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騫翮
本心論
公騫翮
世嘗有云:“入空門,遠紅塵,斬七情,斷六欲,可追其本心。”非也,余拙見:人之根本,是為本心。定其心,修其本,司其職,謀其政,是為至本心之諦也。
昔有弘忍傳法,神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慧能不思而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慧能之靈秀,五祖夜至三更,喚慧能堂內,說《金剛經》,慧能一聞,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使人盡不知,曷為?神秀妒其才,欲賊之,恐慧能爭位而逾己。嘻!神秀雖于空門數年,遠紅塵,未悟本心。其心不定,故重位,心定者,雖不于高位,仍有高臥之夜,無憂之境,無垢之德,其本不修,故欲賊同門。本修者,雖不飽學于瑯嬛,仍有至善至情,悟禪之靈性。慧能心定,本修,此所謂弘忍傳法于慧能之理。
世皆有心,佛有空心,道有無心。百姓懷家心,帝王懷國心。本心皆于其四者,相依而存,假各四者而生。
至南梁,武帝不正國心,不顧社稷之事,不振兵,不藝種,不撫民,朝夕跪拜于佛前,祈求國泰民安,至癡而不可自拔,自以為大悟本心,漸漲出家之志,群臣死諫無果,恰達摩祖師來梁,衍甚悅,謂其曰:“朕大悟佛法,大興土木捐德寺廟,可謂大悟本心。”祖師淡然笑曰:“非也。”逐摘一輕葦渡江,終不可見矣。衍仍癡,致侯景之亂,禍起蕭墻。此不司其職,不謀其政之果。清順治帝,同出而異名,篤信佛教,不顧朝綱、君綱、子綱、父綱。董鄂氏薨,福臨憂思成疾,為出家五臺山,以悟空心為己任,愚昧至極。
兩帝皆以空心為本心,不顧國心,此本心非本心。國亂于情理中也。
執筆曰:“為人定其心,修其本,司其職,謀其政,方可至其本心也。”
北京十二中高三七班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