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文學咖啡館
山水畫家王光輝濃墨重彩顯神韻
張 敏
王光輝先生是一位注重創新不斷突破自我的實力派畫家,他創作的山水畫濃墨重彩厚重自然顯神韻,其作品在全國大賽中多次獲特等獎、金獎,并在日本、香港、加拿大展出,作品被國外友人收藏。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知名傳統文化研究學者,中醫文化傳承者,蚌埠大禹書畫院院長、北京時代億商傳媒特約書畫師、蚌埠市紅十字醫院院長。
王光輝于1968年出生于老子故里安徽渦陽中醫世家,其父王群峰老先生,今年80高齡,不僅醫術高明,且國畫功底深厚,他與名家歐陽南蓀、蕭龍士、劉惠民、馮雨屯等亦師亦友,王老以畫動物特別是畫虎而出名,他在行醫閑暇時堅持創作,因畫風獨特深受大眾喜愛,在常州一帶頗負盛名。
幼年的王光輝經常看到父親的畫友來家小聚,交流揮毫,他便對繪畫產生了濃濃的興趣,5歲時父親用白紙為他訂了一個畫本,王光輝開始學習繪畫,因父經常外出,無暇顧及親授,聰慧好學的他,便經常跑到父親的畫友董老師家里學習、練就了扎實的基礎,10多歲時,他開始學習山水畫創作,上追宋元,后勻八大、浙江、弘仁、龔賢,追尋遠古遺風,探索國畫技藝的精髓,不斷充實提高自己,青年時的王光輝在渦陽也小有名氣。
1991年王光輝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管理學院,因在皮膚病等中醫學術研究中成果顯著,他離開家鄉渦陽,來到蚌埠,創建了蚌埠市紅十字醫院,醫院創辦初期,王光輝總是親自打理,購設備,請醫生,但他始終沒有放下喜愛的國畫藝術,待醫院走向正軌時,王光輝又成立了蚌埠市大禹書畫院,廣交書畫朋友,相互學習,交流,他經常應畫友邀請往返于家鄉、肖縣、徐州、常州參加筆會,他每走一處,都不忘用筆記錄下當地風土人情,山川、湖水,他常說:做為一名畫家,寫生是最基本的功課,只有把山川秀色、大自然美景刻在心中,創作時才會下筆有神,筆墨有力。他創作的大寫意山水畫作品不僅形神兼備還處處顯示出樸實而渾厚、濃墨重彩而明快的畫風和藝術風格。
醫者治人身,而書畫養人心, 王光輝無論是從醫冶人,還是用書畫養人心都達到一個完美的境界,他不追逐名利,淡忘錢財,就醫的患者遇到困難,他總是慷慨解囊,甚至減免醫療費用,對于求畫者也是來者不拒,以精品之作相贈。
七月的珠城,驕陽似火,我與收藏家王新國應邀前往蚌埠市紅十字醫院王光輝畫室,拜訪畫家王光輝先生,一進醫院,大廳和科室懸掛的名家字畫就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如果不見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和就診的患者,你一定不會感覺這是醫院,而是進入了書畫藝術的殿堂,這就是集醫生和畫家于一身的王光輝用藥冶人,用畫養心的獨特之處吧!在談到王光輝山水畫創作風格時,王新國告訴我:“王光輝先生的作品都是以滿為主,這不是所有畫家都能做到的,他的運筆行氣變化生動,疏密濃淡錯落有致,揖讓開合氣韻流動,構圖和諧自然,既養眼又養心,美不勝收。”
王光輝先生在山水畫創作的路上,正值高峰之時,我真誠期待著他創作出更多精品,以養眾人心。

作者筒介:張敏(1962.11-),男,蚌埠市作協會員,中國詩歌網中級會員,中國先鋒文藝協會會員,先后在《中國紡織報》、《中國開發報》、《經濟消息報》、《安徽日報》、《安徽工運》、《安徽工人日社》、《安徽青年報》等發表通訊、報告文學100余篇,91年被評為《蚌埠日報》優秀通訊員和市總工會優秀信息員。
蚌埠市大江電子有限責任公司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