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澈
“無面人”的改變
——中職生社交恐怖心理干預實例
李林澈
本案中,教師綜合運用積極關注,接納,真誠,尊重,共情,提供比較與選擇等多種咨詢技能,使一個永遠低著頭遮住臉,不與任何人對視的“無面人”還原了青春少女快樂活潑,朝氣蓬勃的本色。
中職生 社交恐怖 心理干預
擔任幼教班主任后,除了給學生上課,我也非常關注每個學生的身體,心理,情緒和人際關系等狀態。
上過幾次課后,我發現教室的最后一排,坐著一個孤獨的女孩,她的頭總低垂著,長發及腰,又留了很長的劉海,頭發圍成一圈,不但遮住了她整個臉龐,甚至把她與整個外部的世界都隔絕了。這個孩子叫小花。
課間,我主動與她交談。可剛接近座位,她的頭就直接垂到了桌面上,我輕輕捋了一下她的劉海,試圖與她有目光的交流,可她立即轉過頭,不看我。
班里有小花的初中同學,我詢問了小花的情況,同學反映,小花上初中就是這樣,她永遠垂著頭,也不跟任何人說話,用長長的劉海遮住臉,沒人見過她的臉,大家背后喊她“無面人”。
小花的情況當屬于社交恐怖癥,這往往是由一定的心理創傷造成的,我決定跟小花的家長聊聊。
小花的父親告訴我:“小花不是他們親生的,是別的村的,那家人連生了幾個女孩,生了小花發現是女孩,不想要,還不滿月就輾轉送給了他們。養父母將小花當親生女兒對待,養育她長大,小花原本也并不知情,學習可以,性格活潑。可五六年級意外知道了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小花漸漸變的沉默膽怯,成績倒退,中考考的很差,初中時情況加重,整天低著頭,不跟任何人說話,甚至不看人的眼睛,永遠把臉遮蓋在劉海的后面。家長稍說兩句,小花的眼淚就掉下來。父母也不好再說,只能心里著急卻沒有改變的辦法。”
從與家長的交談中,我能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女兒的關心愛護,也為不知道如何勸導小花而焦慮難過。我說我會盡力幫小花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也希望家長能給孩子更多的溫暖,關心和愛護!
父母是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在這個孩子絲毫也不認識,一點也不了解的星球上,父母是弱小無依的孩子唯一的依靠。親生父母對孩子不好,那就是一種天塌地陷的恐怖與痛苦。對于處于青春敏感期的少女,得知自己因為是女孩而被親生父母嫌棄,送人。這一定使她非常痛苦難過,也會因為把父母的送養行為歸責于自己的性別而產生強烈的自卑。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從小花的言行舉止,我都完全可以體會到小花心中的痛苦和自卑。可是如何幫助小花從被送養的陰影中走出來呢?我認為首先要改變小花對送養事件的認知和她的自我歸罪。也許可以試試“提供對比與選擇”這個方法。
我先收集整理了一些舊社會遺棄女嬰,溺亡女嬰的報道和實例,然后利用下班后辦公室沒人的時候約談小花。
交談中,我先用共情的方法對小花的經歷表達了理解和同情,然后舉出了舊社會遺棄,溺亡女嬰的事實與報道,讓小花明白出生在新社會,她的父母將她送給想要女孩的人家養育,這至少使她獲得了生存下去的機會,她比舊社會死在親生父母手上的女孩已經幸運多了。親生父母將她送給他人撫養的行為,或許有背中國的文化和道德,但我們為此痛苦難過,不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可以選擇抱怨父母,更可以選擇理解父母!
基于以上分析,我和小花得出以下結論:(1)如果親生父母是嫌棄自己,不愛自己而送給別人家養,那么我們沒必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我們更要活的更好,更積極,更陽光,要努力讓自己成長,讓自己優秀!讓他們為失去了這么好一個女兒后悔去吧! (2)如果親生父母確實是養育能力有限,不得不割舍一個孩子,他們也很痛苦很無奈,那么我們可以對她們的行為表示理解,不必抱怨,反而可以感恩她們將自己送養給家境好也想要女孩的人家撫養啊!
對于小花因為是女孩被送養而產生的自卑,我舉出了歷史上,當今社會上很多優秀卓越的女性的事跡,告訴小花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歧視女性都是舊式的愚昧的思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通過學習掌握應有的職業技能,擁有一技之長,成為自強自立,自尊自信,不依靠父母,也不依靠丈夫的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有獨立的人格尊嚴的職業女性。新時代的女孩就要讓那些瞧不起女孩的老腦筋看看女孩可以多么優秀啊!說到這里的時候,小花笑了。
離開的時候,小花好多了,她的頭不再低垂,是平舉的,因劉海遮擋了視線,她兩次把劉海捋到耳朵后面去。
這次咨詢后,我跟小花的養父母也聊了聊小花的情況,他們表示會給小花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在班級中,我背過小花也鼓勵大家對小花有更多關心愛護,同宿舍的同學也都主動關心她,甚至護著她。
然后,小花也加入了嬉笑打鬧的女孩子堆里,課間和同學們說說笑笑,還拉我和她們一起玩鬧,還主動抱著我瘋呢。小花再也不是過去的“無面人”了,她青春美麗,活波開朗,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看到小花的變化,我真的很開心。(親愛的讀者,你可以感受到打這段文字的我是怎樣的嘴角含笑嗎!)
回顧這段經歷,我覺得,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情緒的疏導,起到的作用是一個方面的。真正幫助小花轉變的還有來自她養父母的關愛支持和整個班集體那種友好,團結,陽光,充滿關愛的氛圍。
做一名幼教老師真的很開心!
(作者單位:陜西省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