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立
(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高等院校動態式教學的思考
陳 立
(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由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刻意執行預設教案,講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思維與創造能力,所以,師生對如何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引起思考,并以靜態向動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轉變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動態式;實施辦法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然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刻意執行預設教案,講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思維與創造能力。因此,以靜態轉向動態方式更為重要。
動態教學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新特點。
1.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戴著一幅神圣的面具,盡管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體性,但受教學活動的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教師把教學過程看做是預定計劃或方案的簡單體現,學生的思維和活動被束縛在教案框架內,主體性得不到很好地體現。而動態生成式課堂教學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頭腦,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對知識和生活的理解,找到自我。
1.2激發主觀能動性
不同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形,持有不同的現象,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果一味地只按教師教案中規定的方法,課本規定的知識開展教學將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動態式教學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深入探討,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主動地建構知識,進行自由想象和直覺思維,實現課標所提倡的“學會學習”、“創造性學習”。
1.3反映真實思維狀態
預設式課堂教學把教學過程當做一種理想狀態來設計,不想出現任何偏差,從而使得教學過程人為地變得呆板枯燥,學生沒有興趣學習。動態式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學生的思路即使是錯誤的,卻也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思維狀態,至少可以為教師提供許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資源,使得教師可以及時地獲得第一手資料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更好地實現學生主體性發展。
2.1開放的預設,體現動態教學
生成與預設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的預計,才能臨危不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教師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充分的教學預設。但這個教學預設不是教學活動之前和教學情境之外預先設定好的凝固的目標和計劃,或連課程終端的結果也是非常精確地預設好的。教師主宰課堂,掌握課堂前進的“方向盤”,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板塊式設計。教學設計時,我們可在每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旁邊另外開辟生成欄——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應對策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征等的預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讓預設的方案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然后將解決每個問題的應對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這樣,在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時,由于有充分的預設,教師在課堂上能根據學生的需求臨時調整,臨陣不亂,徹底擯棄以線性、嚴密、機械的方式構筑起來的教學流程。顯然,通過多元的彈性設計,不僅使學生有了深刻的學習體驗,得到了發散思維訓練,既提高了發現與尋找身邊學科的能力,也了解了相關自然知識,拓展了生成空間。
2.2寬松的環境,催化動態教學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教師絕不能居高臨下或獨霸課堂,應當特別強調課堂教學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動態生成昭示著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營造平等、和諧的民主氛圍。教學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對話中推進,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師生雙方在真誠平等的基礎上的民主對話,才能真正使課堂從“執行教案”走向“互動生成”,使課堂成為孩子個性張揚的天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孩子一個輕松的生成環境,尊重孩子的獨到的見解,關注生成,讓教學變得多彩亮麗。
2.3多維的互動,拓展動態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師是知識的支配者、控制者和傳授者,學生是“認知體”、“知識的容器”,教學活動是單向的、封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而動態課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互動,對學生來說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與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
2.4不斷地反思,優化動態教學
課堂動態式是在一個個生命體鮮活的活動過程創造出來的教育資源。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是否對后繼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不斷反思和矯正,對自己課堂動態生成教學也要不斷反思。對偏離目標的生成需要導、引,積極意義的生成要導得開,切忌生成泛濫,不加節制,要掌握一定火候,獲取一定經驗,使課堂動態生成教學在反思中不斷優化,在反思中不斷提高,在反思中不斷前進!
總之,課堂動態生成式教學,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派生出來的嶄新理念,它凸顯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變預設為生成,使課堂重心下移,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教育的理想,是課堂教學理念對傳統的超越,更是課堂教學理念新的追求,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并努力探索!
陳立,武警警官學院軍事教育訓練系共同科目第二教研室講師。
G64
:A
:1672-5832(2017)09-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