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菲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淺析民族語言在民族聲樂表演中的應用
胡艷菲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歌唱藝術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生動清晰的語言是概括歌曲內容、表達情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歌唱時,不僅要有扎實的歌唱技巧,還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好歌曲中的語言,使歌聲富有感染力,尤其在演唱一些語言獨特的少數民族作品時,語言藝術的影響力更是巨大的。
民族聲樂;民族語言;特點
民族聲樂是民族語言和民族音樂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聲樂藝術中,人們利用語言來交流思想,加深了解。一個演唱者除了要以優美、動聽的歌聲感染聽眾外,最重要的就是將歌曲中的歌詞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使聽眾能夠聽得清,聽得懂。中華民族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各民族的生活環境、地理環境的不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語言。語言是歌唱藝術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的聲音要通過清晰準確的語言加以表達。在民族聲樂的演唱過程中,除了要有嫻熟的發聲技巧外,還要準確掌握不同民族的語言特點,這樣才能將歌曲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語言本身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上產生的聲樂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特點,聲樂作品的民族性往往受一個民族的生活環境、語言環境的影響。例如,陜北民歌中激昂高亢的信天游、藏族民歌中具有高亢的裝飾音,內蒙古民歌中迂回婉轉的音調,以及維吾爾族民歌中熱情、奔放的特征等,都與各自民族的語言有著一定的關系。
中國聲樂作品的民族性不僅表現在音樂風格的民族化,而且表現在音樂語言的民族化。在不同民族語言的影響下,聲樂作品中的語言表達有著更加具體生動的民族特色。在民族聲樂作品中,民族聲樂一定要與民族語言相結合,這樣無論是在創作中,還是在演唱中都能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中國作品的風格特色,保持藝術的完整性。
我國民族聲樂非常重視咬字、吐字,能夠將歌曲中的歌詞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這是一個演唱者首先應該具備的。聲樂藝術跟其他藝術不同,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通過人的語言來表達歌曲情感的。因此,準確清晰的語言是聽者與演唱者產生共鳴、產生情感交流的關鍵。
2.1民族聲樂的吐字特點。
民族聲樂特別講究咬字、吐字的清晰準確,要求行腔圓潤。在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圓,首先要掌握民族語言的特點,各個民族都有表現自己民族情感的語言,不同的語言特點決定了不同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例如,山東民歌的特點是強悍、粗獷、質樸、淳厚,在演唱時,咬字要干凈利落,聲音寬廣明亮,在運用方言的同時也要加上卷舌。
民族聲樂十分注意發聲與咬字的協調,要求在字準、字正的基礎上,塑造動人的聲腔,使歌唱情真意切、生動感人,要求字音清楚,送音有力,語意明確。字真字正是吐字的基礎,腔圓則是指演唱者韻母的發音響亮、甜美圓潤、音質飽滿。腔圓是在字正的前提下,使聲音流暢而完美,富有藝術感染力。
2.2民族聲樂演唱中地方方言的使用。
各民族民歌中的歌詞來自民間土色土香的方言詞語,它樸素、自然又不乏生動形象和幽默。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語的運用,使得所描繪的形象更加生動,感情抒發得更加酣暢淋漓。如陜北民歌《三十里鋪》,“他是我的知心人”一句中的“我”字,需要唱成“e”音;云南彝族民歌《猜調》,“什么長長街前賣(嘛)”一句中的“街”字,需要唱成“gai”音,等等。這些方言的運用體現了各民族民歌的語言特色,也使聲樂作品的演繹更加生動。
2.3民族聲樂演唱中藝術語言的處理。
在民族聲樂演唱中,不同主題內容和不同風格特色的歌曲,在吐咬字和語言的表現處理上有不同的方法,但一般可分為三部分處理。
2.3.1民族聲樂演唱中“字”的處理。歌唱中有大量抒情緩慢、連貫流暢的樂句和唱段,在演唱中的咬字吐詞要處理得親切、深情、字音圓潤柔和,旋律線條平緩連貫。
2.3.2民族聲樂演唱中“詞”的處理。在實際演唱中,有時會根據歌曲內容和情感表達的需要,著重強調某個字或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句子中的重音。重音在音樂旋律中可能設在高音部位,也可能設在中低音部位,但無論在哪一聲區都要依據重音的特點,在演唱上有意識地強調,夸張地表現出來。例如,彭麗媛在演唱《沂蒙山小調》中,“沂蒙那個山上哎”一句,夸張地將“上”字表現出來。
再例如,《桃花紅,杏花白》這首歌,“桃花來你就紅,杏花來你就白”,在演唱時,要特別強調“紅”,夸張地把聲音甩出去,這樣唱出的旋律才更加吸引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襯詞目的和處理方法也不同。有的是表現地方民族特色,有的是補充旋律、擴充曲式,有的是自然模仿動作或人物的聲響,有的是代替歌曲的過門或樂器間奏聲,等等。在處理時要切記襯詞的“陪襯”地位,避免喧賓奪主、過于強調。
2.3.3民族聲樂演唱中“語氣”的處理。在歌唱中要根據旋律節奏、速度、強弱、高低的變化來表現作品不同的思想情緒。所以,歌唱的唱詞應該有不同的語氣,而且比說話的語氣還要夸張一些,從而表達歌曲的歌唱性和藝術性。
生動清晰的語言是概括歌曲內容、表達情感、刻畫藝術形象、深化音樂主題的重要因素。要想演唱好一首民族聲樂作品,必須首先在語言上下工夫,這樣才能把作品演繹得更加生動,使歌聲更具感染力。
[1] 劉大魏,夏美君.聲樂藝術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2] 酆子玲.歌唱語言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 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4] 劉朗.聲樂出版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5] 呂正軒.陜北民歌藝術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6] 吳岫明.中國民歌賞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J616
:A
:1672-5832(2017)09-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