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御宇
地域性文學事功與文學文化
段御宇
文學功利主義在文學理論的領域中,一直不被大眾接受并認同;而在文學文化的建設領域中,特別是某一地域的文學文化建設中,文學功利主義是一種非常合理的存在,其對地域性文學事功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學功利性的主要標準就是是否具有合理性,當在社會的發展建設中文學事功起到一定的作用,或具有一定的意義,就會形成地域文化建設的大體框架。通常來說,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并不刻意為之,而是通過當地的文化風格自然形成的。不過,如果存在一定的規則限制,從而形成某一特定的地域文化,也是具有非常特別的社會意義。所以說,文學事功的產生,在文學創作的理論方面不應提倡,而在地域文化的層面上,則應另眼相看。
文學功利 文學事功 文學文化 地域文學
當今社會,平面媒體已經成為傳播文學作品的重要方式,文學作品利用其進行傳播,具備一定的經濟事功。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成功,其關鍵就是能夠在社會的各類人群中實現共享,并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在保障文學文化水準的同時,不違背文學文化和社會事功建立的基本原則,健康、長久的發展文學文化的相關領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文學文化層面產生的求知欲越來越多,對文學學術問題方面的研究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方面。人們對文學文化方面問題的不斷探討,逐漸改變了傳統文學的框架,站在文學歷史的發展角度和文學理論的立場,對文學的創作和運用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含義。地域性文學文化的發展和文學文化原本的社會價值并不相沖突,屬于地域性文學研究的一種形式。這種地域性文學發揚的主要方式是以“鄉土文學”的形式,流行于人群中,這種方式造就了不少學者,但其在學術上的成就和業界影響卻不是很大[1]。地域文學文化的研究和文學文化的區域性研究并不相同,地域文學文化并不是在地域文化中尋求經典文學,也不是通過地域文學的形式滿足當代人對文學文化的需求,其作用主要是為了將地域內的文化,通過文學形式表現出來,是地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有時候,地域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會通過文學和文化建設的方式,建立全新的地域文學品牌,并努力擴大在全國的影響力,成為吸引人們關注的一種景觀。
通常情況下,將文學和功利主義聯系到一起,都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大多數人認為文學作品應是沒有功利性的內容的。文學功利性的主要表現方式,是體現在強調階級性和政治性的服務情況下,才被人們認可和接受。有時在文學作品中闡述階級性和政治性的內容,還會得到人們的提倡和維護。這種功利性觀點的提倡,反映了對于傳統藝術審美的反抗,具有革命性的理論發聲主張。不過,在理論文學的領域內,功利主義文學則不應被提倡,理論文學的真正價值主要體現在非功利性內容的彰顯。文學作品的素質、品性以及特征等,具有更高的價值。我國傳統文學文化中提倡的文人操守,放在現代文學領域中,會受到很多的質疑,一些思想觀念比較落后,特別是在平等公證的價值體現上,缺乏先進性[2]。而文學中的“立德”,是當代文學作品和文學作者應具備的基本價值觀,只有在道德標準的基礎上研究文學的功利主義,才能夠具備高水準的人格和正確的審美觀。
文學作品的創作是打開心靈枷鎖、放飛思想,給想象插上翅膀的過程,文學作品應體現出作者的某種精神的追求或想要完成的某種愿望。而在社會環境中,由于受到政治環境和道德倫理的限制,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被干預,創作者的思想受到制約,文學藝術創作的內容和形式沒有完全放開。其實,站在文學創作者自身的角度上考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主義,即便創作者自己不愿承認,但確是一定存在的。通常情況下,文學作者在創造文學作品的同時,都與個人事功有關,完全沒有關系的情況并不存在[3]。文學家創造作品的主要目的,往往是發泄心中的積郁,將平時不能發泄出的情緒,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這種文學的創作形式,換句話說也是個人事功的一種。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通向社會事功的方式越來越多,文學作品不僅具有一定的精神價值,更具備一定的社會價值。總體來說,社會事功在文學領域中存在是非常合理的。
從我國地方對文學作出的貢獻來看,地方性的文學事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地方出臺了與文學創作相關的獎勵機制,對文學事業進行了重點扶持,這種做法無疑加速了地方文學的發展,文學人才也大量的涌現出來,文學相關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視,這無疑推動了地方文學的的發展。而且,這種文學發展的形式是文化事功的一種。地方文學的發展,使文學逐漸形成了集約化的活動趨勢,為地域文化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這體現了文學的社會事功,但和文學功利主義卻沒有關系。
通過本文的論述,分析了在當今文化市場中,功利性文學存在的幾種形式。而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創作中,應以能夠體現其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為基礎,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而這種社會價值的體現,正是反映文學作品社會事功的重要部分。在當前的文化市場中,文學作品的經濟價值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標準之一。因此,應站在理性、文明的角度,積極發展地域性文學文化的建設,促進文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1]莫山洪,楊素萍.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創新:《李白與長江》述評[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33(01):92~94.
[2]朱壽桐.地域文學文化與地域性文學事功[J/OL].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03):1~5.
[3]朱萬曙.地域文化與中國文學——以徽州文化為例[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28(04):25~32.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