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 彤
美國對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政策與影響
矯 彤
西屬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爆發后,引起其近鄰美國的關注,拉丁美洲無論獨立與否都與美國的國家利益緊密相關。從現實利益出發,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對拉美獨立運動的政策大致經歷了從“關注”到“中立”最終到“承認”拉美獨立政權的過程,這一演變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
拉丁美洲 獨立運動 美國
1808年2月,委內瑞拉人民率先發起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此后,獨立革命席卷了整個西屬美洲殖民地,并在1826年結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國家獨立。作為近鄰的美國始終關注著這個與其利益密切相關的地區局勢的發展,并根據國家利益和革命形勢來制定對拉政策。本文探討的是1808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爆發至1823年底門羅宣言出臺前美國政府對拉丁美洲的政策轉變及其影響。
(一)密切關注
1808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獨立革命爆發后,美國對此積極關注。由于相似的反殖民斗爭經歷,許多美國人對拉美獨立運動抱有同情,因此向他們提供人員、武器及各類物資援助[1],但這僅限于民間行為,隨著獨立運動的發展,如何處理與拉美新獨立國家的關系成為美國政府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然而美國政府內很多人對這場革命不抱希望,他們認為即使拉丁美洲能夠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但由于“天主教的迷信、西班牙專制制度的遺產和種族融合的人口”是進步和自由的嚴重障礙,拉美各國無法建立自由民主的國家,這場獨立戰爭終將以“建立軍事獨裁而告終”。[2]這種偏見多少會對政府的政策制定產生影響,但在現實利益面前,美國不可能對這場很可能改變美洲乃至世界格局的革命運動冷眼旁觀。
杰斐遜政府雖然沒有公開支持西屬拉丁美洲,但于1808年10月派代表向古巴和墨西哥獨立運動領導人表達了美國的“不轉移”原則,其核心理念是美國反對拉丁美洲殖民地從西班牙宗主國轉移到任何其他歐洲大國手中,反對歐洲列強擴大其對拉丁美洲的影響和干涉。[3]這是美國對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最早的官方態度,此時美國政府由于害怕引起西班牙的不滿,對拉美革命只表示有限的同情,同時又表明極力阻止英法等歐洲大國趁機在美洲擴大勢力范圍的決心。在拉美革命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美國不會貿然確立其政策,這種模糊的立場并未明確袒護戰爭的任何一方,但卻體現了美國政府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密切關注。
麥迪遜入主白宮后,他派遣政府人員前往革命地區進行考察,與拉美新獨立國家互派外交代表,建立非正式聯系,并準許他們在美國購置軍火和戰艦,盡可能地為拉美獨立革命提供方便。但此時美國政府仍然不肯公開承認和支持拉美獨立政權,除了戰爭形勢不明朗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彼時美國正在與西班牙進行邊界問題的談判,為了從西班牙手中順利奪取東西佛羅里達、古巴等殖民地,美國對西班牙展現出友好姿態。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更無暇顧及拉美革命,使其原本就有限的支持幾乎蕩然無存。
(二)中立政策
1814年美英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得以將更多地精力轉到拉美獨立運動上,此時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拿破侖在歐洲戰敗,西班牙費迪南七世復辟后不斷向拉美殖民地增兵以鎮壓獨立運動,拉美革命嚴重受挫,在此情況下,美國更不愿冒險公開支持拉美,如國務卿昆西·亞當斯所說,“必須把承認殖民地獨立問題推到西班牙復辟的可能性已經完全絕望的時候”。[4]于是1815年9月美國政府發表“中立”聲明,禁止美國人民向拉丁美洲起義者提供直接援助。
門羅總統上任后,拉丁美洲的斗爭局勢漸趨明朗,西班牙殖民王朝岌岌可危,但亞當斯堅信此時“承認”的條件仍未成熟,門羅總統默認了他的主張。美國國會在1817年3月和1818年4月通過兩項新的中立法,規定了對于擅自介入國外沖突的美國公民的懲處細則。美國此時仍堅持中立,首要原因是此時與西班牙的領土談判正處在關鍵期,西班牙政府威脅美國如果支持南美叛亂國將終止談判并對美宣戰。可見美國的中立政策是以犧牲拉美的利益以謀求美國統治階級的私利而對西班牙做出的讓步。[5]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美國將這場沖突定義為內戰而非叛亂或起義,從而把南美國家視為交戰的一方,這在國際法的意義上相當于承認它們擁有獨立主權,美國就可以按照國際法與它們進行商業往來。[6]這樣一來,美國實際上為拉美獨立事業提供了間接支持。
(三)正式承認
到了1819年,美國政府在承認拉美獨立政權的問題上出現了轉機,主要原因有:1819年2月22日美西簽訂《橫貫大陸大約》,條約規定西班牙把東西佛羅里達割讓給美國,同年,英國公開反對神圣同盟武裝干涉拉美革命,歐洲列強關于拉美革命矛盾的公開化使美國政府基本確定歐洲不會武裝干涉拉丁美洲,這二者消除了美國的后顧之憂。此外,由于美國一直未對拉美獨立國家表示堅定支持,使其在拉美的聲望日漸下降,加之1818—1819年美國國內經濟蕭條,美國需要增進與拉美國家的關系以拓寬市場。最后,此時拉美國家取得戰爭勝利已是指日可待。到1820年,國會中要求承認拉美獨立國家的呼聲越來越高,1821年2月,眾議院通過了亨利·克萊等人提交的美國政府承認南美新國家的議案,這是美國官方對“承認”邁出的第一步。
1822年,西班牙已無力改變拉美諸國獨立的事實,承認的時機終于成熟。1822年3月8日,門羅總統宣布承認智利、拉普拉塔聯合省、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獨立,隨后國會通過了關于承認拉美獨立政權的決議案,同年12月12日和次年1月27日美國分別與墨西哥、智利建立了外交關系。至此,美國政府在外交上最終承認西屬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地位。
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們雖然在對拉丁美洲一些具體政策的實施上存在分歧,但是他們早已達成防止其他大國干涉西屬美洲事務和擴大勢力范圍的共識,這對于美國制定對拉政策有重要影響。
拉美獨立運動期間,美國政府對拉美政策的一個特征是:“從理想主義的角度考慮,美國應給予拉美人民支持,然而由于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美國在拉美事實上仍然奉行以中立為標志的孤立主義外交?!盵7]美國政府借助中立政策,趁機擴張領土、進行軍火貿易,并派遣商務代表前往拉美國家尋找貿易機會、搜集情報。這種中立政策是美國“根據形勢和實力做出的權宜之舉,它的真正目的是在美洲動亂中謀求美國的最大利益。因此,所謂中立不意味著隔岸觀火,而是密切注視局勢,伺機而動?!钡绹质堑谝粋€承認拉美獨立的國家,這種支持在當時超過了任何歐洲國家。
不論美國對拉美獨立運動采取何種政策,其根本出發點都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承認拉美獨立政權,是為了使這些新獨立國家盡快獲得主權國家的合法性,從而減小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的可能性,為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創造有利條件。門羅總統也承認,“承認拉丁美洲新國家是出于形勢所迫,是為了防止這些國家日后投入英國懷抱并與我們保持友好關系”??v然理想主義一直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所影響,但在現實利益面前它必定會黯然失色,在國際關系中,所有國家都秉承國家利益至上原則,政府的一切決策都要為本國利益服務,美國對拉美獨立運動態度的轉變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1]徐世澄.美國和拉丁美洲關系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12.
[2]王曉德.美國對西屬美洲獨立運動政策的轉變及其影響[J].世界歷史,2012(3):4~12.
[3]S.F.比米斯.美國外交史(第一冊)[M].葉篤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215.
[4]羅榮渠.美洲史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323.
[5]王繩祖.國際關系史(第二卷)[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53.
[6]王曉德.美國外交的奠基時代(1776-1860)[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358.
[7]楊衛東.拉美獨立運動與美國孤立主義外交的重新界定[J].拉丁美洲研究,2003(6):55~59.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