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
藝術借鑒
歌曲淺析《憶秦娥·婁山關》的演唱特色
張金輝
《憶秦娥·婁山關》是我國聲樂藝術寶庫里的一首風格獨特的藝術歌曲,同時也是詩詞與音樂完美結合的優秀聲樂作品典范。本文以歌曲《憶秦娥·婁山關》為研究對象,通過歌曲的創作背景分析、歌詞分句解析以及演唱技巧來深入分析《憶秦娥·婁山關》的演唱特色。拋磚引玉,為喜歡這首歌的聲樂愛好者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
歌曲《憶秦娥·婁山關》 歌詞解析 演唱技巧
婁山關,自古以來群峰兩側極為險峻,因此,又被稱做“不狼山”。又因易守難攻,乃兵家的必爭之地。1935年的2月,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方面軍,突破了烏江的天險,揮師黔北,攻克了婁山關,建立了遵義的北面防線,為保衛遵義革命中心區的安全,以及黨中央在遵義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作出了重要貢獻。婁山關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路上取得的一次全面的巨大勝利。
毛澤東有感于紅軍戰士面對艱險而表現出來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與氣概,慷慨陳詞寫下的這首著名的詩詞《憶秦娥·婁山關》。
作曲家陸祖龍根據詩詞的特點,用嚴謹的二部音樂曲式結構、以及走向豐富而舒展的旋律、較大跨度的寬廣音域、富有戲劇性的節奏力度沖突等音樂表現手法,使《憶秦娥·婁山關》成為了一首深具藝術內涵和魅力的女高音獨唱曲目。
歌曲的第一句”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一開始就給人創造出了一個悲壯的緊張氣氛。西風凜冽,大雁哀涼清幽的叫聲劃破浩大的長空,與寒霜鋪地相應的是當空的一彎殘月。在這幅西 風、雁叫、霜天、殘月構成的美麗晨景畫面中,我們的紅軍戰士出場了。透過這種景物描寫的情調,使人隱隱平添悲壯,,可以想象到即將來臨的戰斗是如何的緊張與艱險。
緊接著,第二句“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曉月當空,嘀嘀嗒嗒的馬蹄聲急促得令人心碎,一聲聲的軍號在沉郁低回。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描敘戰斗的過程,但是,從這一句子中的“碎”和“咽”這兩個字,就可以使人聯想到戰斗的緊張和激烈程度。
第三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要說婁山關的關卡群山環繞,有如銅墻鐵壁般堅硬,難以逾越。可如今,我們的紅軍戰士重振旗鼓,從山頭上跨越向前。從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們這支革命的隊伍跨越雄關踏平險阻所樹立得必勝之決心,以及克服萬重困難,獲得成功的無畏勇氣。
最后一句“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紅軍戰士重振旗鼓,雄壯威武向前進。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蒼茫的青山比作磅礴的大海,以鮮紅的熱血來形容夕陽西下的光華。這些景物的描寫主要是寓意了中國革命力挽狂瀾的英勇氣概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詩人在整篇詩詞中,雖然只寫了中央紅軍的一次戰斗情景,但卻是對“紅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一個真實折射和寫照。這首詞篇幅雖短,“份量”卻很重,它使人在獲得強烈感染的同時,又欣賞到了高超的藝術品味。
《憶秦娥·婁山關》這首歌中,作曲家大量的運用了強弱情感符號,這些符號的應用賦予了演唱者表現這部作品戲劇沖突、再現作品情感的主要表現手段。因此,在演唱這首聲樂作品時,要十分重視強弱力度符號在這首歌曲中的運用,以及由此而需要的演唱技巧。
歌曲在一開始的“西風烈”三個字的音上都標有“<”的重音記號。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前,提前進入有的意識的歌唱狀態,在準確的音準基礎上,在咬字上用噴口的演唱技巧,用以突出紅軍行軍環境的惡劣。尤其,在“烈”字后面的小節線上,作曲家還加入了自由延長符號,這個符號需要歌唱演員要有很強的氣息支撐,用以拓展聲音的延展性,給歌者帶來了很大的表現聲音氣質、發揮聲音特色的空間。因此,這三個字在一開始進入演唱時,就要有很強的氣息支持,聲音要堅定有力、唱得飽滿,才能扣人心弦。
這首歌的第二個演唱難點是“馬蹄聲碎”的“聲”和“碎”。在“聲”字之上,作曲家標記了“sfp”的一個強弱記號。這個記號表示在突然發聲很強后,馬上弱唱。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聲”字時,突然發出很強的聲音,然后,聲音一定要突然收住收住。“碎”字是極具表現力的一個字。在這個字上,作曲家不但用了一個重音記號和一個延長音記號,同時還用了一個從弱到強,又從強到弱的棗核型強弱力度記號來表現。因此,這就要求歌者不但對發聲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收放自如;還同時要做到使歌唱的聲音位置和音色能夠統一。于是,在唱完“聲”后,需要快速偷一口氣,在小腹的氣息支點上,有控制地噴發出“碎”字。
這首歌的第三個難點的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三遍重復。唱第一遍時,在演唱時,要強調節奏的律動和緊張度。咬字時,字頭要稍重一點,注重咬字的清晰度。唱第二遍時,速度較之第一遍要更快一些,要在進行曲的節奏節拍上,把聲音收住放下來,唱得弱些、但要穩健、結實,用以表現出革命的堅定性。唱第三遍時,聲音要在漸慢的基礎上,唱的舒展,繼而豪邁,以表現紅軍戰士沖破艱險的英雄氣概。
這首歌的最后一個難點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兩次反復。第一次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高音區的主旋律。歌唱者唱這一句時,不僅要求要氣息飽滿,支撐有力,而且在咬字上要同時還要做到清晰、沉穩,以表現出寬廣無垠的山巒此起披伏和在如血般的殘陽的照射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次重復“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時,演唱時,力度較之前要更加強烈一些。尤其是小字二組a2上“海”字。演唱時,要盡量打開歌唱腔體,用寬廣豪壯的聲音把a音進行最大限度地延長。而后,再慢慢地唱出“殘陽如血”的結束句,把氣息和音量控制在ppp上結束全曲。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