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淺析如何在聲樂表演中處理好聲與情的關系
楊 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聲樂表演中的“聲”是指歌唱的發聲技巧,是歌者將作品的情感內涵訴諸于聽眾的技術手段,其中包括:歌唱的呼吸、發聲、吐字、共鳴以及聲音的強弱,音色明暗,節奏的張弛,速度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聲音的抑揚頓挫等等。而“情”的含義則包括以下幾層意思:一是詞曲作者的主觀情感,即詞作者在一度創作中賦予作品的原始情感;二是歌者對作品意蘊的直接反應,即歌者在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對作品原始情感的表現和發揮;三是歌者的真實情感。歌者綜合了以上三個因素的“情”反過來作用于“聲”的藝術感染力。
在“聲”與“情”這一組矛盾中,哪個是矛盾的主導方面?從總體上來說,情應是矛盾的主導方面。“情”根源于歌唱的內容。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感情表達的依據。無論是詞曲還是旋律,都來源于作詞家被生活實踐激發的情感積累和升華的過程。歌者對詞曲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楚詞曲新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感情表達的依據,才會懂得如何借助音樂的旋律去表達情感,也只有這樣,所抒發的情感才比較貼切,塑造的音樂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情是人的思想與人交流溝通的高級表達形式,只有把聲音與情感結合起來才能完整的表達人的思想感情,進而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著名的聲樂大師蘭培爾蒂曾經說過:“你必須在發出聲音以前就開始歌唱了。”也就是說,連續貫穿的意念,要在樂句開始之前,以及到它完結時,都一直存在著的。我國古代詩人白居易也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他對當時歌者演唱的深情備加贊頌:“聲腸一斷,能有幾多腸。”“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這都說明只有歌者動聲之前先有情,才有能唱出沁人肺腑的歌聲,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做到腔調婉轉優美動人。在演唱一首歌曲時,思維的活動不應是停滯靜止的,它不是在進行歌唱,就是在準備歌唱。歌唱者在歌唱時,必須真誠地用心去體會他所唱歌曲的情感,并且必須把他的真實感傳達給他的聽眾。所以思維活動對于形成一系列流動著的,有意義的音響,有著決定性的意義。讀字和解釋不應對歌調的順暢進行造成影響,相反要作為構成完整歌調的有機成分。俗話說,心里有的嘴上才能有,要“未曾開口先有情”。欣賞者在聽好的歌唱時,是在感受一種有個性,有創造性的音樂傾訴,聽那些著名的歌唱家唱那些經典的歌曲,一遍兩遍乃至多遍也總聽不膩。這是因為,歌唱者已經把他從歌曲中感受到的東西,忠實的用心訴說給觀眾了。一些著名的聲樂教師也認為“真正的藝術家總是首先用心去體會作品,在思想上把歌曲唱起來,”并“預先知道要唱的那一句聲音該是怎樣的。”一個歌唱者由于對一首歌曲的內容和價值方面的領會,形成對這一藝術品的興趣和認識。這樣就引起他在思想感情上的激動,從而自然地產生了自我表演的激情。
在表演時必須把握住每種歌曲的真正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思想集中,去造成歌曲的意境,并要保持這種氣氛,使它聚合不散,聽眾隨著你的想象力,漸漸的被帶到故事里。揣摩想象是指歌唱者使所歌唱的情景和事物,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具體意境的能力(這情景和事物并不是真實的被感覺到)。這與我們傳統中所謂:景出所睹、情發欲言、情自中生、景又外得。景眾人之景、情乃一人之情,善詠物者妙在即景生情。說張三像張三,難通融于李四;道李四要如李四,難混淆于張三。例如古曲《陽關三疊》,它是作曲家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又稱《渭城曲》)而譜寫的一首琴歌。這首歌的原詞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含意,就必須逐字逐句的進行分析。這是一首作者送友人去邊關服役的送別詩――清晨細雨蒙蒙,四圍楊柳青青,景的渲染增添了“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的深情。“更盡一杯”把對友人祝愿、關懷、囑托、留戀,盡心傾注而出,待你出關之后沒有故交摯友相隨相伴了……這首詩在譜曲時,作曲家為了加深情感的抒發,除了增添一些語句外,又把全詩反復疊唱了三次。“三疊”曲調的變化、反復連續陳述,使送別之情更加沉郁而深切,充分表達了送別遠行人依依惜別的友情。美國的艾倫·科普蘭曾經說過:“我愈是參與音樂生活,就愈是確信:自由想象的思維能深入到所有的音樂創作和音樂欣賞之中……”在揣摩想象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運用幻想力,歌者的情緒、作者的本意和這首歌曲的環境合并成為歌者的幻想。一個歌者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然后將歌詞和曲調導入,充分發揮演唱者的二度創作,用真情去演繹作品。再以他的精湛技術與天賦美妙的聲音,及自己的吸引力把它傳達到廣大聽眾中去,把聽眾帶入到歌者的想象中去,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想象不是單純的、膚淺的,而必須是多面的、深入的。有些歌曲的開始已經啟示了某種情緒與想象,文字也立刻能把意見表達清楚,歌者當然是極容易的,例如舒伯特的《百靈鳥》,歌中的文字與伴奏極容易啟發歌者的幻想力,把春天的鶯鳴鳥叫情景活現在人前。歌者務必以輕松愉快的情緒,自然清秀的歌聲來唱,就能得體。
總之歌曲是人們用來抒發、表達和交流感情的一種形式。歌唱藝術是歌唱者以人聲作為“樂器”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于情感的表演藝術。在聲音技術上不斷的提高的基礎上,更準確、更完善的表現歌曲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充分的展現歌唱藝術的魅力。
[1] 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4.
[2] 劉朗主.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5.
[3] 楊霰.情感體驗――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J].青海教育,2007,(Z1).
[4] 馬棠華.情感體驗中的詩、樂、舞[J].中國音樂教育,2005,(07).
J616
:A
:1672-5832(2017)09-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