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月霞 曹 瑩
免費師范生政策所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段月霞1曹 瑩2
時至今日,免費師范生政策已經實施了十年, 有所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合理分析當下免費師范生政策,并就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對于完善免費師范生的政策、造就優質教育教學人才,為社會提供優秀教師資源有借鑒作用。
免費師范生 政策 就業
2007年5月教育部規定了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六所部屬師范院校實行免費師范生教育。這項政策大體可以概括為“兩免一補助”,即師范生的學費免收學費、住宿津貼和生活費的月津貼。其他具體政策在所遇問題章節中詳細闡述。
免費師范生的政策中“有編有崗”規定初衷是為國家中小學階段培養更優秀的教師資源,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優質人才選擇教師崗位。然而,在如此安逸的環境下,免費師范生的整體素質呈下降的趨勢。
與之對應的,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經濟日益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的國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斷增多,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與日增多。但是免費師范生卻由于政策的扶持成了大部分學校的“寵兒”,那些學歷更高、能力更高的人卻被拒之門外。
免費師范生協議書中規定:師范生在畢業后回生源地所在省份從事中小學教育生涯不少于十年。通常來說,一個人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教育后年齡應該在22歲左右。免費師范生在基層學校工作十年,其戀愛、結婚、生育等個人問題,均在這段時間里解決。如果待在發達地區的話還愿意,如果待在欠發達的甚至是偏遠地區會有很多人難以接受。
首先,成本問題。剛剛畢業的收入難以擔負兩年的研究生教育。其次,時間和經歷不足。專心組織教育教學工作和潛心研究學習難以兼顧;最后,在職碩士學位的認可度。如果花費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最后得到一個競爭力不大的學位的意義何在。
今年是師范生免費教育實行的第十年,部分省份的教師人員已經趨于飽和的程度,減少免費師范生的招聘名額不僅可以進一步優化免費師范生的素質又可以減少教師人員飽和的省份的分配壓力。建立淘汰機制是為了給免費師范生營造一種“憂患”的環境,使他們不至于在安逸的環境中迷失了自己。怎樣建立淘汰機制?首先,根據在校學習情況,對不求上進者給予取消其免費師范生的學籍并退還學費;其次,就業入編前考核,在考核期內測試學生的專業知識、師德,不合格者給予辭退,不能使免費師范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最后,國家出臺相應政策,使優秀的研究生與免費師范生處于公平的競爭位置。
免費師范生入學簽訂協議書,變相拒絕了有心投身教育事業又不想被免費師范協議所束縛的優秀人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將免費師范生分為公費生、半公費生、私費生。公費生享受當下免費師范生的待遇,半公費生繳納一半費用,私費生個人負責費用,服務年限上公費生長一點、半公費生次之,私費生再次之。對于那些立志于投身教育事業的人無論家庭貧困或者家庭富裕都有一個選擇的余地。
優化跨省條例對于免費師范生很重要,不能絕對限制免費師范生的跨省就業,有些人立志去支教,以改變落后地區的教育現狀,有些人立志去大城市工作,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跨省違約成為了他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
由于當下的免費師范生在職讀研的學習形式為“業余”,這樣的在職證書給在中小學工作的畢業生的未來發展、職稱評定等問題帶來了不少的困難,相關學校也應支持免費師范生在職讀研,讀研期間較少地安排教學任務,以便深造后更好地教學。究其最終目的,我國師范生免費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優秀教育人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但某些方面不僅違背了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初衷,也降低了學子投身教育事業的激情。
自從我國于2007年開展師范生免費教育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有了蓬勃發展,但相關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可避免或可避免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師范生免費教育的發展形成了嚴重阻礙,我們不能忘記出臺這個政策的初衷,那就是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師資力量。教育背負著國家未來繁榮興盛的重任,當下免費師范生的一些相關政策限制了他們的長遠發展,免費師范生政策還不夠完善,政府相關部門及相關高校應該攜手努力就出現的問題提出對策,應該不斷地完善這項政策,以充實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師隊伍,提高我國的教師質量,從而促進下一代的成長與發展,為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注入活力。
[1]劉霄,謝長坤,李健.免費師范生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西部九省市的調查[J].現代教育科學,2009(11):1~3.
[2]朱永坤.《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解讀[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28(3):137~139.
1.陜西師范大學;2.西安文理學院)
段月霞(1993-),女,陜西榆林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曹瑩(1972-),女,副教授,碩士導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