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學 雷 麗
非課堂教育的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探究
蔡仁學1雷 麗2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重大目標和總任務,為全面依法治國做了重大部署,依法治國成為國家戰略,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戰略,大學生作為日后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其法治意識水平直接關系到全面依法戰略實施的整體效果。因此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是當今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非課堂教育的角度探討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規則認同意識,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學生自覺運用規則意識三個方面來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 培養 大學生 非課堂教育
學生的教育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組成。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是培養學生的重要一環,學校教育分為課堂教育和非課堂教育。課堂教育和非課堂教育都是法治意識培養的重要手段,筆者從事學生工作九年,大量的工作經驗表明非課堂教育對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絲毫不亞于課堂教育,甚至比課堂教育更加重要。
課堂教育的法治意識培養是老師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傳授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意識。但要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深入理解法治精神的核心內涵,就要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認同法律,遵守法律,自覺運用法律解決問題,除了課堂教育外更應該發揮非課堂教育的作用。
非課堂教育法治意識培養指學校通過除課堂教育活動以外的學校管理、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法治意識就是人們對國家的法律制度發自內心的認同和遵守,自覺運用法律來解決問題。簡而言之就是認同規則,遵守規則,自覺運用規則的意識。因此非課堂教育的法治意識培養就是通過課堂教育之外的學校管理、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認同規則,遵守規則,自覺運用規則的意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這種意識呢。
(1)要培養學生的規則認同意識,學校的管理規則也就是學校的管理制度一定要科學合理。切忌制定不合理的或者根本就無法實施的制度。筆者所在的工作單位就曾經制定過要求學生晚上7點到9點到教室上晚自習的制度,最后這項制度在學生和一線管理工作人員強烈反對中廢除。該制度擾亂了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的時間,沒有學習意愿的學生在教室里干擾其他同學學習,晚上教師已經下班離開學校,沒辦法對自習教室進行有效管理,該制度根本無法正常實施。該制度是領導人憑個人的主觀臆斷和個人權威去制定的,制度脫離了實際。脫離實際的制度跟混亂無序的危害是一樣的,這種制度執行者和被執行者都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使制度喪失公信力,學生和老師都對學校管理喪失信心,惡化師生關心。要保證學校的管理制度的科學合理,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遵循管理規律,發揚民主,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廣泛征求包括學生在內的多方的意見。
(2)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學生代表參與學校管理制度特別是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盧梭說過“法律是公意的行為”。如果學生能參與管理制度的制定,將極大增加學生對管理制度的認同感。如請假制度的制定、獎學金評定制度的制定、違紀處分制度的制定,都可以讓學生代表全程參與。 學生自己制定的制度學生一定會認同并遵守。
(3)讓學生熟知和理解管理制度。通過教師講解,組織學生學習、討論和考試的方式讓學生熟知、理解管理制度。學生入學進行學生手冊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老師對學生手冊進行統一講解,然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展開討論,最后進行統一考試。要求學生熟知和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進而認同制度。學生熟知了制度也不會因為無知違反制度被懲罰,導致學生對學校的管理有逆反心理,從而保證學生對制度的認同感。
(4)在制度推行前最好進行小范圍試點,根據試點效果好壞,再決定是否全面推廣。避免不合理的制度傷害制度在學生心中的權威。先前的晚自習的制度如果先在幾個班級小規模的試點,實施效果不好就立即停止,就不會造成后來大規模的負面影響,也不會影響學校管理制度在學生心中的權威,危害會小很多。
(1)讓學生相信制度是剛性的,是有約束力的,誰違法規則都要受到懲罰,這樣學生才能遵守規則。例如有的學校教師上課遲到,卻要讓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有的學校禁煙,但有些教師卻在公共場合吸煙。如果讓學生發現了這些行為,學生會認為制度是紙糊的,只對弱者有效,而強者可以肆意踐踏制度,學生怎么會遵守規章制度呢?
(2)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規則面前沒有特權,讓學生相信規則,運用規則。針對違紀學生的處罰,和針對優秀學生的獎勵,一定要同一個標準,而且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如果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因人而異,有人脈的學生就可以享受特權,學生會認為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制度而是權力和個人的背景。遵守制度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制度背后的東西。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只是癡人說夢。
(3)創造一種氛圍,遵守規則獲得獎勵,違反規則受到懲罰。以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操行分制度為例。操行分是針對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相應的分數,平時表現好不違紀,分數高,平時表現不好,違紀分數低,操行分跟學生所有的評獎評優掛鉤,操行分過低將被學校記過處分。該項制度的實施塑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學生都爭取平時表現良好,不違反紀律,學生的法治意識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提高。
(1)要讓學生自覺運用規則首先學校的教師和職工就要自覺運用規則,要讓學生感覺到規則無處不在,而且規則確確實實的發揮著作用。比如獎學金的評比,違紀的處分,操行分的評定,老師都是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并跟學生說明清楚這一切都是照章辦事,不夾雜任何個人感情。而其他教職工也要按照規則對學生進行管理,比如學生到圖書館借書要按期歸還,如果超期不還要按照借閱管理規定對學生進行處罰,并跟學生說明清楚。學生晚歸樓管要按照宿舍管理規定對學生進行登記并報系部進行處理,而且跟學生說明清楚。讓學生感覺到規則無處不在,一切都是按規定辦事。
(2)讓學生學會運用規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師向學生說明,所有的管理行為都是按照管理規定進行。如果學生對教師的管理行為有異議或者有處理不當的地方,可以根據管理規定申訴,比如獎助學金的評定都是按照學校的獎助學的管理辦法進行的。學生對獎助學金評定有異議,學生跟根據獎助學的管理辦法對老師提出質疑。又如違紀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有異議可以按照學生手冊的規定進行申訴。讓學生覺得規則可以保護自己。這樣學生肯定會樂意去運用規則。
非課堂教育的法治意識培養,就是營造法治校園環境,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的到法治的存在,遵法守法成為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最終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當然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絕非學校一家的事情,需要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
[1]郭勤英.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探析[J].河南農業,2015(11).
[2]李麗娟.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法治素質培養探究[J].法治與社會,2015(7).
[3]魏麗婷.大學生法治意識與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1.海南政法職業學院;2.海南楓葉國際學校)
蔡仁學(1982-),男,海南瓊海人,教育碩士,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雷麗(1983-),女,湖北荊州人,教育學碩士,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