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 蘇圣豐 張 萌 袁 敏
(西華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39)
幼兒園課程內容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陳 璐 蘇圣豐 張 萌 袁 敏
(西華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39)
由于更多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嚴重,只注重兒童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發展。幼兒學習的知識超出了目前的認知水平,因此兒童無法真正學到知識,甚至出現厭學情緒。通過研究幼兒園課程內容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為幼兒提供豐富健康的活動環境。滿足其多方面發展需要。
學前教育;課程內容;課程設置
1.1課程內容偏重認知取向,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受前蘇聯影響教育思想和理論影響,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都重視科學知識學習,幼兒園教育也不例外。為了迎合社會對人才選拔的需要和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需要,幼兒園常選擇讀,寫,算,英語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或打出“雙語”幼兒園的招牌。雖短時間擴大了生源,贏得了良好聲譽,卻不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安排過分注重為幼兒的未來生活做準備,脫離了幼兒實際生活經驗。幼兒園成為幼兒和生活世界的“藩籬”,幼兒生活的這種“真空”狀態阻斷了幼兒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互動通道,導致了所選內容離幼兒的現實生活很遙遠,幼兒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體驗。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
1.2課程內容僅被局限為教師精心準備的專門教學活動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大致分為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但教師往往忽視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只關注專門的學習活動,狹隘地認為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就是教師準備的正規教學活動。例如:幼兒每天的一些戶外活動中,幼兒基本上處于一種“放羊”狀態,教師的任務只是確保幼兒安全,并沒有意識到戶外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觀察、傾聽幼兒,挖掘課程資源。
1.3部分課程內容過分重視即時效應,過早進行催熟教育
在知識中心主義、功利主義的影響下,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將小學知識提前納入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中。如:早期識字認讀、兩位數的加減法等。這種催熟教育所取得的“成績”是以犧牲幼兒情感、態度等更有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智能為代價的,同時這些知識遠離幼兒的實際生活,偏于抽象,無法引起幼兒學習興趣,不能與幼兒經驗產生共鳴,幼兒學習起來也比較吃力。知識與技能雖然有很強的工具價值,但從發展規律看,幼兒期是學習態度、習慣及良好個性的關鍵時期,好奇、體驗、方法、情感、能力才是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課程內容設置要更加關注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而非單一知識技能獲取,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錯誤傾向。
1.4課程內容容量大,各類課程之間彼此缺乏聯系
幼兒園的課程是豐富多彩的,但這并不是指課程的門類要盡可能的多,而是指內容要充實有益、形式要多樣有效。外在門類繁多、實質缺乏聯系的課程不符合幼兒整體的認知方式,也容易增加幼兒的學習負擔。大部分幼兒園在主體課程之外又都開設了不同數量的個性化課程。幼兒在園的一日時間是有限的,除去生活環節的固定時間,在剩下的有限時間內要安排如此多的集中教育活動,勢必會擠占幼兒游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匱乏、戶外活動時間短,造成這種狀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每天教學內容過多,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以致無法滿足孩子們基本的游戲和活動的時間。
2.1幼兒園課程內容應回歸幼兒日常生活,充分體現生活性
幼兒學習的最大特點是無意學習和直接學習,從無意的生活中通過與事物的直接接觸學習,獲得經驗。所以幼兒課程內容設置與幼兒熟悉的現實生活越接近,越能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更好。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包括了許多活動,這些活動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教師不能把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僅局限為教師精心準備的學習活動,幼兒園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被忽視。例如教師要教幼兒學會自理生活,如:穿衣服、洗手、上廁所等。這些都是幼兒的常規生活,但也不能被忽視。
2.2課程內容從長遠著眼,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這有助于拓展幼兒的及經驗和視野。興趣性會直接影響幼兒學習成效,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會興致勃勃不知疲倦;相反則注意不集中。因此教師應選擇讓幼兒感到好玩、有趣的學習內容,創造民主開放、靈活而富有彈性、高效而充滿活力的氛圍,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潛力,調動積極性,創造性,增加游戲活動就是較好的方法。動作發展是心理發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發展的外部表現,幼兒手的抓握動作和獨立行走等動作的發展促進空間認知發展,精細動作的發展也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幼兒從一開始隨意性撫摸動作出現到隨著撫摸動作的不斷重復同一個動作總是引起同一個結果從而促進因果認識,然后通過不斷強化,幼兒就形成了反映事物關系的穩固感覺,于是幼兒把撫摸作為認識周圍環境的一種方式。因此在組織游戲活動時多提供幼兒可操作的器材,使他們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增加手部動作,可促進兒童對知識的探索。
2.3利用多種方式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減少學習負擔
課程內容的整合是使同一個領域的不同方面的內容、不同領域的內容之間產生有機聯系,甚至突破領域這一內容組織形式。可通過領域內、領域間、超領域三種方式實現教育內容的整合。在活動中,注重各領域教育內容的互相滲透。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活動性的生活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活動要特別強調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幼兒是課程中心的核心要素,要引導幼兒有效學習,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技能,更多獲得學習方式、有真實的經歷,并生成相應的人格。
總之,對于幼兒園課程內容設置應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相關要求組織實施,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選擇符合兒童興趣需要,適合身心發展的內容體系,為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西華大學“西華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項目
R446
:A
:1672-5832(2017)09-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