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壘 馬建婷 趙 有
對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相關探究
李春壘 馬建婷 趙 有
農民失地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普遍的現象。當前,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民失地也越發的突出,而由此帶來的社會保障問題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失地農民 社會保障問題 探究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將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提升至國家的戰略地位,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失地農民也逐漸增多,而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就需要對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失地農民相關社會保障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進而有效解決這一民生問題,讓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社會保障力度低下
首先,在社保項目方面,其項目較為單一,僅包含了養老保險,而在就業保障與醫療保障的制度建設方面還相對欠缺,導致失地農民的基本民生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1]。其次,參保率方面,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然而由于農民自身參保意識較為薄弱自愿參保人數少之又少,且部分地區在執行該項工作時,直接將補償款作為養老保險費,極不利于失地農民的長遠保障。此外,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還存在籌集渠道單一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均以征地區片價25%計提,沒有形成真正的社會保障制度。
(二)補償金分配不均衡
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均對征地制度、征地補償制度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然而,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失地農民相關調查中顯示,部分地區的征地補償金均由村委會全權負責,導致村委會在執行此項操作時,容易出現較大的資金安全問題,并對其公正性、公平性受到影響[2]。
(三)城市生活與就業困難
我國在長期以來都存在城鄉二元分割發展趨勢,導致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在生活方式、文化娛樂、消化形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失地農民要融入城市生活,需要跨域重重障礙,導致其生活變得昆明。從研究者走訪中也發現,很多失地農民不愿意居住在城市,不僅僅是擔心城市的消費水平過高,更擔心鄰里關系,并害怕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受到歧視。這也成為了失地農民面臨的一大社會問題。而在就業方面,由于農村教育投入相比較城市匱乏,因此,教育水平有限,農民的文化素養普遍較低。
(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當前,我國針對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確立,主要通過加大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方面的宣傳,鼓勵其主動參保、早參保,以解決政府集體出資,但民眾不愿參保等問題。同時,還需要逐漸提升養老金金額,使其與經濟發展水平持平,以確保養老保障制度能夠滿足失地農民養老需求,維持其正常的生活。此外,還需要健全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制度。由于失地農民通常會由農村戶口轉變為城鎮戶口,所以,新農合醫療保障制度已不具有適用性,若是失地農民遭遇重大疾病,會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所以,需要將其納入城鎮醫療保障制度中,通過建立大病統籌專項資金,來解決其就醫問題。
(二)納入多形式安置方法
當前,在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解決上多采用貨幣補償形式,然而,該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失地農民存在的社會保障問題,且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真正給失地農民更加長遠的生活保障。因此,還需要從安置方式上著手,通過多形式的安置方法,來真正解決其社保問題。例如,利益股份安置形式,由村委會把集體的土地出讓金、部分補償款作為投資建廠的基金,對失地農民進行按盈利分紅,通過建廠、建企業形式,解決部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并對其進行分紅。
(三)強化補償款分配監督
若是村委會全權負責失地農民的土地補償金的分配,很容易存在不公正等現象。所以,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要加大對其的監督力度,依據明文規定是補償金,進行公開透明的發放。若是在發放過程中,存在腐敗現象,要通過暗訪形式,進行民間調查,堅決避免出現欺上瞞下的行為,并開設專線電話、設立舉報平臺,讓失地農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可謂是社會一大問題。一旦農民失去土地,就會衍生出系列問題。若是社會保障待遇存在差異,會導致失地農民的生活、發展受到較大的威脅。因此,就需要結合當前切實存在的問題,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真正解決民生問題。
[1]郭占鋒,付少平.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城市適應困境與應對策略——以陜西省楊凌示范區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34~37.
[2]沈悅.新農村建設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探要——昆山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調研及思考[J].中國農學通報,2013(14):86~91.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