英語日午談和晚會開設為“英力克口語實演”課程,課程中涉及到的交談和晚會內容除了單元教學話題外,由學生安排活動內容。第三階段CBI課程的設置,按照語言內容及語言運用情景設置旅游英語專業課程,通過雙語教學,用英語工具學習知識,以知識為依托內容學習語言,從而達到語言、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的教學目標。第四階段設置“英力克專業實踐周”,實踐周教學內容豐富,通過豐富和有層次的內容和活動安排,不僅對學生提高專業學習興趣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表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三)與行業企業共建“雙能型”教師
成立學校和辦學系與合作企業人員構成的教研所,深層次開展專業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研究。頂崗實習管理教師、指導教師主動到企業走訪、面談、做問卷調查,通過調研的方式對學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狀況、企業用人狀況、人才需求以及職業標準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重新構建與職業標準相對接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以期做到“課程體系與企業的無縫銜接,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流程的無縫連接,學生實習與就業的無縫連接”。
(四)積極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學校搭建一個較好的辦學平臺,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更多的渠道,也為酒店培養合格的員工,學校與酒店共同參與學生管理,實現了校企合作辦學和工學結合。
(五)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提高學生英語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
旅游英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有模擬導游實驗室、酒店服務技能實訓室和客房服務技能實訓室。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正逐漸與麗江市、迪慶州、大理州、西雙版納、玉溪、海南等地的多家酒店合作,簽訂合作教學和頂崗實習協議,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
(六)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旅游英語專業教師通過國外訪學、國內進修提高學歷學位;參加短期培訓和職業資格證考試,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使學校教學與社會需求接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最新、最有用的;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和項目,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實踐能力。
(七)加強高職高專旅游英語測試的實用性
高職高專旅游英語測試需要將測試內容與高職高專畢業生未來就業崗位的需求相吻合,聽力內容應該增強其實用性和真實性,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需要。口語測試可以創造一個真實的實際場景,以達到實際應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躍.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轉型與學科建設[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2,(03).
[2]張洪波.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之路[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鄧麗萍(1967-),女,云南麗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旅游英語及對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