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圣晨
淺談絕對理念下的美學內涵
范圣晨
絕對理念是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核心思想。這個龐大而完備的客觀主義唯心世界,可以說就是由絕對理念這一概念作為基石建立起來的。美學是黑格爾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絕對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絕對理念對黑格爾哲學的重要性促使筆者希望能以此為切入點,進一步解讀黑格爾《美學》中的美學思想。
黑格爾 美學 絕對理念
理念的定義,在黑格爾哲學中追根溯源,是以概念為基礎的。黑格爾認為,概念是自由的原則,是獨立存在著的實體性的力量。①辯證邏輯中的概念是真實的、具體的。它是主觀抽象地克服了自己的片面性,把自己投入到了客觀對象中,以它的自在存在為中介,它的差異,和對它的差異的揚棄而達到它自己與它自己本身的結合,這就是實現了的概念①。
而理念,是概念與實在相結合的成果,是概念與客觀存在的統一。因此,概念與理念兩者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結合實在。
正是由于理念的“完善”,因此一切東西只有作為理念的一種存在時,才是真實的。真理是客觀性與概念相符合的,因此,理念就是真理。一切現實事物之所以具有真理性,都只是通過理念并依據理念的力量①。
絕對理念,是理念發展的最終階段。理念的最初形式是生命,隨即又發展為認識的狀態。然而,生命只是自在存在著的理念,知識也同樣是片面的自在存在。當生命的理念與認識的理念相統一,便發展成為了最高形式的理念,即絕對理念。
在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里,絕對理念是世界的本源,整個世界都是絕對理念的自我發展、自我認識的結果。
因此,在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帶領下,當我們要對“美”進行討論、進行定義的時候,我們也必然是基于絕對理念的基礎上的。
這世界上的美,我們可以歸為兩類:自然美以及藝術美。那么,美學的定義和范圍,應該如何確立呢?
黑格爾在《美學》的“全書序論”中便開章明義,準確地將藝術美作為了美學研究對象的地位,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高于自然美。因此用“心靈”這把戒尺,利落地把自然美剔除開來了。他說,“只有心靈才是真實的,只有心靈才涵蓋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這較高境界而且由這較高境界產生出來時,才真正是美的。”②
果決地以“心靈”為標準劃定美學的理論范疇,這樣的立論方式正是基于絕對理念的思想。
黑格爾認為,心靈的內在本質是思考。最初的心靈也只是自在自然地存在著,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的概念,然而,在意志、意識和思考的推動下,心靈認識到了自己的有限性。這本身就是否定了它自己,同時獲得了無限。因此,心靈在它自己的這個最高的領域里,把自己變成了自己的知識和意志的對象,發展成為了絕對心靈。絕對心靈的認識和實踐的對象便是自生自發自確定的。心靈這個主體與它的對象客體便既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這種普遍的無限的真實的絕對心靈就是絕對理念。
當人要把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為對象,在這對象中認識自己且自我復現的過程中,他把存于自己內心世界里的東西,為自己也為旁人,在外界世界中化出了關照和認識的對象,即與精神形式對立的可用感官察覺的形式,也就是感性形式。其行為的原動力正是心靈這種自我分化、自我認識、達成無限的需要。這個過程,便是藝術以及一切行為和知識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因此,藝術美是當之無愧的心靈的產物。
既然美學的范圍已經確立為藝術,準確一點說,是藝術的美。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定義這藝術的美呢?
首先,心靈完成自我認識、自我分化、達成絕對心靈的過程,便是成為了絕對理念。藝術是心靈的產物,自然也就具有心靈的性格。藝術由心靈的意識出發,使外在的事物還原到具有心靈性的事物,用感性的形象來表現理念。是概念從它自身出發,與客觀形象經過辯證運動相結合的結果,因此,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理念。當這理念要在外界實現自己,展現心靈的客觀存在時,真在這種外在存在中直接顯現于意識,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形象處于統一體的,此時,理念便不僅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這樣的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里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便形成了美的本質②。
在絕對理念的推動下所產生的美,其生命就在于把精神內容變現于外在形象,其職責就在于將絕對理念融合在符合它自身的現象中。
主觀的理念,作為獨立自覺的東西和簡單的自身一致的內容,就是善。善達到了自在自為的狀態即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理念的統一就過渡到絕對理念。因此,絕對理念不僅是真,也是自在自為的善。我們也可以認為善便是真的最高層次,而善自身的最高層次便是絕對理念。美作為真的外在表現形式,同時也是理念發展到善的階段產生的必然產物,用感性的形式表現著善的理念。綜上所述,在絕對理念的基礎上,我們探尋到了美學的范圍與美的定義。同時,絕對理念便也達成了真、善、美的統一。
注釋:
①黑格爾,賀麟譯.小邏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②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作者單位:山東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