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福雷鋼琴作品的分析與演奏技藝研究
劉 玲
本文通過論述與分析了夜曲作品的不同類型織體變化搭配與演奏處理、以及福雷的即興曲與即興音樂語匯兩個主要的方面,旨在全面的加強人們對福雷鋼琴作品內涵的理解與演奏技藝的掌握,進一步加強人們對鋼琴音樂形式的全面掌握。
福雷 鋼琴作品 演奏技藝 夜曲 即興曲
1854年,加布里埃爾·福雷出身于法國,與1924年去世,在法國以及整個歐洲的音樂發展歷程中都十分出名。它的音樂作品主要有協奏曲、四重奏以及鋼琴獨奏曲等多種形式。在作品的風格表現上十分獨特,不受到限制,并且具有高度的神秘感。在它的作品中能夠發現具有明顯的福雷性格特征,在音樂的創作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這也是它的音樂作品與其他鋼琴家具有極大差異性的原因[1]。福雷在音樂領域表現出了較強的音樂天賦,加上后天自身的努力,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鋼琴作品主要分為夜曲、即興曲、前奏、船歌以及其他的音樂形式,本文主要介紹前兩種。
福雷鋼琴作品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夜曲,福雷一共創作了十幾首夜曲,通過這些夜曲的創作對黑夜中的不同情緒進行了描述,很多的音樂形式并不復雜,通過使用穩定的音樂節奏展現作品的特點,較好的展現了福雷早期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包含了一些浪漫因素。
(一)長根音與演奏的處理分析
在福雷的鋼琴作品夜曲中保持十六分音與長根音的跑動情況,能夠使得整個作品具有一定的簡潔性與生動性,這種演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演奏者利用長時間的呼吸節奏而產生一定的力度,將臂力有效的傳輸到手指間的一種觸鍵模式[2]。
(二)復合節奏組合分析
在夜曲作品中使用復合節奏時,需要演奏者將整段音樂分為小段展開練習以及聲部練習。
(三)三連音分析
在音樂作品中三連音主要是在音樂作品中起到點綴與過渡的作用,容易將樂曲的節奏推向高潮,但是在福雷的鋼琴作品中三連音的作用并不是過渡與點綴,整個音樂的音節展現出了高度的起伏性,音樂音律也展現了不一致性。在夜曲的鋼琴作品中對于三連音的使用要不徹底不用,要不整個音樂作品全部使用。
(一)福雷即興曲風格以及演變過程
即興曲這種音樂形式并不是字面上所表現的意思,能夠自由的隨性發揮,而是因為這種音樂形式主題較為單一而且形式較小才叫做即興曲。很多的音樂家與鋼琴家都很喜歡使用即興曲這一音樂形式,著名的鋼琴家舒伯特以及肖邦都比較愛用,即興曲音樂形式的進一步發展展現出了豐富的新元素與內容,在具體的音樂作品演奏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意境美。福雷借鑒了拉莫的古典以及肖邦的浪漫,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鋼琴音樂形式[3]。福雷在即興曲這種音樂形式中創作了六曲,前三首中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在第四首中毫不吝嗇的展現了福雷音樂創作風格,大膽的使用了多種不同的調式風格,在第六首即興曲中就全面的使用了全音節的方式。在后面的即興曲創作中時使用了壓縮旋律等材料,充分的應用了音樂節奏的變化實現整個樂曲內容的填充,將音樂中較為簡單的音樂細節發揮到極致,是福雷音樂形式的重要標志。
(二)即興曲的主體與旋律形態分析
福雷的鋼琴作品形式與音樂作品形式產生了一定相互影響,在福雷的音樂作品中主要以樂器為主導,通過對作品中簡單材料的深度解析,采用新型的音樂形式展開音樂創作。在福雷的即興曲中主題表現的較為深沉、低調,通過利用模仿的形式大膽的結合多種不同的音樂手法,全面的進行融合與滲透,從而在音樂表現上產生極為神奇的效果。
(三)即興曲音樂語匯的調性與調式以及和聲的使用分析
在福雷即興曲中,調式與調性主要展現的是三度關系的大小調,在音樂的中晚期主要采用同音與二度關系的大小調進行全面的結合,在福雷的即興曲音樂作品中對不同關系的大小調進行了應用,極大的豐富了即興曲的內涵[4]。在即興曲中福雷也會應用一些不和諧的和弦,并且是單獨使用的形式,復式和弦的良好應用進一步豐富了即興曲作品的飽滿度。
總而言之,福雷的鋼琴音樂形式展現了具有自身獨特特征,對前人作品經常了充分的吸收,結合自身的性格特征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音樂形式,并且在音樂表現上不局限于已有形式,而是不斷創新,發展與豐富自己的音樂作品。本文圍繞著夜曲作品的不同類型織體變化搭配與演奏處理、以及福雷的即興曲與即興音樂語匯兩個主要的方面展開了論述與分析,希望能夠全面加強人們對福雷鋼琴作品內涵的理解與演奏技藝的掌握,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鋼琴音樂形式的掌握全面性。
[1]王琦.福雷鋼琴音樂中的法國風格——試析《b小調夜曲》(op.119)的音樂特征與演奏要點[J].音樂生活,2015(06):75~77.
[2]尤云飛.淺析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舞蹈性節奏[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156~160.
[3]鄧昆.浪漫式的法國風味音樂精品——論福雷鋼琴音樂的創作特點[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08):51~52.
[4]史永清.音樂與詩詞結合的典范——福雷聲樂套曲《美好的歌》闡釋[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4(03):93~103.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