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倫
論語言與文化及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性
楊怡倫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推廣中國文化的前提,通過闡明語言與文化的相互關系、語言與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充分證明了語言與文化的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的意義,以及對外漢語教學對語言與文化交互發展的反推動作用。
全球化 語言與文化 對外漢語
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的應用語言學理論都是借鑒英語和拉丁語系的經驗和理論發展而來的,沒有形成具有中國語言特點的完整理論。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漢語在國際的廣泛使用,學者對外漢語語言學理論的需要越來越迫切,但當前我國文化和語言的發展因理論滯后影響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另一方面,在全球化進程下,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和語言不僅僅是外交的一部分,也是在向世界各國展示中國意識形態的重要途徑。對外漢語教學可以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傳播,對增進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愛德華·薩丕爾指出:“語言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語言推動著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文化通過語言的使用得到更多的傳播和詮釋。語言可以決定我們的思維模式,語言之間的相似性是相對的,結構性差異是絕對的。結構性差異越大,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越不同。因此,漢語不論作為母語進行教學還是作為二外,學生們都應該了解漢語的文化背景,要不然中國五千年形成的語言體系,是無法完全掌握的。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經濟和文化發展鼎盛的時期,出現了唐詩宋詞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這些作品極大的豐富了漢語的文化內涵,因此出現了古漢語。近代漢語是以早期的白話文為特征,人們所熟知的《西游記》、《水滸裝》就是用白話文所著,由于西方工業化革命思潮的推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沖突和當時的社會性質產生了近代漢語。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是在我國國內局勢的平穩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不斷出現。當今互聯網時代,許多80s90s后的年輕人使用的新生詞匯都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雖然時代不同,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是不變的規律就是文化和語言息息相關。
對外漢語教學,不僅僅讓外國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運用掌握,同時也要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和了解,要想學習好一門外語,就要充分的了解文化的社會習俗、語言發展史,了解文化不但能促進對語言的理解,也能激發對語言學習的樂趣,使語言教學事倍功半。
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文化背景,可以避免母語在對外交流中產生誤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在日常交流中,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外國人去游泳,中國人說:“游泳池的人太多,水又臟,早該換換了,簡直像芝麻醬煮餃子。”這個外國人不明白什么是芝麻醬,中間的差異外國人肯定不能理解。雖然各國文化存在著差異,但也都是文化和歷史發展歷程的結果,文化的差異并不能說是誰好誰劣,我們都不能拋開自己本國的文化也不能排斥他國的文化。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銳性和包容性,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時也能增加中國文化傳播交流的渠道。
在全球化時代下,各國語言與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程度在不斷加深,隨著我國自身國力的提升,漢語國際推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他國語言文化的入侵,我們必須要保護好本國的文化與語言,從根本上認識本國文化的價值所在,進而實現文化的傳承。
美國教授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意識形態和文化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語言來傳播本國文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然選擇,傳播文化不僅能彰顯文化軟實力,同時也促進國家民族文化發展創新。還有隨著漢語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漢語逐漸成為了國際性的語言,對外漢語教學也得到全面的發展。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傳播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國學和推廣漢語,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愛好者提供最準確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的學習途徑,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體現出中國文化包融性,體現中國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
文化與語言的交互作用決定了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文化在漢語推廣時所展現出來的價值,能使漢語的傳播更有動力,對外漢語教學為漢語的學者提供一個更廣闊、更公平的交流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促進文化和漢語的傳播和創新,弘揚祖國文化。
[1]愛德華·薩丕爾.語言論[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5.
[2]張西平.簡論孔子學院的文化軟實力功能[J].世界漢語教學,2007(1):25~27.
[3]顧嘉祖.跨文化交際[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吉林師范大學)
楊怡倫(1993-),女,漢族,吉林遼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