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中
圖書館館際間合作與交流的思考
王軍中
圖書館館際合作被公認為是最具有成本效益方式的可利用資源,通過資源共享和協同并購圖書和期刊,實現圖書館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圖書館;館際合作;信息資源共享
館際合作在圖書館領域并不算新鮮。最初,它被運用于圖書館館際互借,廣義上指的是共享收藏。后來發展為合作編目系統組織的聯盟,即圖書館之間團結合作,相互協商,共享信息資源,合作共贏。圖書館聯盟館際合作從誕生之日起,就為著一個共同目標實現資源共享。它不僅涉及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而且還提高了信息獲取。
(一)實現資源互補
大多數公立圖書館都是靠財政撥款的,通過協商可以減少成本和重復勞動,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資源互補。圖書館聯盟的具體運作是圖書館之間的正常交往,不隸屬于同一機構,但通常僅限于一個地區,涉及各類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其設立的宗旨是為了各成員館之間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圖書館聯盟控制圖書經費,降低圖書館信息化運營成本。為了提高資源共享,開發網絡環境下通過校園系統、校園網和互聯網,共同分享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依靠一個聯盟的集體力量,可以促進圖書館獲得廣泛的電子資源,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效益,獲得各館可以接受的條款和條件。圖書館聯盟可以是地區性的、跨省的合作,也可以是全國性、世界性的區域合作,為廣大讀者,提供快速、精準、有效的學術資源系統,提高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質量。
(二)體現館際合作新形式
圖書館機構之間的合作,分享他們的圖書館資源已經實行了幾十年。傳統上,建立一個圖書館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在成員館之間共享包括書籍和期刊在內的自然資源。然而,合作模式發生了變化,注入了新的信息技術,這種變化體現出從以印刷業為主的紙質圖書,到數字化環境下的電子書的新形式。館際合作有幾種新式存在,如紙質書的館際互借、電子書的文獻傳遞、資源共享。聯盟作為一個有效的策略,在短期內提高單個圖書館的購買力,作為一種方法帶來了機遇,即合作館藏建設和長期的資源共享。
(一)不求大而全,但求最好效益
通過正式的圖書館聯盟,能夠擴大電子資源,以合理的成本,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益。一個圖書館不一定每一門學科的書都訂購,面面俱到,大而全,這樣會浪費資金,應突出重點學科,追求最好效益。多年來通過合資或協會組成一個聯合體的概念,一直是圖書館學研究的課題。館際合作,能方便用戶通過聯合編目與聯合目錄,合作采購,訪問物理館藏,增強紙質書的館際互借與電子書的文獻傳遞。協調和協作之間以共享信息資源為目的,以便滿足讀者需求,適應信息化的發展,實現文獻資源共建共享。
(二)加強圖書館館際間的合作
一方面,圖書期刊由于倉儲、印刷、物流、技術人員的工資提升等因素,財政撥款有限;另一方面,世界進入數字化時代,電子書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電子信息資源的需求量蜂擁而至,圖書的內容呈多樣化、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單憑一個館的力量,很難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聯盟作為圖書館館際間的協調人,以及信息提供者,通過館際間的合作,從而達到成員館無法單獨實現的夢想。為了滿足圖書館的各種特殊需求,聯盟給出一個低價格,來開發大量的電子出版物,通過高級檢索和數據傳輸成員館之間信息,提供更快速的訪問、掃描,獲取電子資源。因此,只有加強圖書館館際間的合作,簽訂框架協議,手持一張借書證通過館際互借,才能提升圖書的使用效率。
(三)網絡時代圖書館聯盟面臨的挑戰
圖書館聯盟是圖書館之間的聯合,通常以一種雙贏的方式提供合理的價格和快速、高效的服務。然而,圖書館聯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不斷增長的期望和財政預算,合理使用、存儲信息、定價策略,以及措施的有效性,還涉及授權電子資源,等等。用戶對數字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個性化需求更加趨于復雜化、動態化,以及角色的多樣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的逐步完善,移動圖書館仍將是圖書館聯盟未來發展的理想模式。圖書館服務本質上是一種共享集成的聯合服務。近幾年來,歐美地區在資源共享方面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通過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強圖書館館際間的合作,建立圖書館聯盟,在國家、洲際、全球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擴大以傳統印刷業為主的紙質圖書。隨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不斷優化,數字資源建設已成為圖書館提高閱讀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然而,還存在一些障礙,如因貧窮而導致落后的技術和通信等基礎設施,財政不足,各成員館之間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制約。
傳統理念上,建立一個圖書館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在成員館之間共享包括書籍和期刊在內的自然資源。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合作模式經歷了從基于印刷業環境下的紙質書,向數字化新生態的轉型。圖書館聯盟是任何參與合作的圖書館朝著共同目標的集體活動。一個聯合體的集體力量,有助于圖書館以較合理的成本和最佳的條件,獲得廣泛的電子資源。在當今世界,不存在一個單一的圖書館,不管它有多大,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館藏、財務和人力資源來組織服務,滿足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而目前,由于儲存問題和資金短缺,購置經費緊張,許多圖書館不可能在一個地方獲得全部資源。
通過圖書館之間多方深入合作與協調,加強溝通與了解,進行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團結互助,掃除障礙,克服困難,提高信息獲取,從而建立起圖書館的文獻保障體系。
(一)認真探討館際合作的可行性
館際合作可以是地區、省市、國家間的合作,不分民族,一律平等。合作的目標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面對浩如煙海的電子資源,開通館際間的許可訪問,不設路障,通過采購聯盟的形成,統一協調購買電子圖書,共享電子資源,降低單位運營成本。通過館際合作這種手段,獲得更多、更豐富的館藏資源。聯盟的形成有各種因素,成功的聯盟能夠有效運行。通過選舉產生一個協調機構,來代表全體參與者處理日常工作,執行監督。同時,明確行政分工,制定一系列政策,以滿足各館圖書期刊的薦購,降低運營成本。
(二)合作雙方要遵守法律責任
通過談判,用財政撥款從發行商、供應商購買所需資源,提供電子訪問,參與合同的制定,明確各自應遵守的條款,履行違約的責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制定技術基礎設施的長期規劃,在合同許可中明確列出電子資源的版權,以及數據的備份和數據庫的歸檔。面臨著生存與設計的現實問題,在服務和流程的創新發展上,要有永久性的工作人員。
[1]賈國柱.地區跨系統圖書館館際合作的利弊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6).
[2]李光.國內圖書館館際合作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3(2).
[3]韓波.論館際合作講座的發展模式與共贏策略[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1).
(作者單位:中共海南省委黨校)
G259.2
A
1004-700X(2017)03-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