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瑋玥
荀粲玄學道路選擇
孫瑋玥
作為潁川荀氏世家子弟的一員,荀粲一生未居官職;作為曹操首席謀士荀彧的幼子,荀粲為人也與父親大相徑庭。正始年間,荀粲因擅長玄言清談與裴徽、傅嘏、夏侯玄等被后人稱為正始名士。其言意之辨,以及推從個性自由,反對“立德高整、軌儀訓物”的觀點,對后來玄學名士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將根據現存少量與荀粲直接相關的史料探索其不承家學,改求玄學的人生道路。
荀粲 魏晉時期 由儒入玄
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重要的士族世家之一,自認為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荀卿之后。荀氏何時遷居潁川不詳,但在東漢時期已成潁川望族卻是可以肯定的。荀子第十一世孫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素行高潔,學問淵博,聞名鄉里,號為“神君”,安帝時被召任郎中,后升當涂長,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他為師長。有子八人,號八龍。其六子荀爽(字慈明),時評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之語,卻不喜為官,漢桓帝時拜郎中,后棄官離去,專以著述為事,號為“碩儒”;漢末世亂,他又無奈被征為官,先任平原國相,再拜為光祿勛,三天后又升任司空,與司徒王允共謀誅董卓,不幸因病未濟而卒。荀淑的次子荀緄,曾任濟南相;他的兩個侄子,荀昱和荀曇,分別任至沛相和廣陵太守,是支撐家族名望的重要政治人物。荀淑的孫子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荀彧之侄荀攸,也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被稱為曹操的“謀主”。荀淑的又一個孫子荀悅,任黃門侍郎,累遷至秘書監、侍中,侍講于獻帝左右,深為獻帝嘉許,為東漢著名史學家、政論家、思想家。著有《漢紀》,對后世王朝編年史的編撰有重大影響。以上略舉幾人,可見漢代潁川荀氏家族之顯赫。
荀氏見于史籍記載者多達一百余人,且多是中央的文職高官,是一個士大夫官僚世家。荀氏還通過聯姻鞏固和擴大家族的勢力。荀氏的姻親關系大多都是高門大族,且與皇室聯姻,綿延兩晉。在魏晉時期,衡量士族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權勢和婚宦,從這兩方面來考察,潁川荀氏都稱得上是“名門望族”。荀粲就出生于這樣的世家中,但卻沒有走上隨王伴駕傳統世家子弟從政的道路。
玄學基于玄談,除開義理學研究開始刪繁就簡即學術思想本身的演變以外,士人清談就從人物品評到義理討論再慢慢歸納出玄學問題,也就是荀粲他們思考的對人、自我的認識,人與社會、自然的關系,才有后來逐漸形成的重道德又重才性容止的價值觀。同時那些玄談者都是世家公子和雅士,和荀粲一樣由儒入玄。他們迫切的從經學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背棄名教,崇尚自然和自由,所以作為同是簪纓世家里的荀粲,參加玄談顯得也就很自然了。
從對后世的影響看,荀粲之于后人,更多的像是代表正始名士的一個偶像標志。至今保留的關于他的直接史料似乎只剩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何劭所寫的《荀粲傳》,間有《世說新語》所言。荀粲雖然卓有聲名,由于沒有任何政治作為,所以未入正史。從現有的荀粲傳文來看,何劭對于其總體評價是認為他“粲雖偏隘,以燕婉自喪,然有識猶追惜其能言”①。
《荀粲傳》記載:粲諸兄并以儒術論議,而粲獨好言道,常以為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籍雖存,固圣人之糠秕。荀粲所言之道,乃是玄學《易》、《老》、《莊》之道,故與儒術相對立。他所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如同王弼所言“圣人體無,無又不可訓”②,是以為性與天道,不能用言語表達,可以用言語表達的都是屬于粗淺的義理,因此,荀粲認為“六籍雖存,固圣人之糠秕”這樣以六經為糠秕的說法,已經與王弼調和儒道兩家思想不一致。荀粲挑戰儒家經典,與標出“言道”的旨趣,實則玄學開端。后來名士不拘禮法、蔑棄經典,受荀粲鄙視六經觀念影響頗大。
荀粲作為荀彧幼子,與父親關系并不親密,幼年時甚至公然品評父親與從兄的長短,并認為:“父本不如從兄攸”,雖然二人被并稱為“近世大賢”③但荀彧亦行有常則,處事“如履薄冰”④。荀攸則從容自若,“外愚內智”⑤。荀粲在家族中雖自幼天資聰穎過人并不合群,為人并非受傳統儒學家風影響,也不合忠于帝王、把握權勢、實現自我的社會風氣。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選擇和判斷上也與父輩大相近庭,更多的傾向于老莊思想,率性自然,用莊老來解釋行為,為縱情找到了理論依據,也正是由于他的任情縱欲、高自標置,愈加注重自我意識,抽象出對世界的看法。
曹魏在正始年間開始談玄,荀粲作為玄學與清談的先驅人物,由于他倡導以真性情處世,以本性追求自由,后來的魏晉名士深化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以性統情,追求自然”的“性情說”。“喜怒哀懼愛惡欲”才是生命最真實的感受,那些流動與變幻的情感,生命傷逝的親切體認,引發了荀粲對人生價值的重新闡釋和對學識理想的重新建構。
注釋:
①據《世說新語·惑溺》“荀奉倩與婦至篤”《注補,(余嘉錫:地說新語奠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7.
②世說新語 ·文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③三國志·荀攸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
④嚴可均.全三國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⑤三國志·荀攸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唐]房玄齡,等撰.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
孫瑋玥(1992-),女,湖北武漢人,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