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昂
答案在風中飄蕩
徐宇昂
你或許見過自由光照的男人,可你是否關注他被石子磨得粗糙的雙腳?你或許見過在暖沙中憨憩的白鴿,可你是否關注它被海風虐待得彎折的羽翅?你或許見過一碧如洗的蒼穹,可你是否關注它不時被霧霾所遮掩的泣容?
世間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有些或如白紙黑字,錚錚間透著固定的套路,有些亦又如飄蕩于風中的柳絮,看似明顯,卻難以捉摸。若在那一刻領略其中的深意,你便搭上了風的列車,想心中的答案前進一大步。若你不能體悟,不如靜心尋找,等待下一次風的來臨。
黃沙是風景,子彈是裝飾。當今的伊拉克,是和平世界的一大難題。面黃肌瘦,呻吟帶血,和平世界的人們每天從觸目驚心的頭條文字里了解這個墮落帝國的悲劇。感嘆,惋惜,接著去執行下一次點擊,人們仿佛隔離掉這個亞洲西南部縮在襁褓中抽哭的棄兒。“炮彈在天上要飛多少次/能被永遠禁止/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聽見人們的哭泣/是啊,到底要花費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這不像是在歌唱,更像是帶著憤慨與悲涼的質問,質問著恐怖分子的殘暴,質問著虛假政客的貪婪。那風中的答案,飄蕩于防空洞中滿臉污濁卻雙目清澈的孩子們的眼里,飄蕩于每一位追求停戰,期望和平的戰士們的心里。
二十一世紀,是當之無愧虧的以信息爆炸為特點的“大數據“時代。手機與網絡的組合,迅速且成功的占據了現代人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過度的把自己浸入網絡的泥潭里,卻逐漸忘懷物理世界的情緒波動。我們幻想在一篇網文中尋找“干貨”,希望發財致富、人生輝煌的不傳之秘能被一二三四五和盤托出,沒想到只是又一次被騙了點擊;我們總是在找更多的資源,搜索、下載、囤積,然后閑置,錯把硬盤當成自己的大腦;我們滿懷疑惑的打開瀏覽器,卻滿臉迷茫地對著空空的搜索框發呆……一顆顆被通知欄和提示音主宰的心靈,逐漸干涸于現實的荒野,他們抱怨答案的難尋,卻對身邊的求助視而不見。
不知道鮑勃·迪倫寫下這首歌的初衷是什么,我們每個人聽后的感受也不會相同。但我相信,我們都能察覺到歌中想要表達:不會一直迷茫,總會在你付出努力后的醒悟。無論戰爭也好,生活也好。我們總會迷茫,也總會在探尋之后醒悟。
成都川師附中 高18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