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硯耕
快樂相伴
——小班留守兒童交往能力培養的做法
白硯耕
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的步伐加快,大批農民源源不斷的涌入城市成為新型勞動力,留守兒童問題也隨之而來,并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留守兒童犯罪呈低齡化、犯罪率不斷提高的趨勢,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特別是農村兒童占國家兒童的大多數,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即是關注國家的未來。
農村留守兒童 交際能力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在社會化形成的過程中,兒童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接受的不同的家庭教育都會對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形成的各種人際交往問題也會在往后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顯現出來,所以在留守兒童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對他們進行關注,通過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為留守兒童做好心理建設工作,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性格的缺陷
在留守兒童年幼時期,便要經歷父母外出打工,自小離開父母,跟隨祖輩生活,嚴重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遇到困難或受到欺負時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久而久之會形成各種性格問題,如孤僻、內向、偏激、自卑、孤僻、暴躁、逆反等。另一方面,父母保護角色的缺失反而會激發兒童過度自我保護的心理機制,變得暴躁多疑,不輕易相信別人,封閉自我不愿意跟別人進行溝通,甚至會用極端錯誤的方式解決人際問題。
(二)人際交往能力低下
兒童通常從父母身上習得最初的人際交往模式,而留守兒童缺乏這一學習“范本”,加上學校教育的不足,在遇到人際問題的無法得到及時的引導和幫助,導致與外界的交流產生困難,久而久之他們便會關閉自己的心門,拒絕與人深入交流,人際交往能力的不足又會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形成惡劣循環。
(三)認知行為上的偏差
兒童都具有較強的模仿力、渴望得到成人關注并且具有對強者的崇拜心理,父母沒辦法為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行為認知觀念,加上學校與社會的關心不足甚至漠視,一定程度上把留守兒童“逼迫”到了社會的邊緣。
(一)口語交際方面
留守兒童大多不善言談,對他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戒備心理,不輕易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內心的想法,導致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出現障礙。比如與師長進行交流,老師問十句兒童可能只會回應一兩句簡單的話,并且不能進行順暢的交流,問題也不同通過談話得到解決。
(二)交際禮儀方面
基本的社交禮儀在社會人的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基本的交際禮儀、文明用語等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而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影響,在交際禮儀禮貌用語的習慣養成上會有其他同齡人較差。
(一)從制度層面提出指導方法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深層的社會問題,成因不僅有家庭的原因,還有學校教育和社會的原因,要想幫助留守兒童提高交往能力,必須在制度層面上建立一套具有引導意義的體系,一個由婦聯、村委會或派出所聯合構建的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保護體系,聯手合作對排查登記村中留守兒童家庭,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檔案,并且協助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建立有效的監護,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跟蹤解決。
(二)從學校層面培養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學校,應該是留守兒童除家以外能為它們提供溫暖的安全場所,學校老師應該是他們除父母以外能給予他們關愛,教他們讀書做人的人。所以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更多的關注每個班級中的留守兒童,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在班級,可以每月為留守兒童組織一次集體生日會,全班師生一起為班內生日的留守兒童慶祝生日,組織學生為他們獻上祝福語,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學習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習品行優良的學生與留守兒童進行配對,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扶持、鼓勵、交流;在學校,在不同的節假日慶?;顒由?,可以組織留守兒童準備演出節目,給予留守兒童更多上臺表現的機會,幫助他們增強自信人和增加自我認同感,這對他們勇于主動與人交流,大膽在人前表達自己的思想有重要的幫助作用;留守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交往障礙問題很大原因還是在于家庭父母教育陪伴的缺失,學校和班級可以對癥下藥,在每個班配備1~2名資深教師擔任“代理家長”,負責對班中的留守兒童進行成長跟蹤和看護輔導,跟蹤內容包括日常行為表現、情緒情感變化、學習表現等,并根據留守兒童的實際變化不斷調整幫扶內容。
(三)引導家長重視維護修補親子關系
家長對兒童的影響是最大的,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態度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行為習慣,所以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留守兒童教育保護體系的負責人,都要多與家長做溝通工作,讓他們了解家長對兒童的關心和情感的維持對兒童的成長和人際交往的發展影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我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意義。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問題我們要給予重視,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習得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培養良好的人格情操。
[1]易凌云.論幼兒教育中的交往[J].中國教育學刊,2003(2):56~57.
[2]劉曉華.教師對幼兒社會交往行為的潛在影響[J].中國教育學刊,2010(11):84.
平涼市靜寧縣司橋教委唐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