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龍

近日,為準備開陽丹砂文化遺址申報國保材料,開陽縣文物工作者深入該縣雙流鎮白馬村、用沙壩村一帶開展丹砂遺址調查,先后發現明清八大墏、觀音墏、廣盆墏、豬窩墏,以及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丹砂洞穴、汞礦烈士墓、公安部隊煉汞遺址等20多處等丹砂文化遺存,其中3座丹砂烈士墓在國內屬首次發現。這些遺存與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寶王廟一道,共同見證了開陽近1400年的丹砂開采史,特別是清代開陽丹砂煉汞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以及貴州及中國水銀總產量居世界第一的輝煌歷史,使開陽丹砂文化遺址(含寶王廟)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了申報之魂。
開陽雙流白馬一帶:丹砂開采有近1400年歷史
中華丹砂文化自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起,至今有6000多年悠久歷史,丹砂開采、丹砂運用、丹砂煉丹、丹砂煉汞、丹砂養生、丹砂治病和丹砂信仰等內涵豐富。遠古丹砂與朱砂同義,唐代因其朱紅色也叫朱砂,宋代以湖南辰州麻陽縣(今貴州銅仁一帶)所產最著名又名辰砂。
水東宋氏土司隋末(616年)因開采丹砂登上歷史舞臺,唐代任蠻州(開陽)刺史,五代任清州(清鎮)刺史;公元782年及927年,蠻州刺史宋鼎、清州刺史宋朝化先后入朝各貢朱砂500兩,元明開采漸成規模,元末由于朱砂礦渣大量堆放于馮氏田地而訴至云南;明初于白馬附近設谷龍水銀廠交稅銀40兩,不久明令關閉,但民間大肆偷采,明朝駐軍于馬鞍山嚴禁。從順治末到同治初(1661-1862年)逐步興盛,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丹砂煉汞中心及水銀集散地,1761-1862年達到鼎盛時,年產水銀400噸,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居世界第二(僅次于西班牙阿爾馬登);民國初時一度恢復元氣,1930年仍為貴州第三大水銀產區;1951年再度開采,1989年關閉。
清代開陽丹砂經濟繁榮創造了諸多貴州、中國乃至亞洲第一
開陽白馬一帶從清初到同治時(1661-1862年)一直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丹砂煉汞基地,當時僅白馬洞丹砂礦礦工就達萬余人。丹砂洞穴分為平行而入的墏、直而向下的井、直而向上的天井、斜而下的牛吸水等4種,白馬附近以最易開采的墏為主,幾乎全部為官方壟斷開采,其余3種洞穴則為民間開采。由于開采規模巨大,明末清初白馬一帶最早在中國大規模用煤冶煉水銀。康乾時期因丹砂煉汞形成了永興場(雙流)、白馬洞、用沙壩、狗場(開陽永溫鎮)、白楊林(開陽城關鎮與雙流鎮交界處)等五大集市。八大朱砂墏主在永興場開設了貴州最早的三合號、裕發號、聚盛號等八大商號,又投資2000多兩銀子重建了寶王廟。康熙時僅開陽用沙壩和斗甫兩水銀廠就上交水銀1510余斤,是當時全國上交水銀最多的地方。1769年,貴州按察使高積利用職權一次就購買開州(開陽)庫存水銀26200斤倒賣牟利被查出斬首。白馬還是世界上極其罕見的天然水銀產地,從平井進入后直下到最低層就有豐富的天然水銀,古代白馬因開采天然水銀而有銀廠河之名并沿用至今。1761-1862年,白馬一帶開采丹砂的范圍達50余平方公里,白馬洞水銀廠每天產水銀30擔,年產達400噸(1872年法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估算,一說830余噸達世界第一),居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分別占貴州總產及全國總產1000噸和900噸的44.4%和40%(民國地理教材),為貴州及中國水銀產量首次超過年產800噸的西班牙居世界第一作出了重大貢獻。開陽白馬洞水銀廠每年上交水銀稅銀2000多兩,接近同期貴陽府(包括今貴陽市及黔南州貴定、龍里、惠水、長順、平塘、羅甸等縣)商業稅總額的40%。清代由于務川丹砂水銀廠關閉,白馬丹砂采冶工匠多來自務川、思南,因此,白馬丹砂采冶是中國幾千年傳統采砂煉汞工藝技術的繼承發展,標志著中國傳統丹砂煉汞技術的頂峰,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咸同戰亂使白馬一帶丹砂煉汞元氣大傷,光緒初,開州知州龍聲洋籌集一萬數千金力圖恢復未果;民國初時恢復元氣,有水銀廠18家,水銀灶70多座,再次成為中國重要的丹砂煉汞基地,“一戰”結束后逐步衰落。1930年由貴陽福源公司開采,水銀年產量占貴州的10%,到1940年左右僅剩兩家私營水銀廠開采。1951年建立白馬汞礦廠開采;1957年改為貴州省公安廳開陽汞礦廠,同時駐有貴州省公安內衛第1團第7連執勤并煉汞;1959年后改為二機部四六一礦;在發現汞礦與鉬礦、鈾礦共生后,于1963年改名七六一礦并繼續丹砂煉汞;1965年七六一礦改屬國防工辦,次年改采稀有金屬鈾兼采汞礦等,1989年全部關閉。
開陽寶王廟是仡佬族三千年寶王崇拜的歷史物證
仡佬族最早開采丹砂,公元前1055-1021年,周成王大會諸侯時,仡佬族先民濮人酋長貢丹砂被封為寶王,寶王從此成為仡佬族崇拜的朱砂神,與佛教所謂寶王乃佛陀之尊稱毫不相干。仡佬族朱砂神寶王崇拜與貴州土主、黑神及當地山神等交織在一起,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開陽自古為仡佬族世居地,唐宋元時期仡佬族很多,元代1301-1304年宋隆濟領導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抗元運動時,就有底窩(開陽禾豐)仡佬族總管龍郎領導4000多人響應。古代開采朱砂之地貴州務川、開陽、修文等地都建有寶王廟,可惜幾乎全部毀而無跡,只有明代始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道咸時期(1848-1858年)開陽八大朱砂墏主再建的寶王廟保留至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朱砂神廟。其中寶王殿供奉寶王、黑神,寶王廟也是開陽白馬洞水銀產量居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二、中國傳統丹砂煉汞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及貴州及中國水銀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歷史物證,2006年公布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陽20多處古代及近現代丹砂文化遺址的新發現,加上世界獨一無二的朱砂神寶王廟,大大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丹砂文化的內涵,為進一步開展丹砂文化研究、成功申報國保進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了鮮活的實物資料。
(作者單位:開陽縣文物管理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