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雄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家園。文化軟實力是文化作用的顯現與發揮,它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大小的體現,是推動一國不斷發展進步的不可缺少的內在精神力量。知識經濟時代,文化軟實力地位與作用越來越凸現,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競爭主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深刻地洞察到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又著重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1。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高度歷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是新時代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遵循。
文化軟實力之根在于民族文化,作用在于民族文化認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最重要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民族獨特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風俗習慣、行為準則,這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不斷加強民族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增進民眾的文化自覺,乃至增進文化自信,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促進文化軟實力的繁榮發展,進一步增強國家民族的凝聚力。
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最深厚的歷史底蘊。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立足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根基,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大歷史背景中,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和民族復興目標之間內在邏輯關系,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這深刻地詮釋民族文化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獨特的深遠影響。在民族發展道路的選擇上,習近平詮釋民族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內在關系,闡述民族文化對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理性選擇的深遠影響,“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2],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民族性與民族復興、民族發展道路統一起來形成不可割裂的內在邏輯體系。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路徑選擇,也充分體現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的獨特的文化特性、深厚的歷史底蘊。
人民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價值主體和實踐主體。文化發展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文化充分發展的依靠力量也在于人民。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最終要落實并體現在全體人民生活水平上。一國民族文化要能夠產生文化軟實力作用必須也應該要惠及全體人民,推動文化軟實力發展源泉也在于此,沒有相應群眾基礎的文化是沒有影響力的,是不會真正轉化成文化軟實力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核心內容。習近平文化建設的根本立場是堅持發展文化為人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和多樣化的特點。習近平同志提出要不斷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思想,同國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文化需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如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要求我們必須重視文化建設,重視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同時重視依靠人民群眾力量是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的人民性另一重要特征。針對當前社會存在許多錯誤文化觀念,如文化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文化無用論、文化保守主義等觀念,民眾并沒有真正展現出文化自覺與自信。習近平同志立足民族文化大眾化發展特點,指出文化建設必須要將文化自強與時代進步相結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3]。沒有這樣全方位依靠并凝聚民族力量去自覺構建主流文化,文化自強也就無從談起,這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
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在于文化認同與影響力,它的魅力在于一國文化的包容性,這是一國文化軟實力最可貴、最具魅力的地方,這也正是文化軟實力的生命力、創造性之所在。正由于民族文化包容性,才具有強大的同化力和頑強的生命力,一味保守與排外的文化是不會產生持久文化軟實力的。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縱深發展的背景下,各國越來越認識文化軟實力潛在與隱性的張力作用,國際間的競爭越來越轉向依賴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來提高本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同志強調文化自強并不是忘記或否認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和平包容性,而是主張要通過實現文化自強,彰顯文化軟實力的張力,更好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習近平同志洞察未來文化發展趨勢與潮流,深信未來的世界必將是一個以相互依存、追求和平、共同發展為主流的發展共同體,指出要以此構建更加合理且公平公正的政治、經濟與外交的新秩序。他在黨的十九報告強調:“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薄拔覀兒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1]59這充分展現了習近平對未來世界發展深刻關注的人文關懷與深邃的理性智慧,也充分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魅力與現實意義,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世界認同。
建構民族共同理想追求是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主題。共同理想追求是民族發展的向導,也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精神動力。文化軟實力要轉化成推動社會繁榮進步與安全穩定的強大動力,要建立能夠順應民眾心聲與社會發展潮流的民族共同的價值目標。通過民族共同的理想目標凝聚全國各民族人民團結奮斗,激發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鼓舞人們廣泛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去。沒有民族共同的價值目標,民眾對未來生活目標無法確定,人們難以對現實與未來生活充滿希望,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也就無法充分發揮。
實現中國夢是習近平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目標。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目標愿景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同志從中華民族宏大的歷史背景出發,總結我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的奮斗歷史,順應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對我們民族未來發展目標與態勢作出科學判斷,確定了民族發展目標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愿景,這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反映全體中華兒女的整體利益,成為凝聚、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各族人民共同投入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之中。這體現了習近平對當前文化軟實力建設使命的清醒認識和自覺擔當,也為新時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指明戰略方向與目標。
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核心價值觀。文化價值觀是一個國家與民族區別于其他國家與民族的重要標志,一國喪失了文化價值觀,就意味著喪失內聚力,也就喪失了文化軟實力。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指出:“使社會得以維系的是每個個人對社會的共同的情感和信仰,社會團結的核心和基礎是社會成員的共有價值觀和共同的道德規范。”[4]培育核心價值觀,有利于統一民眾價值理念,形成社會共同的理想追求,激發民族巨大凝聚力和創造力,核心價值觀就能轉化并體現為國家民族所需要的最重要、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穩定與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的基石和靈魂。發揮我國文化軟實力強大的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要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當代社會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念,凝聚民族力量。習近平同志從民族發展的歷史角度論述了核心價值觀是一國發展的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保?]為了激發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形成全社會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習近平特別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具體指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1]42當前要激發人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民族的內聚力,培育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最深層力量。
文化認同是在一個民族在其長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本民族共同的精神結構、心理特征、價值系統和行為模式,人們由此在這種共同的文化背景中獲得了歸屬感和認同感。文化認同是一國文化軟實力最深刻的、最持久的東西,文化認同意味著接受一種民族情感,它具有超越時空的穩定性和超強的凝聚力,持久地影響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文化認同的形成,會成為一國文化軟實力的催化劑,培育社會成員形成統一民族意識,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粘合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同志對民族傳統文化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堅信中華文明就是我們發展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6]在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習近平堅持唯物史觀立場,從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去探索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思路,強調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就是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應從中華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汲取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挖掘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為我國現階段做好應對復雜國際環境挑戰指明了方向。習近平同志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自覺與自信,堅信中華文明能夠解決中國當下問題,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文化軟實力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為新時代如何理解和把握民族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一國意識形態工作是一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前沿陣地。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是一國文化軟實力重要表現,也是當前世界各國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焦點。在全球多元意識形態并存與互相斗爭的情況下,一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面對并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能否真正有效去地引領、整合這些多元的社會思潮,最大程度地引領不同社會階層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形成社會共識,這是加強民族凝聚力的內在要求,也是一國國家文化軟實力之具體體現。世界各國歷史實踐也證明,沒有強大硬實力支撐的國家很容易被外敵打敗,但沒有牢固意識形態陣地的國家即沒有文化軟實力支撐的國家,則可能由內部崩潰引發不攻自敗,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茉莉花革命等。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國內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多元化局面,世界范圍內各種不同思想文化之間相互沖擊、激蕩,國家文化與意識形態安全由此面臨著巨大挑戰。面對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新時期黨的意識形態工作,2013年8月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他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保?1]在如何做好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同志表現出高度的政治定力,他旗幟鮮明強調意識形態工作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針對當前社會上盛行的“虛無化”“西方化”“自由化”等錯誤思潮,習近平同志旗幟鮮明表示不能做歷史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8]。在這更加復雜的世情、國情、黨情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權,我們黨才能凝聚社會共識,把我們偉大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國家形象是國際社會對一國在國際舞臺上所展示的物質和精神力量總和的總體評價,是一國文化軟實力的外在直接體現。良好的國際形象,更能增進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信任,更容易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情感認同、道義支持和行動支援等。惡劣的國家形象在國際社會是沒有國際影響力,更談不上擁有文化軟實力的,誰擁有了良好的國際形象,誰就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誰就把握國際話語權,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角色,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目前的國際地位是不相稱的。加上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對中國快速發展存在許多誤解、偏見,中國的國際形象時常存在許多莫須有的被抹黑,影響我國的國家形象。當今中國要完全融入世界,必須要面對重大的課題:如何消除國際社會的誤會與偏見,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習近平同志秉持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創造性指出運用傳統文化來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保?]這是新時期我們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遵循。習近平同志在重視塑造國家形象的內容構建上,同時還十分重視加強國際話語體系建設,強調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保?]44可見,當前要拓展文化軟實力之國際影響力,我們不僅要應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來展示提升中國良好形象,還要不斷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我國主流媒體國際話語權,構建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
問題是理論創新的起點,也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的鮮明時代特點。當前中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進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期,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建設面臨著諸多復雜形勢,習近平同志著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宏偉歷史使命,認真研究解決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面臨著重大而緊迫的問題。他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文化屬性出發,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目標和內涵,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文化軟實力在推進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的戰略地位,從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軟實力、如何發展文化軟實力問題,為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同時,習近平同志面對新時代如何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主義問題上,創造性地運用了傳統文化的理路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在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兩個一百年目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重大問題的論述中,習近平同志時常運用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名言典故來闡述其相應理論觀點,并產生了積極效果,這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的最好注腳。這些富含中國文化智慧的思想與觀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文明富強和諧美麗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民族強盛的源動力。中華民族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宏偉目標,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與鼓舞,沒有著力培育民族發展的深層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可能有勃勃生機與強大動力。另外,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時期,長期以來積累的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無法單純用經濟手段來解決,更需要利用文化軟實力的深層力量來達成共識推動問題解決。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地捕捉到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緊扣住當前人們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主線,強調要不斷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扎實地推進社會道德建設來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文明,促進人們形成為振興民族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2013年12月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蓖瑫r強調:“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6]從這個意義上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全社會的道德文明的提升,培育國家民族文化軟實力必將為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當前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國際關系錯綜復雜, 國際格局變化不定,霸權主義、武器失控、軍備競爭等傳統安全沒有消除,恐怖主義、資源短缺、網絡攻擊、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人口爆炸、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習近平同志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相信中國文化智慧能夠解決與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為了推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民主、更加現代的方向發展,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結構的改善,習近平同志著眼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愿望,從中國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應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與思維方式來思考、處理國際事務,高瞻遠矚地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以此建立更為合理、有序的國際規則,處理好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實現世界發展成果共享。這些富有中國智慧的理念,深刻地展現著習近平同志對世界未來發展命運關心的歷史擔當、博大胸襟,為國際社會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在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國際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智慧,同時也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以推廣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這是我國對21世紀國際關系的重大貢獻。
總之,當前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文化軟實力建設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文化建設作出的準確判斷,它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歷史責任感,是我們推進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行動指南。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3]習近平.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11-29.
[4]埃米爾·迪爾凱姆.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203-204.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6]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光明日報,2014-01-01.
[7]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8]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14.
[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