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芬
歷史情景劇在藝術專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運用與實效
張代芬
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之一,歷史情景劇尤其緊貼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專業特點,若運用得當,將極大的改善綱要課的實效性,本文以其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實效進行分析與總結。
歷史情景劇 綱要課 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1]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歷史教育,通過歷史教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切實加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集歷史性與政治性于一體,既應注重歷史教育又應注重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是影響本門課程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原因,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探索生動有趣、富有實效的教學法顯得格外必要。[2]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枯燥、理論性強、實效性差。而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對政治理論課從心底排斥,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導致學生對這些課程既不重視也缺乏興趣。傳統教條式的教學方式與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顯得格格不入,導致教師教得費力不討好,學生上得也是怨聲載道,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歷史情景劇”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法與參與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3]它指的是授課教師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授課中,根據中國近現代史的主線,羅列出中國近現代的大事件,學生自主選擇相應事件作為背景進行劇本創作,然后穿越時空以現代人物的身份去身臨其境的演繹歷史人物的情感變化。最后再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反思。
在本學期的綱要課教學中,根據本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實際,結合專題教學的內容,選定歷史情景劇表演的主題內容。通過教師命題或自主命題,學生查找資料、把握主題、編寫劇本。在教師命題中,學生創作出《馬嘎爾尼使團訪華》、《西安事變》、《長征》、《重慶談判》、《中美建交》等近現代史重大歷史事件;在學生自主命題中,有學生創作出《絲綢之路》,很好的契合了當今的一帶一路主題。在期末我們組織了一場“回顧歷史、不忘初心”歷史情景劇晚會,情景劇選題廣泛,學生身臨其境、繪聲繪色的演出,征服了全場觀眾,實現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最佳結合。
在歷史情景劇呈現的過程中,注意了幾個問題的考量。第一,劇本的編寫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要求要客觀、精準,嚴格服務于教學主題。第二,在表演方式上,注重了各專業的因材施教,在激發表演、導演、編導等各專業的藝術特長前提下,極力發揮藝術專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尤其是要注意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鼓勵學生在尊重歷史客觀史實的同時,大膽進行藝術創作和創新。第三,學生課堂表演后,教師要引導反思,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歷史情景劇的教學僅限于學生的唱唱跳跳,難免陷于敷衍與膚淺,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內化于心,讓歷史情感內化于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行,這才是真正實現了學習歷史的目的,歷史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首先,歷史情景劇緊貼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專業特點,契合了藝術專業學生的自我表現的欲望和藝術特長,從查閱史料到劇本創作到現場表演以致歷史感悟,每一環節環環相扣,都和戲文、編導、導演、表演、播音主持等各專業緊密結合,實現了藝術專業學生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最佳對接。
其次,歷史情景劇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愛國主義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4]綱要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從歷史人物的身上領悟到民族精神的精髓,從而確立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近現代史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抗爭史,歷史情景劇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既可以拉近學生與本課程和歷史之間的差距,也是學生宣泄情感、努力崛起的動力源泉。
最后,歷史情景劇教學法能夠有效地避免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改善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當前,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影響,社會上以及不少大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觀念模糊,對一些歷史事件存在模棱兩可的印象,甚至對我們一些領袖人物的豐功偉績不甚了解,人云亦云。情景劇教學法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和水平,避免陷入歷史虛無主義,養成多元的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觀。
[1]習近平.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7-08.
[2]謝菲,張帥.“歷史情景劇”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分[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簡愛.歷史情景劇在藝術專業“綱要課”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評論,2014(5).
[4]胡景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譜寫更加壯麗的青春之歌,在全國青聯九屆一次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三大的祝詞[N].人民日報,2005-07-12.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張代芬(1976-),女,漢族,四川自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