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福
【摘要】該作筆者從中學物理探究性教學的中心思想出發,分別對怎樣開展各項物理試驗、總結物理定義以及基本規律等內容進行了闡述,并對此教學模式存在的各類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等展開了深入的探析。此外,還提出了中學物理老師應當積極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探究精神、解決期間出現的各類問題。
【關鍵詞】中學物理 探究性教學 研究與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53-02
物理學不僅僅是我國中學教育中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同時也是社會生產力進步與發展的“加速器”。借助對此科目的學習可以培養起學生們的自主思考習慣,給未來的發展提供十分有益的幫助,所以說學好物理學是至關重要的。
一、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
(一)各項物理試驗的探究性教學
眾所周知,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選取探究性教學模式更能夠展現出其自身所擁有的魅力。當前,中學物理實驗課程主要可以分成演示實驗、課外實驗以及分組實驗等等,本文中主要對演示實驗這一教學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當教師們開展演示實驗教學的時候應當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還應當借助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孩子們展現既能激發其學習熱情、又可以有效說明實際問題的演示實驗。比如說,在平拋運動的教學時,有不少實驗能夠選擇,然而最簡單便是把粉筆頭水平拋出。由這一最普遍的物體運動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發現物體的運動軌跡及變化,然后老師們再對學生進行指導、總結規律。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把實驗同教學兩者有機融合,指引學生發現其中隱藏的理論知識。另外,演示實驗具有直觀性特征,有助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因此在整個操作環節中務必應確保實驗的客觀性和安全性,成功地進行演示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對教師的準備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各基本規律的探究性教學
學習物理的根本目的便是尋找和利用各項基本的物理規律。所以說,對各基本物理學規律的研究工作十分關鍵。教學者不妨借助各探究性試驗對各項基本規律進行論證,同時把研究課題同探究情境有機結合起來。實際的探究當中,教學者應加強對各項生活實例的引用、對學生的有益引導。比如,借助牛頓定律對物理運動和受力關系問題進行研究,對物體運動情況的變動及其受力關系進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在各種問題被提出后,教學者應尊重并激勵學生們進行獨立自主的研究,培養他們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們也可借助對探究性試驗的分析和歸納總結出各項基本的物理規律,并且令其在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同時深刻領悟當中所包含的物理現象。
(三)各物理定義的探究性教學
我們在物理學的探究當中往往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概念,對各概念定義的掌握是學好中學物理的基礎保障。如果借助構建特定情景的方式對物理定義進行引導,那么學生們會更好接受。舉個例子,教師在提出“大氣壓強”這一物理定義前,需要把盛滿水的被子用紙片蒙住,然后把水杯倒置,我們會看到紙片不會下落,并且水也不會流出。如此一來,教學者可以更容易地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理解試驗現象,從而在腦海中建立起這一物理概念。
二、探究式物理教學面對的困境及解決措施
(一)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面臨的困境
第一點,教學耗時過長。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學者把幾乎所有課堂時間放在學生們的獨立探究方面,而對受教育者需要反復推敲的部分重點知識,不得不多花很多時間讓其在課堂中完成探究。另外,需要學生親自動手的內容過多,這同樣會導致原本有限的課堂時間更加捉襟見肘,對那些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而言,甚至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單獨輔導。由此可見,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推行探究式教學是不太容易的。
第二點,難以有效激發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即便是同一班級的學生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巨大差異,部分成績較為優異,其余的則不盡人意;有些性格奔放,有的則較為內斂。對于那部分基礎不牢固、性格又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容易被調動,他們當中很多人一整節課下來不知道在學什么,也不在乎。反之,那些基礎扎實、活潑外向的孩子則具有十分明顯的學習效果,可以主動配合教學者思考解決問題。
(二)針對各難題的有效解決措施
第一,科學調配時間,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有限的課堂時間令探究式教學無法順暢地進行,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學者需要做好全面、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盡可能地安排好各項教學任務的時間。同時,對某些重要課題的探析應激勵孩子們多多參與課外活動,并且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更多的有益探索。
其次,趣味教學,更加關心所有學生。通常而言,孩子們均會對有趣味的事物充滿好奇感,例如老師們幽默風趣的語言、趣味性較強的實驗等都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所以,老師們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探索實驗,令孩子們體會到當中的樂趣,進而有效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探究式教學在中學物理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指引其選取合理的探究方式,盡快提升學習成績,形成自主創新的良好習慣,最終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衛平,孫桂蓮.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3-41.
[2]王丹,張霞.淺談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