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俏陽
打開想象的天窗 點燃創新的火苗
——探索兒童科幻畫教學
楊俏陽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科幻畫充分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反映孩子們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是一種深刻的情感體驗,是孩子們個性的展現,對培養孩子們科學想象力、審美能力、創新意識、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同時使孩子樹立起愛生活,愛科學,愛祖國的思想。
想象力 創新思維 創作興趣 科學性 藝術性
《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兒童科幻畫創作正是培養這種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科幻畫充分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反映孩子們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種深刻的情感體驗,是孩子們個性的展現,對培養孩子們科學想象力、審美能力、創新意識、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同時使孩子樹立起愛生活,愛科學,愛祖國的思想。
為此,我對兒童科幻畫的教學過程進行探索:
(一)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
在課堂上,如果老師總是高高在上,師威十足,說一不二,學生也許會按照老師要求,循規蹈矩,謹小慎微,課堂紀律可能會很好,可孩子的想象力已被一只無形的手所壓制,他們的主體意識早已被扼殺。所以,我認為在美術課上,不論是教師在講授時,還是學生在動手實踐時,都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充滿美感的氣氛,因為美術本身就是一種比較自由主觀的行為。勵學生大膽發言,對正確的、精彩的表述更是大力表揚,以養成學生愛動腦、愛討論的好習慣。在討論問題時,我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加以啟發,像朋友般參與他們的討論。因為,學生在朋友面前最放松了,想象起來天馬行空。但寬松并不是放任,在啟發過程要善于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點撥。
(二)讓想象力延伸到課堂外
平時,我經常要求學生觀察生活,對周圍的一切進行聯想。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是滋養靈感的源泉和動力。如果學生對科幻畫沒有興趣.被動的學習,就無所謂“創新”了。因此,作為教師應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興趣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在欣賞、質疑、討論中了解科幻畫,培養學習興趣。
(2)讓學生收集古今的創新事例、故事,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給同學們講述國內外許多學生的科幻畫現在已經變成現實的故事,如上海的楊浦、南浦大橋就是橋梁專家看了學生的科幻畫作品后設計出來的故事,大家喜歡的哆啦A夢里的GPS系統、針孔攝像機等都變成了現實等。
(1)走出學校,感受科技。利用周末時間,參觀科技館、科普知識展覽等活動。
(2)走進生活、激疑解疑。學生在課內已形成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應有意識引導學生拓展到生活中,向生活提問,在生活中解答。林昕同學依據“三鹿奶粉”事件,設計出了作品——《食品檢測環》,食品檢測環戴在手上,能隨時給不同食品做出安全性檢測,讓劣質、過期、含有毒物質的食品一一現形,讓人們能放心買到安全衛生的食品,從而保障人們的健康。
如何讓作品成為既有科學因素,又充滿藝術性呢?
我在教學模式的探究上做了一些嘗試。例如:提出問題一共同探究一形成創意一創意表現一多角度評價一完善作品,在過程中強調“集體探究、獨立表現”,讓學生在集體的討論中得到經驗的交流、彼此促進、共同提高,在此教學流程的基礎上我主要運用了以下三種方式。
(1)情景誘導式。
(2)主題拓展式。
(3)幫學生設置“金點子錦囊”把對生活感觸最深的事情及建議記下來,把閃現的靈感寫下來,放進錦囊里。在創作時,真正是囊中有物、有感而發。
經過這幾年的科幻畫創作訓練,學生對科幻畫的了解更深刻,創作更成熟。在這幾年的創新大賽中,我校科幻畫作品達好幾百幅,在省、市、區各項比賽中,有上百幅作品獲獎。其中林洽同學的《智能書包帶我游世界》,洪英楷同學的《智能黑板檫》,李燦熔同學的《坐姿感應桌椅》等作品獲省級獎項。學生作品《壓感水溝蓋》、《會走路的椅子》、《自動停車廠》等作品獲市一等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想象力的重要性。科幻畫創作對兒童想象力、創新思維、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尤為突出。讓我們繼續探索,為孩子們“打開現象的天窗,點燃創新的火苗”!讓美術課堂成為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1]趙亮. 科幻畫=繪畫表現+想象力+創造力——淺談從美育入手實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9).
[2]徐軍霞. 打造小學美術活力課堂的有效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 2014(02).
(作者單位:汕頭市長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