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亮
校園專區
應用型本科雙語教學研究
——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
孟 亮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時代大背景下,越來越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始注重雙語教學,探討雙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本文從市場營銷專業的雙語教學現狀出發,總結筆者遇到的典型問題和困境,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 應用型本科 市場營銷專業 改進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高校教育領域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國內的諸多高校近年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因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經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隨著就業形勢的發展,各個企業和組織越來越希望畢業生能用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理論到實際工作運用的對接,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無疑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便利條件。
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操作性尤其突出的專業,大部分高校都將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非企業類型社會組織中從事市場營銷相關工作的高級復合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隨著市場的全球化發展,市場營銷活動與國外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市場營銷活動的從業人員對英語的使用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自2015年3月28日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提出,我國致力于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發掘消費潛力,推動各國經濟并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與互鑒。而做到這些更需要我們即將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熟練掌握職業相關英語。高等院校所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無法滿足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語言運用,因此我們需要加設專業類英語課程。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從母語過渡到英語的使用,增設雙語課程是目前成效性較高的教學方式。
從學科內容方面來看,市場營銷源自于20世紀初的美國,我國的市場營銷發展正式始于改革開放初期,早期的學科理論都是靠翻譯國外專家學者的著作。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原版英文教材其實能更好地詮釋市場營銷相關理論,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知識點,加深學生對于學科內容的理解。如我國市場營銷教材中經常提及消費者的需要、欲望、需求等近義詞,學生總是很難理解其中的區別。而英文教材中對應使用的need、 want、demand能非常明了地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顧客心理。再者,部分專業術語的產生環境有別于國內市場環境,學生需要借助原版教材中的案例才能充分掌握它們的由來。
我校為新晉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雙語課程較晚,市場營銷專業雙語課程開設僅三年時間。在這三年摸索實踐的過程中,筆者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目前本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本科英語通識課程的學習側重點在于日常英語的運用,生活用語較多,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英語口語交流。本校開設的英語通識課程只有《大學英語》一門,對于應對日常生活中聊天討論的詞匯及句式,學生基本能掌握,但涉及到專業詞匯及用語的理解,多數學生是不能與之專業理論對應起來的,更別提在專業領域運用它。市場營銷專業本科學生不愿意花過多時間學習英語,唯一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極少數同學為備戰考研而學習英語,認為專業性、職業性的英語暫時不用掌握。尤其是男性學生,在筆者調研過程中甚至坦言大學期間最排斥的課程就是英語。由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普遍并不高,因此成效不佳。
(2)學生預習投入較少,聽課狀態尚未調試到最佳狀態。部分學生希望雙語課教師在課堂上有超過50%的時間比例采用英語授課,但他們并不愿意花較長時間預習教材。在緊湊的課程安排之余,學生更愿意將自學重心放在母語類專業課程上。當老師用英語講授時由于某些關鍵詞語聽不懂,從而造成整句或者整段的不理解,并引起分心、走神等狀況。與外語不同,母語是大家最熟悉的語言,在輕微的走神情況下,由于理解的連貫性學生的大腦仍舊能捕獲到教師話語當中的有效信息,甚至做到一心二用。然而在接收外語信號的情況下,些許分心的情況就可能會影響大部分信息的攝入,使得理論知識造成脫節。
(3)學生對自己的外語語言不自信。由于受到整體社會文化的影響,中國學生存在一個普遍問題便是不愿意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見解,課堂氛圍過于死板。學生更愿意等待老師點名,被動說出自己的觀點,同時會把這看成是一種不幸運。部分學生甚至會在回答時緊張、恐懼、擔心自己說錯引來嘲笑。在母語課堂中如此,英語課堂中更甚。因此在被要求用英語回答問題時,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英語表達能力太差,極度不自信。如果教師不作強烈要求,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回答I don’t know. 來逃避問題。
(4)師資力量的困境。在市場營銷專業雙語教學中,我們強調的是用中英文兩種語言講授營銷知識,所以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的學習應該站在主導位置,而英語是作為輔助的語言工具來配合專業知識的掌握。出于這種考慮,在選擇教師時語言能力更強的外語專業教師盡量不作為第一選擇,而應該選擇英語能力較強的本專業教師,如曾經在國外留學或者工作過的本專業教師。盡管本校所選擇雙語課任課教師全部是由國外留學歸國教師擔任,但要完全準確、流暢地用英語表達所有專業知識仍然有一定難度。在備課環節中,為了能更多、更好地使用專業相關的英語教學,任課教師往往需要花費比尋常課程多達三倍甚至四倍的時間來準備課程資料,因此雙語課程任課教師的積極性也遠低于其他母語類課程的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用英語講解完某些理論難點之后往往需要再用中文重復解釋一遍,以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講授內容。久而久之,師生雙方均容易產生對中文的依賴感。學生覺得可以不用認真聽英語講授,反正教師會解釋;而教師也會認為講授兩遍同樣的知識點浪費時間,因此中文的使用率很難做到低于50%。并且中英文的重復講授還會帶來一個更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本應在教學計劃時間之內完成的課程,需要拉長講授時間,理論學習實際上只能壓縮精簡才能在教學計劃時間內完成整門課程。
我國雖然開設雙語教學的歷史較短,但已逐漸形成了三種常用教學模式:漸入式、過渡式和浸入式。這三種教學模式對教師及學生的要求從低到高,從理論上看純英語的浸入式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最佳選擇,在純粹的語言環境下學生的語感、英語使用頻率都會得到高強度的訓練,但由于缺乏母語的輔助理解學生很難直接跨越到英語的思維方式。而在教師的選擇上,浸入式模式通常要求教師母語為英語,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課堂語言質量;由于涉及到應用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教師要求必須為本專業畢業;為了更好地和學生溝通,教師還須具備一定的中文基礎。綜合這幾點要求,尋找一個合適的雙語浸入式教學外教對于部分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困難重重,從資源成本上來考慮也不切實際。于是,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退而求其次,采用過渡式或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經過國內其他高校的雙語教學經驗和諸多雙語教師多年來的探索,以及筆者在自身教學工作中的體驗發現,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是目前較為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模式。不過為了更大地發揮此模式的學習效果,有以下幾點急需改進:
(一)對于師資的定期培訓
語言是一種工具有別于求生技能,一旦疏于使用或練習就會被新的知識從記憶中取代。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需要不斷練習,不斷加強的。雙語教師在教學當中難以避免的會依賴于周邊中文環境,因此教師需要定期參加雙語教學培訓以及英語語言能力培訓。高校應當多鼓勵雙語教師參加國際會議,并進行國外訪學,給學生帶來最前沿的專業理論以及新的教學方法。
(二)高校應從經費上給予雙語教學配套支持
前文中提到由于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耗費較多心血準備教學材料,費時費力,因此教學積極性不高。高校應針對這一點在課時費用發放等方面體現對雙語教學的支持和發展氛圍,給予雙語教師1.3-1.5倍課時津貼以資鼓勵,體現一定的政策支持。
(三)高校應從提高整體學習氛圍方面激勵學生
國內高校普遍流行“嚴進寬出”的教育氛圍,大學生從高中的高壓學習中突然放松,有很多學生表現出對未來的茫然以及對學習的不重視。上課不需要像中學時一樣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學習生活相對較自由,而老師也不會要求每天完成作業練習,因此學生容易出現散漫狀況。在筆者的調研中,有學生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提出取消英語考試,這不正是說明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重要嗎?”然而縱觀全球經濟大局,在全球文化生活迅速融合的現在,英語依然是全球最廣泛通用的語言,借助這一交流工具我們才能建立更深入的全球化合作。高校應建立一定的學習激勵制度,讓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設置學分時,在一定程度上傾向雙語類課程;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本校國際合作交流項目(交流研修、國際冬令營、夏令營活動等);在校園廣播中開辟專門的外語類播放節目;在學校自媒體傳播中增加外語類宣傳項目。
(四)在雙語課程設計中多加入互動活動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注重市場實踐和理論運用,雙語教學課堂中可適當增加英語案例分析等互動活動,鍛煉學生將來在職業環境中的英語運用。
綜上所述,不管從市場營銷專業出發還是從應用型本科院校來看,雙語教學水平都仍然屬于研究摸索階段,我們應該不斷地鉆研和創新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途徑,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對學生的有效輸入,努力達到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
[1]吳莉婧.地方高校研究生雙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
[2]張富青,傅晶,鄧惠文,吳莉.新時期下雙語教學面臨的瓶頸及解決對策[J].科教導刊,2017(1).
[3]趙武.當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
[4]鄒芝.試析大學雙語教學的瓶頸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220).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
孟亮(1982-),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教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