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正紅
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探析
——以湖南工程學院為例
喻正紅
高等學校是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和社會的信息服務中心,理當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文獻信息服務的現代化、數字化水平,為建設創新性國家,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高等學校 圖書館 信息化 數字化
(一)圖書館基本情況
我校圖書館現設有主館和分館各一個,另有多個院系專業館(室),各類讀者超過20,000人。有圖書、報刊、電子閱覽室31個,閱覽座位2400多個。全年開館,周開放時間達100小時以上,網絡與數字資源24小時開放。經過多年建設,學校圖書館基本形成了本地鏡像、網上包庫和共建共享的多途徑數字資源發展體系。圖書館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區域性或行業性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資源共建共享不斷加強。參與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并共享其所有資源;以CALIS、CASHL和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為主要依托,積極開展文獻傳遞服務活動,努力提高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的文獻資源保障能力;采用分館模式實施學院(學科)資料室自動化管理,逐步實現全校范圍內的文獻信息資源共知共享。
(二)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于文獻資源的不斷積累與讀者信息化服務需求提高,原有設備使用年限過長、老化嚴重且數量、性能尤其是數據存儲空間的限制導致圖書館本地資源較為缺乏,不能滿足網絡時代圖書館業務開展的要求,急需加強建設。
(2)網絡安全性差。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系統,圖書館系統控制中心易受到非法訪問、數據泄漏、病毒入侵等方面的安全威脅。
(3)館藏圖書數字化尚未起步。館藏圖書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必經之路。我館現有紙本圖書35萬種,其中已配置的電子圖書約34萬多種,約7000種圖書需靠逐本制作的方式實現數字化。
(4)外文數字資源建設相對滯后。外文資源的主要用戶是高端讀者,是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條件。由于資金限制,我館外文資源保障率還處于較低水平。
通過建設,使我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包括各類服務器、網絡、存儲系統、安全防御系統、自動化管理系統和各類數字資源等)具有設施較完善、功能較齊全、服務質量上水平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為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學校實施卓越工程師與專業碩士培養計劃提供優質的圖書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同時也能為“長株潭”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文獻信息服務。
(一)共享平臺軟硬件提質改造
目前,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平臺軟硬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服務器整體配置水平低,數量少、性能低、數據備份和容災能力差、擴展性差、難以支持高性能的系統軟件。由于服務器性能低,使得圖書館共享平臺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經常出現前臺工作服務延時,甚至中斷的情況;部分服務器負荷太重,運行速度慢,使得讀者訪問圖書館數字資源非常不方便,這也影響了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率。
(2)圖書館所有的數據現在只能做到本機陣列備份、尤其是關鍵數據沒有獲得數據恢復的有效保障;同時因為存儲器擴展性差,存儲容量嚴重不足,服務器存儲空間各自獨立不能共享,有些寶貴的數字資源無法供讀者使用。
(3)網絡安全性差、訪問速度慢。圖書館內部網絡沒有自成一體,圖書館內部網絡速度慢,安全性差。為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共享平臺軟硬件的提質改造首先是更新主要的軟硬件設備,如服務器、存儲系統、備份系統、圖書館網絡系統、安全設備、KVM鍵盤切換器、機柜等。另外還需對輔助型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如機房改造、新風、動防監控,升級不間斷電源系統等,以達到更好的通風、恒溫濕、除塵效果,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二)共享平臺數字資源建設
數字資源是此共享平臺的基礎。我校圖書館有較豐富的網絡資源,但由于數字存儲空間的限制,目前的本地資源,特別是外文圖書與視頻本地資源還較為缺乏。因此,本項目計劃引進外文原版圖書與視頻資源,并實現本地鏡像。隨著學校學科的增加和讀者需求范圍的擴充,我們在紙質圖書的選購上以增加類別為主,而紙質圖書的價格不斷上漲和圖書館經費的增長限制,使得在圖書的采購中只能以犧牲副本量為代價,這就導致了部分圖書的副本量不足。另外,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利用電子圖書比例逐步上升。我們依托現有的館藏資源及網絡環境,實現館藏資源數字化。通過館藏紙質圖書的數字化處理,使館藏資源與電子圖書資源實現1∶1配比,提高現有紙質圖書的使用效率,并彌補部分圖書館藏副本不足的現狀。
共享平臺的軟硬件是核心,它的提質改造能有效增強平臺的運行能力,為平臺資源的高效利用、數據安全準確的存儲提供堅強后盾和重要保障。館藏文獻數字化可以滿足多個用戶對同一文獻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了圖書館服務,有利于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擴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和層次、延長服務時間,提高資源利用率。
[1]劉淑萍.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淺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6).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