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芬 杜宣莉 盧麗娟 程 盼
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權責機制探討
劉曉芬 杜宣莉 盧麗娟 程 盼
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不斷探究有利于各高職院校的轉型發展,有利于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但是在進行校企合作中由于涉及雙方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因此對于明確雙方的權責至關重要。本文針對校企合作雙方權責機制進行了探討。
校企合作 畢業論文 權責
高校要進行轉型發轉,培養應用型人才,其有效途徑就是進行校企合作,需要學校和企業相互信任,相互協調,校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育人模式[1]。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雙方明確各自的權責,才能有效的指導畢業設計。對校企合作中雙方權責機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合作企業的選擇與評估
一是應有專業對口的生產環節,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較先進的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經濟效益較好,有接納畢業論文教學與實踐的能力;二是實驗的軟硬件設備有一定的優勢;三是領導班子素質高,科技力量雄厚;四是有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參與畢業論文指導的熱情;五是交通方便(最好在市區內或周邊地區),并能提供基本的實習生活條件,以節省實習開支。在積極開展調研的基礎上,對有合作意向的企業進行考查,堅決杜絕沒有科研內涵的低級勞動性工作項目。
(二)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責、權、利
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責、權、利,互利互惠,以取得企業的支持。協議書具體內容可歸結為雙參三聯合:企業參與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過程,學生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學校與企業聯合制訂實習教學計劃,聯合指導畢業論文,聯合考核。這樣既把畢業論文教學與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又發揮了企業的課題、人員和設備的優勢,提高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達到資源共享,雙方共贏的目的。
(三)論文的選題要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
論文的選題要和專業課程相匹配,優先選擇那些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密切聯系科研和生產實際的課題,并做到大小適中,難易適度。對于在研的科研課題(不乏前沿課題),可選擇完成一個不太大的實際項目或在某一個較大的項目中完成一個模塊,直接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與應用技術項目。對那些研究內容太難,本科生不容易完成,或涉及保密內容,或低級重復勞動性工作,甚至蛻變為純粹的商業性質的項目不能做為畢業論文課題。
(四)健全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監控機制
校企合作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新模式對教學組織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校企聯系,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監控機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保障[2]。首先,我們應建立具有指導性、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完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加強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有效地監控和規范畢業論文(設計)過程的各個環節,將指導思想、質量標準、評價依據等都予以具體化,使各項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其次,狠抓過程管理,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中期檢查。從組織領導、工作方案到選題、開題、實驗、教師指導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與評價,發現典型,糾正偏誤,嚴格把關。
(五)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多元化
校企合作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的模式并不僅僅只限于直接進入到企業實施一種模式,它的精髓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與應用,在生產實踐中培育人才。如果企業無法提供實驗場地、設備等條件,可以采用企業的科技開發課題在校內共同指導完成的形式,或在校企兩地完成。
(一)提供技術支持
在校企合作期間企業可以提供相關技術設備,企業可以根據學校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將自己的加工車間拓展到學校的實習基地,充分利用學生實訓時間參與自己產品的加工,必要時向學校提供儀器、設備和技術支持,以供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相關實驗[3]。
(二)關注學生實踐
企業根據崗位需求,安排適合學生的崗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還要注意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的思想和心理變化,掌握學生的動態,能否適應企業的生活節奏,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并與校方溝通,以免在實習過程中發生傷害。
教育以人為本,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戰場,人非自然人,而是社會人,是經濟社會人,各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的社會性、市場性、職業性、專業性、競爭性。校企聯手共同打造人力資源,使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密切結合,將職業培訓、素質拓展訓練引入學校;以企業為基地,讓學生能夠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和學校及企業互動起來,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競爭力,適應了市場的需要。
校企合作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選擇、日常管理等方面,努力適應企業需求,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和鍛煉,使培養出的學生從半成品向成品轉化,學生一走出校門就能為企業所用,縮短學生在企業的適應期,降低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本,這既受到企業的歡迎,同時也降低了學生進入社會的門檻,學校也成功地解決了面向市場銷售人才產品的難題。
[1]盧彩晨.地方本科轉向應用技術型難點與突破[J].中國教育報,2014(11).
[2]朱龍英.以企業學院方式培養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本文系2017年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合作指導機械類畢業設計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7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