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平
這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生活在本城,本城的名字叫貴陽。陽光在身邊照著,山風在身邊吹著,河水在身邊流著,貴陽人是不會去想陽光從哪里照過來,山風從哪里吹過來,河水從哪里流過來這類過腦子的事,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來怎么方便,貴陽人喜歡方便地活著,喜歡方便地過日子。貴陽是個方便的城市。
有個可愛的故事,說的是老輩子教導小輩子要如何勤奮的道理。那老輩子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小輩子回道: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我們貴陽城里住的大多是小輩子。常言又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貴陽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來說,這個古訓也顯得不合時宜,更顯得不方便了。于是貴陽人便覺得沒必要起那么早,也沒必要活那么忙,貴陽人大多是夜貓子,貴陽人把白天看成是夜晚的一部分,就這么一看,一天就長了許多,也從容了許多。因為夜晚的時間大多是屬于自己的,屬于自己的感覺本身就讓人富足而從容。
貴陽的夜市很熱鬧,小吃攤熱氣騰騰的景象尤其讓人流連忘返。一個晚上,人們可以從街頭一直吃到街尾,也可以圍著一個鐵爐子上的火鍋從黃昏吃到天亮,爐子的一周也可能從三五個人圍成了十來個乃至二十來個人的圈子。腸旺面、豆花面、豆腐丸子、豆腐果、絲娃娃、糍粑、黃粑——這些貴陽的小吃,都是些給人方便實在營養可口的食物,誰都吃得起,誰都請得起客。
城市是一個生活空間,是一種生活方式。關于貴陽,作家何士光寫過一篇名叫《貴陽是一處人間福地》的文章,也寫出了我的感受,圖個方便,引用如下:
“貴陽是一處人間福地,至今還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不用堤壩抗澇防洪,卻有高峽溶洞給水;沒有地震,沒有颶風,沒有沙塵暴,及至沒有“非典”。這誠然也是由于大山的庇護,這一隅土地才沒有更多地損毀。人類同土地之間的戰爭也像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一樣,首先從豐腴、平坦、松軟的地方開始,那些裸露著的不設防的土地,很快就被鐵犁劃開了。就連黃土高原上的草梗,也只需要一只小小的鏟子,便能挖掘到寸草不生。所以我們的繁榮歷史,是從西北向東南漸進的歷史。繁榮過后難免荒涼,絲綢之路早已是風沙茫茫。當年有八水環繞的長安也讓人呼作“廢都”,不復再有塞上江南的景象。只有這兒的大山還站立著,峰巒交錯,輕易不能攻破。要絕滅巖石縫隙中的草根,也還得經過更為曠日持久的戰爭才成。因此才保住了一點水分,保住了一點氣候,保住了一點靈氣,保住了一點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東西。
貴陽是一處人間福地,還因為沒有什么積淀下來的習氣束縛自己,飲食起居也寬松容易。這座城市本來就是在開放和移民中建立起來的,所以從來就是多血脈的,多滋養的。更久遠的往事不必追述,抗戰時候這里就是天下仁人志士逗留之處;不久又迎來南下的同志,西進的干部;后來又遭逢大三線建設,亦不知涌進了多少英才和財富。所以不論京派海派,人們一律抱著敬意。又不管川味粵味,大家也都能甘之如飴。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掛一漏萬呢?所以入鄉不必隨俗,鄉愁也會少去幾許。那種長安居不易,或者只有冒險家才相宜的情形,在這兒是不會發生的。來到這兒,一定能少乘幾多車,少跑幾多路,不那么擁擠,不那么忙碌。”
多年以前,我曾為一個介紹貴陽的電視片寫過一篇解說詞,也因為方便,把它放在這篇命題作文里:
這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生活在本城,本城的名字叫貴陽,一座珍惜陽光的城。每天早晨,太陽在本城升起,為每一幢樓、為每一條街道升起,為每一扇窗戶、為每一張笑臉升起。
城市是一個生活空間,是一種生活方式;城市是一個文化空間,是一本打開的書;城市是一種群體人格,是連接個人和國家的網絡。不同的環境、資源、歷史際遇造就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個性。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軌道、自己的年輪、自己的風采和自己的命運。
清晨,山風吹進每一條街道,吹進每一扇窗戶,山國之都在風中醒來,在陽光下醒來,一座風和日麗的城。山風是本城的精靈,陽光是本城的靈魂。
這座群山環繞的高原城市,因位于貴山之陽而得名。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說不完昨天的神話、今天的故事。春秋時期,貴陽屬于牂牁國轄地;戰國時期,貴陽屬于大夜郎國的國土;漢代屬牂牁郡;唐代屬矩州;宋代稱貴州;元朝稱順元城;明朝稱貴陽。這座叫貴陽的城市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這座城市的名字卻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樣年輕。今天,生活在本城的貴陽人,對貴陽這個名字有著豐富的體會和夢想……
貫穿貴陽城的河流叫南明河,河上有很多橋、有很多風景、有很多人群。這條河從山里來到山里去,流經花溪、流經甲秀樓、流經很多地方,流經每一個貴陽人的心靈。孩子們在這條河上學步,年輕人在這條河上戀愛,老年人在這條河上回憶往事,城市在這條河上蕩漾。歷史不過是川流不息的日子,波浪連著波浪,流向遠方。波浪近在眼前,河流向往遙遠。
甲秀樓是本城的象征性建筑,坐落在南明河霽虹橋上,修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為培風水,名曰“甲秀”。
花溪是本城的風景。其山小巧玲瓏,其水秀麗多姿,其花四季不絕。
黔靈山是本城的名山,弘福寺是本城的名寺。名山名寺,深山古剎,古樹參天,泉石奇麗。
本城的白龍洞,其溶洞風景形成于兩百萬年前。石幔、石筍、石柱、石花,巧奪天工,引人入勝。
紅楓湖、百花湖是本城的鏡子,湛藍色的高原湖泊綴玉聯珠。
陽明祠位于本城的扶風山麓。祠內林木蔥蘢,桂樹溢香,恰似明代哲學家陽明先生的遺風吹拂人間。
歷史把古今的山水文化融合在一起,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融合在一起,今天的繁榮把街道和人群緊密地編織在一起,把城市的脈絡和城市的活力緊密地編織在一起,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多樣性情調。城市的空間多元化,使本城的生活豐富多彩,五光十色。
城市是我們時代具有深遠意義的變化焦點,我們的城市也經受著可持續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種種考驗和挑戰。熱愛生命、熱愛城市的一個可靠標志,便是為自己的城市工作,為自己的城市祝福。
還是為了方便,我仍用何士光先生的文章作為結束:
“貴陽是一處人間福地,這早在人們的觀察和預料之中。當年那個叫劉伯溫的智者就說過:江南千條河,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賽江南。誠然,說到賽江南,我們往往會誤會為在繁華上賽過江南,仿佛癡人說夢一般。其實,人類拿那么多的繁華來做什么呢?這是一場歷史的悲哀。而今夏日來臨,電視屏幕上天天在報告,長三角、珠三角持續高溫,接連漲水。水深火熱這樣的話語千萬不能常用,方此時也不得不用,云貴又怎么不賽江南呢?畢竟,人類首先得活著,得有一個生存環境容我們活下去,然后才能談豪華和超豪華,這應該是不言而喻的。國師劉伯溫只說了五百年,不知再過五百年,乃至再過五十年,事情又會怎樣。愿大山仍舊庇護我們,愿貴陽也依然是人間福地。”
(作者系著名詩人、電視編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