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新模式,但是傳統考試存在的弊端,與應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為實現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落實吉林省“十三五”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文件精神,高校應從考試內容到考試形式實施全方位綜合改革,切實發揮考試的信息反饋功能,以考試改革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考試改革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H16557)民辦高校教學運行與評估監督協同并行監控體系研究相關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217-02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本科院校,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不僅是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其培養目標是以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為主的高等應用型人才。相對于普通本科教育而言,要求學生所掌握的理論更加系統、深入,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等等。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圍繞著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展開全方位改革。
考試對于各項教學改革有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將考察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作為考試內容改革的重點”,考試改革的成功與否將影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對考試的內容、形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各高校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重新對考試的功能進行定位,對考試內容、考試方法、途徑等進行全面改革。
一、當前本科院校考試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考試,輕導向;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析,輕反抗”這些嚴重制約著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單一的考試形式存在諸多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考試內容書本化
目前很多院校出現的一種現象就是考試內容過于陳舊僵化,對于現實涉及的問題較少,這不利于學生與時俱進思考能力的培養。考試內容的陳舊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考試高手,但其高分低能也是無法規避的事實。
2.考試形式單一化
多數本科院校采用的是以閉卷筆試為主的傳統考試方式,客觀試題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多數學生平時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只在期末考試前突擊,認為學習只是就是簡單的記憶一些事實、概念等內容,這樣的考試形式是無法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所以需要變化考試形式,以多角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考后無反饋
高等院校的考試一般都安排在期末,考完隨機放假,教師也只是將考試分數登錄到教務管理系統并向學生開放端口,供學生查看,而教師閱卷完畢后就不再對題目進行講解,這就造成很多同學知識點錯誤無法糾正,失去了考試本身的意義。
二、推進考試改革的原則
考試改革應遵循三個原則:首先,考試改革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探索建立符合學科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考試制度;其次,突出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教師“教”與學生“學習”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具有發散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人才;最后,考試改革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過程的考察,遵循教學目標評價與學習過程評價相結合,知識與應用能力相結合的考核原則,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使考試的評價方式由終結性向形成性評價轉變。在遵循這三個原則前提下,統籌規劃,將考試改革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實現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和綜合素質提高的雙贏局面。
三、考試改革思路構建與建議
1.考試觀念的正確樹立
高校要樹立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一致的教育觀和考試官,改變傳統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培養的觀念,樹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多給予學生實習實訓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應用能力有所提升。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考試僅是一種考察形式,不是為了獲取學期成績,而是將前期學習效果的總結,將所學知識加以應用才是最終目標;而高校教學管理者,要把考試目的定位在檢查教學目標是否實現,要引導教師重視“考試后的管理”使考試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2.考試內容改革
考試內容改革是考試改革的核心和主體,根據課程發展現狀,合理優化考試內容,考試的形式與內容的設計要做到與時俱進,由知識性向知識與技能、能力相結合轉變。例如建立智能考試題庫,所謂智能題庫不是簡單的題目集合,而是經過篩選,包含較大信息量的試題集合。經過輔助系統的對比、分析,智能調整題目難度以及類型,并建立智能試卷分析系統,從而可以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3.改變考試方式方法
將考試過程貫穿至整個教學活動中,例如除期末考試外,在每章(每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布置作業、課題隨機討論、章節檢測等納入期末考試成績中,這種方式可以督促學生通過完整的學習過程,同時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每一章節的學習狀況,避免“一考定乾坤”的弊端。同時期末考試題型要設計多元化,例如至少要是合計填空、選擇、判斷、簡答、綜合應用等題型,合理確定主觀與客觀題型的比重,既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要注重其運用能力與思辨能力的考察。
4.強化考后反饋
考試的及時反饋性是考試改革堅持的又一關鍵步驟,也是教師、學生、教學管理者在內的事后反饋機制完善手段。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可以檢測教學是否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并進一步深化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教師應對照教學大綱全面客觀分析學生考試結果,通過分析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適度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積極發揮考試對教學過程的檢查與促進作用,師生共同以考試推動教學。
5.建立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考試改革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需要建立考試配套措施,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保障考試改革效果。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大力宣傳考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以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的形式支持教師進行考試改革,對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師給與不同層次和種類的獎勵與表彰,并且要在全校范圍內舉辦考試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對于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給與宣傳推廣,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校的考試改革工作。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考試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增強其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考試改革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改革基礎性工作,其改革效果不僅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改革的成就和學生培養的質量,更是間接關系到高校辦學水平和整體發展。考試改革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是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層次、教學質量以及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劉亞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多元考試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9).
[2]潘棟輝.應用型本科院校考試改革與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2(1):14-15
[3]孫彩云.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學數學課程考試模式研究[C].第三屆國際教育技術培訓論文集.中國湖北武漢,2010-11-27
[4]李宇,易松芝.財經類院校課程考試改革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3):60-62
[5]汪艷麗.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改革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0(7):14-15
[6]尚微微.高等學校考試現狀及改革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4):104-105
作者簡介:
胡雪(1986.1-),女,漢族,長春人,碩士,助理研究員,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科研處(高等教育研究所)科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