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燁
雙創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研究
劉 燁
自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提出以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思路,大學生作為國家教育發展的主導力量,各領域日益探索當前格局下的新思政格局的形成,本文立足于就業行業的現狀,以創新創業的理念來指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及特點來提高就業的目標性和實效性。
創新創業 思政教育
習總書記指出,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把握思政工作的規律,加強育人理念,對學生的成長規律循循善誘,對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近年來政府主導提倡的新興戰略理念,作為加強國民幸福感指數及強大國家內在生長的動力,大學生無疑成為踐行這一戰略的主導力量。伴隨著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數量及范圍的擴大,如何精進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學生素質成為日益嚴峻的問題。知識社會的發展對大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發展的源動力則是自身不斷的創新。創新是在已有理論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新思維、新方法并解決問題。
本項目圍繞普通高校為社會培養、輸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這一主題,以科技創新實踐為載體,探索基于雙創背景下,文化培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期建立符合高校、社會需求的導師制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目標設置與課程內容的調整則應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動態和創新創業模式的變革,把具有區域特色精神的地方創新創業成功案例納入院本教材。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自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導師掌握了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的課程知識#自身就具備創新創業精神。以自主學習、討論等為契機,介紹本校、本專業已有的創新創業案例,鼓勵學生構建基于本專業的創新創業的圖式,使其初具創新創業的理念。
通常在大學二年級開始,是承接虛擬階段與實質階段的中間環節,是創業技能與創業準備階段。這個階段需要將頭腦意識中想象力的可能性轉化為模擬實踐情境中的可行性,這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有意識的模仿,是驗證創新創業想象的必備過程。
創新創業中教育和創新創業后教育構成的生態系統,這要求導師對學生的引導不僅僅停留在學生在校學習過程,還應在學生進入到實質階段時幫助其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虛擬階段與模擬階段還是以學生在學校學習為本,而實質階段則不再僅僅停留在學校層面,而是進入到地方社會的各個機構,需要大學、地方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團體、其他社會組織的多元合作。
文化產品中一般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價值觀。目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將文化作為其開展的載體,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積極的進行內容的創作,將更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產品,通過網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而高校則需要將“互聯網+”時代自身的優勢充分的加以利用使其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對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理念為建設和培養符合國家體制的接班人,而思政理念也自然而然成為政治及文化的焦點,作為一線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對學生各個階段發展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并將發揮思政主渠道作用,就傳統文化角度而言,提高自身競爭力,爭奪政治文化話語權,樹立典型人物的榜樣引領作用,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大有裨益。合理利用網絡傳播和網絡媒介,可以拓展思想政治資源的服務媒介,提高學生對思政工作的參與意識,通過網絡創意,對學生學識及才干的增長完善其自身人格。
當今時代是“互聯網+”時代,對比于物資匱乏的時代,大學生將以往對物質的追求逐步提高到對個性的解放和自我精神意識的覺醒,追求平等、獨立及自由,更追求自我社會性意識的培養和精神的宣泄。面對如此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文化理念的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就高校自身而言,適應新環境,探索新方法,開拓新思路,進一步彌補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將當下適應學生發展的新理念融入學生的成長成才及教育培養中去,多角度體現學生的自我個性意識,合理發揮充滿青春的活力,將自主意識融入社會實踐。依托線上線下的時代教育理念,將傳統課堂與時代傳媒相結合,通過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交流方式,在及時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將其需求賦予合理的表達渠道,真正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來增進學生自主人格的韌性與廣度,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提高實效性提供平臺依托與制度保障。
[1]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2016.
[3]樓艷.基于導師制的團隊合作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模式探索[J].實踐研究,2017,12(1):104~107.
[4]馮浩,常海.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現狀及努力方向[J].沈陽大學學報,2016,17(2):222~225.
[5]佟淑平,杜聞博.新形勢下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178~180.
[6]陳鐵步.優化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0(4):223~224.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