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元
淺析兩漢軍功賞賜制度的演變
劉亮元
兩漢軍功的賞賜制度是建立在秦朝歷史發展結果的基礎上,雖然秦朝的歷史結束,但較完善的國家律例、制度和文化被西漢延續了下來。漢室成立后,劉邦的軍功獎勵政策促進了吏爵的發展,由于當時國家對賣爵位的政策支持,出現買賣爵位泛濫的現象,經過演變,最終形成吏爵與民爵并行的爵位制度,使兩漢的軍功賞賜制度逐漸趨于系統化。
兩漢軍功 軍功賞賜 賞賜制度
軍功賞賜制度的發展,從起義階段開始劉邦為鼓舞起義軍的斗志,采取賞賜爵位的手段,增強軍士起義動力,成為兩漢時期軍功賞賜制度的萌芽。漢室成立后,秦朝的地主爵位制度仍繼續進行,以達到快速穩定統治局面的目的。兩漢時期的軍功賞賜制度從不完善到系統化,對西漢政治局面的穩定奠定了基礎,以軍功爵位制度作為核心的軍事賞賜制度的發展直接對西漢地方與中央政治的關系產生了影響,也對社會的獎勵制度起到了摧毀的作用。
西漢時期的軍功賞賜制度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劉邦起義時期制定軍功賞賜制度,主要以鼓舞將士的起義信心和氣勢為目標而制定,劉邦在起義過程中制定的軍功賞賜制度與商鞅時期相同,具體表現為憑軍功可封賜爵七大夫、遷為五大夫和封參為執帛等。對斬首十五級的士兵,賞賜為爵國大夫,對斬首十六級的士兵,賞賜為上聞爵,對斬首二十三級的士兵,賞賜為爵列大夫。對連續殺敵有功的士兵均被封為賜爵五大夫、賜爵卿、賜爵封和賜爵重封的重要軍功職位。夏侯嬰等人均為被賞賜軍功之人。此時的軍功賞賜制度對商鞅時期的制度進行了變革和完善。第二階段為達到統一階段時,劉邦下令恢復和繼續施行秦朝的賜爵制,對跟隨自己無功無過的士兵和五級以下的軍吏卒進行賞賜,以農田、屋宅和食邑等經濟利益作為獎勵內容,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這種制度的沿襲對因起義而利益遭受打擊的地主階級起到了安撫作用,也對當時混亂的局面起到了穩定的作用。
西漢軍功賞賜制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劉邦死后的呂后時期,呂后制定的制度與劉邦時期的制度有較大的差別,首先是賜爵對象發生了變化,賞賜的對象不局限于軍功,且將按軍功進行賞賜的基本條件和根據爵位級別給予土地、屋宅和農田等經濟利益的規定在全國范圍內被取消,保留原爵位至列侯獲得僮千人、車馬器物和賜甲第賞賜的制度。這種軍功賞賜制度的弱化由統一戰爭的結束造成,也因地主階級的特權地位與權勢利益得不到滿足,導致地主階級的地位變化對軍功賞賜制度的改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促使賜民爵的產生,形成賜吏爵與賜民爵并存的局面。
西漢后期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文景二帝時期,從史料記載可以推斷出,景帝時期的賜爵范圍小于呂后時期,導致賜吏爵的中止。后變化為文景二帝對賜民爵的實行力度大于呂后時期,文景二帝進行賜民爵一級和賜民為后父者爵一級,即給受賜者的長子爵位;隨后,為了防止邊界匈奴侵犯,出現了輸栗買爵制與徙邊賜爵制,以達到安穩匈奴、鞏固邊防的目的;隨著賜爵條件與對象的變化,此時高低爵的界限由秦朝與劉邦時的七級爵位大夫上移至五大夫,區分特權的標志也由原來的食邑改為免役;到文景時期,由于統一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破壞,沒有較大的改善,文景二帝為了發展社會經濟與農業生產,制定了賜民爵制度,給予農民小恩小惠,即民眾的爵位可賣錢、可減輕犯罪時的懲罰、并減少服役年數、得到爵位賞賜的民眾可享有犯罪后不做奴役的特權、對封建國有土地具有優先租種的權利等,這種制度極大程度的鼓勵民眾進行經濟生產和種植農作物,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在昭、宣二帝時期,賜吏爵得到了發展,宣帝對賜吏爵重視起來,并決定每次升級只限一級,這種制度的產生,使貴族、官吏和地主階級擁有了保護特權和利益的工具;元成哀平時期,將列侯嗣子與孝弟力田列到被賞賜的對象范圍內。兩漢軍功賞賜制度的演變,從西漢賜爵制度的可以看出,賜爵制改變了商鞅時期的制度性質,成為了地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和特權的工具。
東漢時期的賜爵制度具有明顯的變化,賜吏爵的廢除導致賜民爵獨立存在。由于地主階級的特殊地位已得到鞏固,形成了豪強貴族階層,致使賜吏爵失去作用,等級分封制進一步促使了賜吏爵的消失。賜民爵的制度在這一時期較西漢時期有所增加,將孝弟力田的賜爵級別增加為三級,從明帝時期時,被賞賜的對象增加了農民,即流人無名數欲占者和民無名數兩種人,成為當時的東漢賜爵次數的主要人員,促使小農地位得到重視。
兩漢時期的軍功賞賜制度的演變,展現出了我國歷史演變的復雜性和我國古代人對制定賞賜制度的智慧,從劉邦對賞賜制度的制定,到東漢后期賜民爵制度的壯大,從賜吏爵出現到賜吏爵與賜民爵并行,再到賜民爵的獨立存在,兩漢時期的爵位制度變化體現了國家從統一戰爭到紛爭割據和從穩定匈奴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治理手段,致使統治者對賜吏爵進行變革和更新,反映了我國封建歷史兩漢時期統治階層的管理智慧,使兩漢時期的軍功賞賜制度對后期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董意城.我國古代行政獎勵制度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
[2]張衛東.論秦國的用人制度及用人特點[J].宿州師專學報,2013(04).
[3]周美華.晁錯“納粟授爵”與漢文帝軍功爵制度改革[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2輯)[C].2013.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劉亮元(1987-),男,甘肅慶陽人,2014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研究方向:考古與青銅器研究。2013年獲全國網絡文學優秀獎,與同學共同出版詩歌散文集一本:《夜的未央歌》,2016加入陜西孔子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