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蕾
略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科學內涵及邏輯關系
田 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相互協調推進,是實現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部署。結合我國當前的時代背景,正確認識“四個全面”蘊含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其體現的邏輯關系,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加強“四個全面”戰略的推進與落實,有利于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四個全面” 時代背景 科學內涵 邏輯關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針對我國當前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特點,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的有機統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南。我們要結合“四個全面”提出的時代背景,正確認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的邏輯關系,推進戰略布局的落實,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了要“全面從嚴治黨”;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1]至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概念基本形成,連為一體。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指涉及領域、覆蓋人群的“全面化”,即“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2]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眼于中國夢,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行了長遠規劃,具體體現在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中,是對現代化的精準分析。同時,小康社會的建成要不分地域、不分人群、不分民族的全面建成,從總體上提升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綜合指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上建成實現,才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內涵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科學規劃和部署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改革戰略,協調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探索和總結社會主義經驗教訓,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當前我國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4]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指明,當前改革要進行深入調整,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切實改革經濟和社會制度層面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三)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5]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形成了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總目標的治國方略。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推動中國特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驅動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關鍵環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本質要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堅定法治建設理論,逐步形成高效、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嚴密的監督體系,形成法律保障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這既是黨和國家高度研判我國當前法治現狀提出的治國方略,也是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的歷史性選擇。
(四)全面從嚴治黨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會議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6],相繼闡述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內涵。“全面從嚴治黨”是在繼承從嚴治黨思想的基礎上,針對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提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重要課題。堅持以“全面”為基礎,以“嚴格”為關鍵,以“治理”為著力點,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黨的建設傳統理論的繼承,又是當前治國理政框架的完善,創造性地把“從嚴治黨”制度化、常態化,進入了我國黨建治理的新常態。全面從嚴治黨,是要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方式、黨的執政方式與黨內的法規制度上升到戰略高度,牢牢把握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7]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從總體上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念,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升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了我國在發展戰略和戰略目標調整上不斷改革和深化,以適應經濟和社會新常態的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戰略目標,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有了這個目標,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注入強大推動力,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籬;規范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法制體系,保證公平正義,弘揚社會正氣,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由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全面深化改革發揮了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改革開放道路是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改革越發展,涉及的領域就會越多,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就會越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8]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改革必然也需要進行全面深化,以適應新形勢下面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愿景,在改革和深化發展中為其提供強大的動力;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背景下,保證各方改革依法進行,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黨的正確領導和路線方針的選擇是改革順利實現的關鍵,協調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改革中為黨的領導提供路徑選擇,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貫穿“四個全面”整個布局,協同各方改革推動中國夢的歷史進程。
(三)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制度保障
法治,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衡量國家政治文明建設進步與否的標志。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沒有處理好法治與人治的關系,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等由認識錯誤導致的治國方面的全局性錯誤,由此可見依法治國在治國理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法治建設和制度建設略顯欠缺,法律體系不完善、執法能力欠缺等導致了不公正、不公平現象依然發生。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要堅持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我們黨將法治提高到了新的認識,更加深刻地改變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公平正義的法律是凝聚全民意愿的最大公約數,為全面深化改革打牢堅實基礎”[9],確保黨的各項活動在法律約束范圍之內,堅定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也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四)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了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實現一切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的靈魂。在目前面臨執政能力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四種考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的“四種危險”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等“四風”問題時,應對這些考驗、化解這些危險要求我們必須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在新形勢下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也關乎其他“三個全面”能否順利實現。“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黨的建設科學化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史辯證統一的關系。”[10]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以大刀闊斧、抽筋扒皮的治理力度進行黨內肅清和治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中國夢的實現。
[1]辛向陽.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的科學內涵與指導作用[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6(5):24.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4.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等編.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
[7]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N].人民日報,2015-02-03.
[8]秦正為.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邏輯關系[J].長白學刊,2015(3).
[9]汪宗田,李霞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邏輯及意義[J].觀察與思考,2016(4):69.
[10]趙祥.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科學內涵與內在邏輯關系[J].理論探索,2015(8):11.
(作者單位:綿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