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羚
增權理論對旅游區少數民族婦女增權的啟示
黃元羚
增權是指通過外部的干預和幫助而增強個人的能力和對權利的認識,以減少或消除無權感的過程。然而,在現階段旅游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使旅游區婦女的權力無法進一步得到發展與提高。本文重在結合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婦女增權可行的建議與對策。
增權 旅游 婦女
旅游業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增加就業的同時也對當地女性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社會地位等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女性的地位隨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而提高。
(一)增權及其相關概念
增權(Empowerment),顧名思義,就是為某一個人或群體組織增加權力,賦予能力。21世紀以來,在國內社會工作實踐需要的驅動下,增權成為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的一個新視角[1]。此后,國內學者將目光轉向以增權為中心的諸多領域問題,如女性、國家扶貧政策、婦女家庭、在校學生的心理問題等各個方面。
斯切文思(Scheyvens)在1999年將增權理論引入到生態旅游研究當中來。他指出,旅游增權的受體應當是目的地社區,并且提出了旅游增權的框架:包含經濟、政治、心理、社會四個方面。
(二)婦女增權
婦女增權研究(Women Empowerment)。“婦女增權”的概念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全球女權主義者,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權主義者針對女性的從屬地位和社會性別構架的論爭和批判,他們采用的方法忽略了造成對貧困婦女壓迫和剝削永久化的結構性因素的關注,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婦女從屬問題,因此,沒能從根本上提高婦女的地位[2]。
本文從經濟增權、政治增權、心理增權、社會增權探討少數民族旅游區婦女增權的建議與對策。
(一)經濟增權
指的是當地旅游發展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經濟收益,使得當地居民的收入相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許多家庭甚至擺脫了先前的貧苦農田勞作模式,參與到了旅游當中來,他們更加重視自身家庭的生活情況,如:有更多的錢作為消遣性消費、翻新房屋等。
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應讓婦女充分參與到其中來,讓婦女得到更多的經濟收益。經濟收入的提高,使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上升,讓她們更有自信地融入到旅游行業中來,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旅游區當地政府可制定相應的對策,使婦女參與到當地旅游基礎建設,獲得更多的經濟來源。
(二)政治增權
指的是社區的政治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地社區居民的利益,當地居民可以通過參與的方式帶動當地旅游發展的走向。居民可以通過此社區平臺提出當地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建議以及相應的處理方式。
當地政府應重視旅游區婦女參與政治的權力,舉辦選舉、投票等活動時按一定的比例要求婦女參與到其中來,給予婦女充分參與政治的權力,維護旅游區在發展決策中的公平與公開。
(三)心理增權
指的是旅游發展提高了許多社區居民的自豪感,因為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文化傳統、人文風俗被外界所認可,居民們對當地的旅游資源有更足夠的信心去發展,促使他們接受更多關于旅游發展所需的知識與文化。這一舉動使處于社會底層的婦女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自信心與日俱增。
婦女心理增權與婦女自身的思想觀念變化密不可分。當婦女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時,她們接觸到的外界文化與原有的傳統思想發生撞擊,在感受到旅游發展給自己帶來的經濟與政治權益的 增加,婦女開始接受外來文化的浸入,使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婦女逐漸重視自己的想法,并將其提升至生活層面,如:婦女在家庭中的話語權相較旅游發展前有所提高。
(四)社會增權
旅游業發展促進當地社區的和平穩定,社區一起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社區的整合度被提高,而成功得到的部分收益被用來建設社區,如:當地的交通、改進公共基礎設施。而在建設的過程中,婦女參與到其中來。
旅游發展帶來的勞動力需求,如:飯店、酒店、當地農家樂等。婦女參與到其中,她們不再是以傳統勞作“女主內”的傳統發展模式。婦女從工作中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使婦女在社會增權方面得到了發展。
本文以經濟增權、政治增權、心理增權和社會增權四個維度來探討旅游區少數民族婦女增權,發現現階段婦女增權研究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婦女增權是個很新穎的論題,在增權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能借鑒的成果相對較少。然而,女性在經濟、心理、社會、政治等方面都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打破傳統固有的狀態,延伸出較為鮮明的關于女性自身特點的值得探究的話題。
[1]陳樹強.增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新視角[J].社會學研究,2003(5):70~83.
[2]陳宇.農村婦女參與社區發展的賦權模式新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9):144~147.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