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倫利
淺談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劉倫利
一個好的作品首先要吸引人的眼球,要有色彩手段來吸引他人的注意,以此來渲染、烘托要表達的內容。設計藝術發展到現在,色彩已經不是一種視覺的、感性的知覺形式。它代表了某種關聯性的代表。如何合理運用色彩的組合值得我們學習。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注意色彩的反應和理解。這樣我們才能幫助人們在情感方面真正接受設計主題。
色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一個視覺元素,也是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能沒有色彩的加入。在藝術設計各個領域中,我們都對之有著不同的視覺趣味,且被大家不斷深入探究、實踐,讓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藝術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為大眾服務的原則,從現實生活方式出發,符合大多數人的品位及需求。在藝術設計中,要考慮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環境制約、地域特色等因素,然后再選擇最能適合表達意義的色彩,從而產生一個可觀性、真實性的藝術設計作品。
在色彩與藝術設計表達層面,一般會結合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來進行藝術設計創作,在此過程中,常用的一些手法為強調和夸張,運用色彩這個載體表達出既定的、特殊的、新穎的、震撼的藝術視覺效果和視覺趣味。每個藝術作品都蘊含深刻的意義,即視覺趣味,將一些暗示、象征性的東西用抽象、概括的手法表達出來。
藝術設計利用色彩七秒定律提升傳達信息的速度,明麗、富有個性的色彩讓設計作品的主題第一時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設計目的與作品意義。人對色彩的記憶會由個性、年齡、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等多種原因導致,而且差別大。一般總體來說,暖色系的比冷灰色系色彩記憶要強,原色比間色容易記憶,高強度色彩記憶較高,明清色比暗色容易記憶。
色彩讓人從視覺心理上產生多種情感傾向,有利于設計作品中信息傳達時發出情感信號,使受眾者有欲求感和興奮情緒的產生。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形式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用夸張的表達效果和自身優勢,捕捉著人們的視線。在當前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重要信息的突出、設計作品的主題表達便通過色彩的運用達到預期的目的,與此同時,賞心悅目的畫面讓欣賞者提升品位、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愉悅心情。
藝術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然、音樂、舞蹈、詩歌,藝術設計師利用與眾不同的思維能力,創造性的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圖。在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快速的當前社會,色彩以其特立獨行的個性和魅力被各大企業和多個行業迅速捕捉和重點設計,不同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形象、風格內涵,這種獨特品牌的樹立是每個企業家都力求享有的。藝術設計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和行業的標志,還是一種立竿見影的商業手段。
色彩讓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成功呈現,讓作品的意境更加積極而深遠,讓人們的意識同作品的設計意圖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設計理念有效地傳達給欣賞者,同時使接受者產生聯想的空間,讓思想升華。色彩讓人們的生活變得美好,讓世界的文化盡情溝通融合,不同的色彩表達著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色彩象征著不同的意義,這種意義因為地域、文化、宗教、民俗等的改變而有所差異。
色彩對人引起的視覺效果反應在物理性質方面。首先,色彩具有溫度感。不同色相的色彩分為熱色、冷色和溫色,從紅紫、紅、橙、黃到黃綠色稱為熱色,以橙色最熱;從青紫、青至青綠色稱冷色,以青色為最冷。其次,色彩具有距離感。色彩在視知覺上可以使人感覺到進退、凹凸、遠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進、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較低的色彩則具有后退、凹進、遠離的效果。再次,色彩具有重量感。這種視知覺感受主要取決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明度和純度高的顯得輕,如桃紅、淺黃色。最后,色彩具有尺度感。色彩對物體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兩個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擴散作用,物體顯得大;冷色和暗色則具有內聚作用,物體顯得小。
色彩自身散發豐富的含義和象征,這常常是因人們生活經驗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聯想造成的,也與人的年齡、性格、素養、民族、習慣分不開。色彩的視覺心理主要是因為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后,經過思維,與以往的記憶及經驗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應。
劉倫利(1987—),女,漢族,四川資陽人,助教,文學學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